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

2009-11-17 09:03闫德强
活力 2009年14期
关键词:检查人员新闻稿电视新闻

闫德强

电视新闻稿不同于报纸、广播,它有自己的特点,它是配合着画面、现场声、同期声、字幕、图片等因素,跟这些因素结合,共同构成一篇新闻稿的,因此,严格来说,我们平常所说的写电视新闻稿,实际上是在写电视新闻解说词。先通过实例,来了解一下,电视新闻解说词到底难写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特点。

以下是两篇有关“天气”方面的稿件:

1.今天,我市的最高气温达到了29℃。虽然天气宜人,但今天的4级大风却让人不得不全副武装。大大的太阳镜成了人们出门的必备品,纱巾、帽子也都被派上了用场,没有“装备”的人们只能用手捂住嘴和鼻子。大风吹起的风沙让天空有些泛黄,大树也随风摇摆,路边商贩支起的阳伞也不时的被风掀起。在这里我们提醒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注意防火。这篇新闻稿只是对上午出现的天气现象用文字进行了重现,相信亲身经历天气变化的人们,比记者写的还要感同身受。透过这篇天气稿件,我们很难感受到它还有什么意义。相反,我们来看下面的稿子。

2.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今天早晨5点左右,我市上空出现了烟尘天气。人们走在街上,会有一种呛鼻子的感觉。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这种天气的形成是受地面低压影响,在风力较小,空气对流比较弱,污染物扩散不出去的条件下形成的,致使烟尘增多。由于近段时间气候变化较大,烟尘天气将频繁出现。未来两到三天,我市将会出现降雪过程,请大家及时增添衣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专家提醒:在烟尘天气里,人们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要多喝水,减少灰尘的吸入,以免感染呼吸道疾病。

看完这篇天气稿,两者比较,好坏不言自明。有原因的分析,使观众知其所以然,有提示,让观众知道该怎么应对,有预告,让观众了解未来天气趋势。而且,这篇稿件,并没有重复画面的内容,只字未提。如:“人们走在街上,会有一种呛鼻子的感觉”这句话,把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嗅觉写出来了,配的是用手捂鼻子的画面,而没有写人们用手掩住口鼻。

以上这两则稿件,使我们对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此,我们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电视新闻记者在写作解说词时,往往忽略或淡漠了电视是一种作为多种元素结合的艺术形式,电视是一门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因此,电视新闻的解说词不同于报纸上的新闻稿,也不同于广播新闻稿件。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笔者认为,电视新闻写作就是利用口语化文字讲新闻事实、阐述记者观点、表达其他画面无法表达或者表达不清楚的有关内容。

下面请看同一新闻事实,报纸同电视的写法不同。报纸这样写:

《我市开展集中收缴弓弩活动》

(本报讯)今天上午,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对市内几家商场中出售的弓弩进行突击清查收缴。检查人员首先来到XX商城,这里,有十多家商户的柜台上摆着弓弩,上面还明码标价,一把硬钢板划成的弩和一盒铁制飞镖可卖到三四百元,许多业户看到检查人员来了,惊慌失措,有的急忙掩藏,检查人员当场收缴了这些非法出售的弓弩,并下发了处罚单,还对这些业户进行口头教育。随后,检查人员又来到XX商厦、XX大楼,这里出售弓弩的业户也不在少数。

经过近一个上午的收查,检查人员在三家商场区收缴弓弩一百多把。

同样是这件事,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这样的:

今天上午,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先后深入到我市的部分商场集中突击清查收缴这里非法出售的弓弩。这些商场中平均每家都有十多个业户在出售弓弩,据了解,一套钢板弩和铁制飞镖可卖到三四百元,利润巨大。检查人员在收缴这些非法卖品的同时对业户进行了经济处罚,并进行了口头教育。一上午时间,检查人员共收缴弓弩一百多把。

从上边的两篇稿件可以看出,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在文字稿件的写作上各有侧重。报纸新闻对事件现场描写得比较细致,让人通过文字就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况,而电视新闻的解说词却写得比较简单,没有重复画面交代过的内容,写作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充分考虑其与画面的结合,以及不同于报纸与广播的独特性。

归纳起来,写作电视新闻解说词主要有两大方面的要求。

一、技术要求

1.口语化。口语化是电视新闻解说词最基本的技术要求。首先,口语化的解说词才容易让观众听起来明白易懂;其次,电视解说词随画面播出时具有时间方向性,一次播过,无法暂停和重复,观众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也不会停下来再仔细听一遍,如果解说词不够口语化,会影响观众对新闻内容的了解;再次,电视新闻播出时,电视画面吸引了观众的主要注意力,如果解说词写得过于书面语,既干扰观众对新闻画面的注意力,又影响听觉效果。

写解说词简单,并不是说写好解说词容易。实际工作中发现,写好电视新闻的解说词,要付出比写报纸新闻稿更多的心思。 正是因为写作电视新闻解说词不很简单,所以初学电视新闻的记者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逐渐修正自己书面语的写作习惯,尝试着用口语去写作。其实,口语的变化又快又多,多用口语,才能够写出新鲜生动、风格独特的电视新闻解说词。

