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固话商之变

2009-11-16 05:40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中国电信

康 怡

1876年3月10日,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的寝室,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另一边,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贝尔正在通过送话机喊:“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那一刻,电话这个新鲜玩意儿开始出现在这个世界上。6年后,上海开通了第一部电话交换机,但在此后的67年中,由于电信设备陈旧,网络支离破碎,电话在中国的发展十分缓慢,用户数量极少。

到1949年,中国交换机总容量仅有31万门,全国电话用户总数为21.8万户,电话普及率只有0.05部/百人。

改革开放后,落后的通信网络不能满足人们对通信需求日渐强劲的渴求,80年代中期,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的建设,固定电话也开始迎来它的流金岁月。

如今已经退休的老李还记得家里安装第一部固定电话是在1990年,尽管那是用公费装的电话,可是2000多元的初装费还是让他心疼不已,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从开始报装到安装,整整等了半年的时间。

随后的二十多年,固定电话开始从一种身份的象征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强劲的刚性需求推动了中国固定电话走上历史的巅峰。

前身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的中国电信,作为当时整个中国电信业改革的母体也迈出了它企业化的道路。1995年中国电信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随后的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在这流金岁月里,中国电信也通过大干快上,走规模化扩张之路成就了近二十年的辉煌大业。

这种辉煌来源于一连串的数字,截至2006年底,中国固定电话已经达到3.7亿户,普及率分别达到28.3%。

然而,好景不长。

早在2003年,中国固话网络的拐点开始出现,“到2003年底,国内固定电话的拆机数已超千万,零次数呼叫用户数迅速上升。”

“尽管这个迹象在1999年已经出现,但是谁也没意识到,每年的思维模式就是投资多少,计划部门就安排多少固网投资,然后市场部门按照投资容量去发展多少用户,其实已经看到了将来的用户数没有机会发展,但是我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惯性思维。”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回忆说。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评价说,近20多年来,电信业赖以急速前行的最重要两个轮子——技术基础和商业基础却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新技术快速兴起,用户的信息需求不再局限于语音,而是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信息化的发展更是为各行各业使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运作提供了可能,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愈来愈强烈。

随着移动和IP技术在2年至3年间的迅速发展,传统语音业务资费不断降低,固定话音业务开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状态:电话的市场空间已趋填满,移动和IP技术对固定电话业务产生严重分流,固网的存量市场危机重重。

2007年,信息产业部当时发布的《2007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33.7万户,为3.6544亿户,这是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不仅仅是中国,全球由于移动替代固网的原因,全球的固网公司举步维艰,市场份额开始急剧下降。传统固网运营商的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在不断缩水,犹如正向温带加速漂移的座座巨大冰山,外表熠熠生辉,壮丽非凡,沉在水下的部分却在不断消融。他们被贴上一个新的标签——“管道公司”。

这一切都预示着固话商的流金岁月已经落幕。他们意识到,单靠电话这个“看家本领”,已经不足以支撑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不要说满足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中国固定电话的母体中国电信公司也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转型的艰难抉择

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描述电话的兴衰再恰当不过了。

如果说在过去的20多年中,面对市场对话音的刚性需求,中国电信通过大干快上,走规模化扩张之路成就了过去20多年的辉煌大业,那么,当话音的绝对需求开始转化的时候,中国电信需要转型,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才能保持基业长青。

不过,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中国电信面前,拥有67万员工、网络覆盖全国城乡、服务国内3亿消费者、年收入近2000亿元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要往哪里转?巨人转身、伤筋动骨般的战略实践会成功吗?

2004年,一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在中国电信内部展开。依靠电话和网络接入的收入增长能否持续?中国电信的使命是继续固守传统业务还是抓住机遇,实现企业增长方式转变,寻求崭新的市场空间?

