马国升
一、存在的问题
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党全国人民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日前,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主要的办学模式,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对于吸纳留守儿童和解决单亲家庭儿童很有帮助。尽管中央和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欠发达地区,寄宿制学校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刻不容缓的困难,亟待政府予以高度重视。
1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保障不到位。这是最突出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1)建筑规模小,无法满足住宿需求,规划设计与实际建筑面积出现矛盾,出现多人一床,师生共处一室的现象,不利于生活、工作和学习。
(2)无供暖供热设施和厕所,学生在寒冷中度日,有些以煤炉和电褥子取暖,夜间学生人厕不安全。
(3)学校无食堂,无锅炉房,仅有的小食堂只供部分教师就餐,学生只能在校外买饭或自己做饭,学校又无法提供开水。
(4)学生在校外租房住宿和做饭,生活质量差,饮食安全无法保障。
2家庭和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对学生缺少足够的监护,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生活、学习几乎无人问津。往返学校途中的交通、人身安全理念淡薄;生活补贴有限,家庭大多数较为困难,学生开水泡馍及方便面充饥是常事,导致营养不良,诱发各种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堪忧,缺少亲情关爱,我行我素,极易走上歧途和感染各种不良习气,继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等。
4农村学校家庭教育严重失衡,学生直系监护人外出务工,对子女无暇顾及,学生的自律能力、生活能力、意志品格、行为习惯不尽人意,由此引发的诸多社会因素仅靠校方根本无力解决。
5寄宿制加大了学校办学的压力和经费困难,学校无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绝大多数教师兼职担当起了管理人员和生活教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学校又要提供统一的生活必需品,额外负担电费、水费和其他保障设施。
6国家寄宿制学校建设只是解决了校舍问题(实际有短缺),却不包括人员配备,比如管理员、炊事员给不给编制?谁给工资?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尚待解决和规范。
7与非寄宿生相比,寄宿生的娱乐时间减少,课业负担重,学生普遍感到生活紧张、单调、压力大,尤其是低龄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正是天真烂漫之时,却要忍受和承担大人般的生活,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种创伤。
二、思考与对策
目前,各地区的布局调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初中已基本形成“一乡一校”。实行寄宿制,小学尤其是中心小学实行部分寄宿制,多为高年级寄秸,村完小和教学点基本无寄宿生。寄宿制学校的优点是明显的,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势资源。同时。布局调整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个别地方调整后,学生因路途、安全等因素不去上学了,个别学校还出现了因民族、宗教、文化因素导致学生辍学的现象。对此,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布局调整应放慢步子。不搞一刀切,不要操之过急,逐步过渡,因地而宜。应该给予足够的缓冲期,对原来规模较大、条件成熟、教育质量也不错的村完小,应给予适当的保留。
2已建成的寄宿制项目应该给予充足的保障和完善。增加经费投入,比如供热、供暖。改建、扩建食堂、厕所,以解决学校设施不完善的燃眉之急。
3实行后勤与教学相分离,进一步明确责任。在编制上应该设立管理人员与后勤人员岗位,加大培训和管理力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4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外,在贫困家庭寄宿生活补助方面,再给予适当倾斜,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生的生活质量。
5加大社会、家庭监管力度。政府必须介入,依法保障学校办学的合法化和正常化,切实维护学校的合法权利,排除地方干扰,还学校一个安定、有序、和谐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