2.与画面相配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视是以视觉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电视的画面语言在电视所能够采用的语言形式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电视的文字解说词必须与电视的画面相互配合。

解说词怎样才能与画面进行配合呢?方法有两种。一是解说词与画面各有侧重,无论多么高超的语言,也没有画面语言那样直观明白。解说词所要侧重的,就是电视画面拍摄不到的或者表现不出的部分。

3.与同期声采访相配合。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进行采访的形式直接提供了新闻信息的来源,它胜过记者的转述,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与新闻事实现场画面同样重要。

在叙述新闻事实的时候,首先把所能采用的现场同期声记录下来,然后确定哪些内容由解说词转述,哪些内容由同期声完成,解说词与同期声互相配合,又不互相重复,二者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既节省了节目时间,明白易懂,又真实可信。

二、文字要求

1.音准字正。电视新闻的解说词通过口语进行传播,口语化的基本要求是让观众能听明白——要音准字正。

音准的要求就是指在使用字词时,特别是遇到同音字或同音词语时,选择口语表达不会引起歧义的字和词。在口语中,同音歧义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施行”与“试行”、“实行”,“吩咐”与“分付”,“检查”与“监察”,“矢志”与“失志”,“收受”与“收售”,“论证”与“论争”等。

记者在撰写解说词时,要考虑如何采用最简单的口语常用字、常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2.雅俗得当。解说词作为口语的最大特点是“俗”。通俗的口语听起来浅显明白,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够毫不费力地听懂和听清。记者使用通俗的口语也有利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够使解说词与同期采访保持统一的风格,是大众通用的说话方式,而不是专家和行业内部人士使用的行话。如:

一巨大颈部肿瘤患者日前在双鸭山煤炭总医院得到救治,医生为这名56岁的妇女实施了两个多小的肿瘤切除手术,从该患者胸部皮下成功切下一重达七千克的肿块。

如果用简单的口语,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

一名56岁的妇女在脖子上长了一个7公斤的肿瘤,这个肿瘤近日被双鸭山煤炭总医院的医生给切了下来。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口语并不排斥雅。文化娱乐等一些软新闻中经常可以使用文雅的解说词,增添新闻的品味。比如一则新闻报道雾凇这样写道:

整座山峰被一片白茫茫的雾凇覆盖,甚为美丽壮观,远看云雾缭绕,银装素裹,像白衣少女轻纱遮面,似梨花满山报春怒放;近看雾凇似冰雕玉琢,晶莹剔透,满树尽开,使人如置身仙境,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该俗则俗,该雅则雅,俗不是粗俗,雅不是熬牙。以下两例明眼人一看就知其不当之处。

另一篇新闻稿的导语,这样写:

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单位工作不顺心,就辞职另找工作的人现在大有人在。在对我市人才市场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主动辞职另谋高就的人还真不少。

另一篇人物新闻这样描写:

某人研究书画几十年,他的书法具清新流动之气,有深厚苍茫之神,不失古趣,又别有新意。他的行草,笔墨酣畅,气势夺人,扑拙丰茂,俊逸沉雄。他的画自然率真,崇高和富于理性,体现出神遇而迹化的特质。

这样的稿,让观众听了如坠云雾之中,晕晕乎不知所云。

3.简洁明了。首先,电视属线性传播,观众能听到的电视新闻内容有严格的时间局限,既不能停顿,也不能倒回来再看一遍,因此它适合讲新闻事实的过程,不适合作长篇大论,介绍很多的道理和背景。要把复杂的事情很简单地说出来。

看这样一段话:

作为一位中国画青年画家,张某某有着深厚而广博的艺术功底,他以中国画的笔墨来说,从形而下的角度去看,运用高难度的艺术技巧,达到了自如的创造境界和真善美的艺术品味。

这句话可以这样变一下:

张某某是一位中国画青年画家,他的画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功底扎实,技巧熟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其次,是叙述新闻事实时语句简单,要把复杂的事情很简单地说出来,不要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如:2006年度我市经贸系统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并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领导人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市轻工工作会上受到表彰。可以改成:市政府今天召开会议,对全市经贸系统的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简洁明了的口语最忌讳的是长句子,播音员难念,观众更难听懂,写这种长句子的记者给观众和播音员都出了难题。

因此,要做一名好的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把各种文体写作的规律掌握好,从写作技巧上磨炼功底,还要注意研究电视新闻的独有规律,让电视新闻解说词同画面、音响等因素得到最佳结合,为观众呈现最优的精神产品。□

(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检查人员新闻稿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早读的有效安排策略讨论
提高用电检查人员反窃电能力的途径
新闻稿中的记者工作方法浅析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浅谈电视新闻稿“视觉化”表述方式
“什么”的深意
假装检查人员(约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