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与“油滑”

2009-11-16 02:48
声屏世界 2009年10期
关键词:喜剧人物形象创作

张 杰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等人批驳小沈阳的喜剧小品《不差钱》没思想没内涵之际,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喜剧艺术、当前喜剧创作存在什么误区等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富有喜剧精神的民族,最早的具有喜剧精神的活动与行为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优伶。进入21世纪以来,纵观电视荧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都越来越体现出了强烈的喜剧精神,塑造出了数目众多的喜剧形象,本文将以电视喜剧为研究对象,从喜剧美学的角度客观分析当前喜剧人物创作有何类型,呈现出什么样的创作缺憾等等问题,以期对我国电视喜剧乃至其他类型的喜剧电视节目的创作有所裨益。

我国电视喜剧中正面滑稽人物形象的主要类型

我国电视喜剧主要集中描写了两种类型的正面滑稽主人公。

外丑内美型。这一类型的主人公动作、表情、姿态、言语特点、衣著习惯丑陋或不协调,但内心却有着高尚美好的品质,外表的丑陋更好地烘托了内心的美好,主要通过强调夸张主人公外貌、姿态、服饰等的不协调和丑陋引发滑稽效果。这种手法是滑稽艺术中最初级的、最简单易学的、最容易引发观众或读者直接而强烈的笑声,因此,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都不乏这种“外丑内美型”的喜剧人物形象。

我国电视喜剧中出现了不少塑造的比较成功的此类喜剧人物形象。如《宰相刘罗锅》里的刘罗锅,《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粉红女郎》里面的“结婚狂”,《济公》里的济公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虽然在外表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外表的缺陷反衬了其内心的善良与美好、正直与坦率。

瑕不掩瑜型。除了外丑内美型人物形象之外,正面滑稽人物形象之中还有另外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人物形象着重从人物性格的刻画来取得滑稽效果,主要由于人物性格的原因使其丑态毕露,惹人发笑。另外,这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性格中虽然有明显的缺点但也有明显的优点,而且瑕不掩瑜。在创作此类形象时,编创人员虽然也刻画了人物的缺点,但在刻画缺点的同时,也不忘强调其“真善美”的本质。“瑕不掩瑜型”滑稽人物形象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某个人物形象所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

“瑕不掩瑜型”滑稽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元代大批优秀的杂剧、南戏和散曲喜剧中塑造的痴情、呆板、冒失的“傻角”形象和“莽撞人”形象都属于“瑕不掩瑜型”滑稽人物形象。如《西厢记》中的张生虽然书呆子气十足,但是才华横溢,对爱情执着忠贞;《水浒传》中的李逵虽然行事鲁莽,但是很有侠义精神。这股“瑕不掩瑜型”滑稽人物的创作之风由元代开始,直至今天的电视喜剧创作中仍得以继承和发扬。如《马大帅》里的范德彪就是一个典型的“瑕不掩瑜型”滑稽人物形象。他没什么真本事却眼高手低、爱慕虚荣。他在维多利亚娱乐广场当保镖,有客人砸场子,他气势汹汹地前去摆平,却反被客人一顿胖揍;在追求爱情方面,范德彪同样体现了鲜明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性格特征。他总是把漂亮女人与他的正常交往误认为别人对他有意思,而对于真心对待自己的桂英,他却不甚珍惜,数次伤害对方,最后因为一个荒唐的梦而与之离婚……如果编创人员仅仅刻画了范德彪上述的种种缺点,那么,这个人物就应该归到反面人物形象中去了。但是在刻画这些缺点的同时,此剧也着重刻画了范德彪身上一些突出的优点。比如与桂英离婚后,范德彪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只好为一个私人黑诊所当“医托”,但是他做“医托”也有自己的工作原则,即得大病的病人坚决不往黑诊所里带,他只是骗骗那些脱了臼、得了感冒等等小病的病人。他还“义正词严”地把理由告诉黑诊所的医生:“小病你们能治,大病不要给别人耽误了。”偶然碰到得了大病的人,他还热心地向他们建议要到正规医院找某个专家,这个专家是治疗这种病的权威……

油滑与言外之味

滑稽被许多中外美学家定位为较低层次上的喜剧形态。因为是初级层次的喜剧形态,所以稍不注意便会堕入油滑的深渊。油滑是一种卖弄、轻薄、猥亵,是以逗笑为目的,虚伪庸俗,令人生厌。油滑虽然可以引发笑声,但是可笑性并不等于真正的喜剧性。

高明的艺术家塑造滑稽人物形象总是在其表面可笑的滑稽中体现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伦理底蕴,能够使人们在笑后得到启迪或引发思考。也就是说,应有“言外之味”。“言外之味”本来是指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笔者把这个词语移植到电视艺术的研究之中,这个“言”字指的不是语言,而是指呈现在观众们眼前的经电视台播出的完整的电视喜剧作品。“言外之味”指的是在电视喜剧作品的背后应该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伦理底蕴,应该能做到“言浅而意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表演艺术家卓别林就塑造了多个经典的具有“言外之味”的滑稽人物形象,至今无人超越。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滑稽而荒唐的动作总是令人捧腹不已,故事的背后却总能让人们在笑声中落下泪花,这就是带泪的微笑,一种深沉、一种沧桑的感慨。在其代表作《摩登时代》之中,他塑造了头戴圆顶礼帽、留着八字胡、身穿短背心、脚蹬大皮鞋的滑稽流浪汉形象。这个流浪汉受雇于一个工厂,在这里,有大得吓人的机器、残酷的工厂老板,还有一刻不停地监视工人工作的监工。流浪汉则自如地穿梭在机器中间,不停地在拧螺丝,拧啊拧,在他的眼前除了螺丝,别无他物。他机械地拧着螺丝,追赶着秘书小姐,又用拧着螺丝的动作跑到街上,甚至想把一个过路女士的纽扣也拧紧些。就是在这些看似滑稽荒唐的举动中,蕴涵着卓别林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刻的讽刺:他用表面上的滑稽讽刺了当时社会对正常人性的摧残和异化,资产阶级在剥削工人时那血淋淋的残酷。

卓别林等无数杰出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表明,要在滑稽形象中体现社会意义和伦理意蕴,反映客观事物的必然规律,就必须把滑稽同幽默、讽刺、机智等其它喜剧审美形态结合起来。单纯性的滑稽很难做到“言浅而意深”,只能等同于“可笑性”,并且很难体现出深刻的社会意义。此类剧作的社会背景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即使是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观众也可以发现,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移植到另一个时代背景之中,同样不会影响此故事情节的顺利展开。也就是说,单纯滑稽形象的产生与特定的时代、社会背景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如果单纯性滑稽形象能和人物性格很好地结合,也能创作出较为成功之作。比如《上错花轿嫁对郎》等剧作把滑稽形象的滑稽动作同其喜剧性格发展逻辑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一个个巧合、误会的情境之中,李玉湖这个滑稽形象不断展现其滑稽色彩。同时,她也从一个懵懂、冒失的姑娘渐渐变得成熟、聪明起来。虽然有这样一些成功之作,但是,大部分单纯性滑稽形象还是给了观众油滑之感。如《关东大先生》之所以被许多人诟病,其一大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滑稽搞笑因素和人物喜剧性格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令观众感觉剧情牵强,角色性格模糊。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有些喜剧电视剧创作者弄不清“喜剧性”与“可笑性”的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喜剧性”与“可笑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当然,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讲,“可笑性”更容易制作,省时又省力,不用很费脑筋,这可能也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喜剧人物产生的原因之一。

总之,当前电视喜剧中的喜剧人物呈现的单纯性滑稽居多,有很多作品的滑稽搞笑因素没有很好地同喜剧人物性格的发展相结合,使油滑之风日渐抬头,已经引起不少观众的不满。针对这些创作误区,我们应该牢记,滑稽是一把双刃剑,拙劣的滑稽会流为油滑,使观众感觉无聊、庸俗,而出色的滑稽应该追求“言外之味”,体现深刻的社会底蕴、伦理意义,因为它所引起的笑是必然性的,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这种笑能给观众深刻的启迪和思考,能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规律。这样的滑稽才能体现喜剧真正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电视喜剧精品。(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栏目责编:曾鸣

猜你喜欢
喜剧人物形象创作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一墙之隔》创作谈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创作随笔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