“中国电信提出转型最大的障碍实际上是整个思想认识。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习惯于过去师傅带徒弟教出来,过去这么干,现在也这么干,比较习惯于这种传统的概念。一般的公司都是三十年的辉煌,因为所有的公司都有一个核心的产品,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生命周期,这是个共同特征。”王晓初表示。

“我们感觉到从一方面看,确实是固网的用户负增长,这是消费者由于新技术的替代的必然,这一块的流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做到不让它流失:第二个方面,整个中国社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量很大,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商机是巨大的,其实消费者有很大的需求,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王晓初回忆说。

穿透硝烟弥漫的话音市场,王晓初和中国电信管理层的目光向蓬勃发展的社会信息化、数字化需求空间延伸。“我们提出了战略转型,就是在过去语音下滑的趋势下迅速的减少固网的投资,而把资金转移到新的业务上,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为企业带来价值。”

2004年12月22日,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上任五十多天后,在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打响了中国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第一枪。

2004年底到2005年初,王晓初先后到广东、福建、贵州、广西等地调研,在他的脑海中,战略转型的方向和目标逐步清晰:转型的方向就是综合化和价值链化。从横向上看,综合化是实现业务的多元化、网络的多元化和终端的多元化;纵向而言,实现价值延伸,主要针对企业容户、集团客户和行业客户,从提供单一的语音服务转变为提供综合业务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延伸业务价值链。

布网、放号、等收入的“春耕秋收”是中国电信转型中要着力改变的发展模式,转型既不是一次战术调整,也不是局部的业务创新,而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式的一次战略性大变革。中国电信转型第一次的大动作就是调整总部机构,撤销了五个部门。

随后,中国电信提出了“以战略创新为先导,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基础,系统性推动业务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过程”的转型思路。

以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说,号码百事通成为中国电信转型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4年当中国电信各业务部门、各省级公司老

总们第一次从王晓初总经理的口中听到“综合信息服务商”这个施政理念,还在仔细揣摩其中含义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新疆乌鲁木齐,一支特殊的电信团队正在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中山路上逐一收集商铺和公司信息,拜会企业主管营销的负责人,向他们推荐一种闻所未闻的宣传工具——让电信局114查号台帮你带客户上门。

这时候,没有人能意识到这就是电信苦苦探索的综合信息服务。这个团队的目标很简单,让社区的每位住户都能够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所在社区的各种生活实用信息,最后他们决定建立一条都市热线96588,这也就是号码百事通的雏形。除了传统的查号台的功能外,它所提供的订餐、订票、订房、导航和实用信息查询等多种服务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与生活中,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好助手。

同时,中国电信开始通过纵向一体化的专业化运营,发展商务领航,面向政府和企业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满足各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和商业应用服务。目前,商务领航已广泛应用于公安、税务、保险、检验检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旅游等行业和电子政务、数字城市建设中。

如何来衡量企业的转型是否成功?王晓初对此表示:“转型成不成功最重要就是业务收入结构的改变。如果你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的收入,那么当这个产品的生存周期过去以后就会出现搁浅。所以对中国电信来讲转型成不成功的关键是看收入结构是不是随着产品的变化,不断有新的收入因子出现。”

如果基于上述的判断标准,中国电信在转型上打了漂亮的一仗。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电信非语音收入占比从2004年的22%提升到2008年的45%;宽带用户2008年底达到4718万户。增值业务收入达到182亿元,综合信息服务收入达到102亿元。

在中国电信结构性调整中,辅业改制和上市是最值得书写的一笔。作为中国最大的固网企业,中国电信网络规模最大、员工人数最多、肩负历次改革成本最重,面临着如何解决沉重历史包袱和非核心资产的问题。

在很多国有企业看来,辅业是主业的“包袱”,由于历史原因,辅业的人员、资产都不如主业。中国电信认为,通过辅业资产重组、改制上市,盘活存续资产,可以让公司在转型道路上轻装上阵。

中国电信继续按照理顺业务板块、缩短法人链条、压缩管理层级、减少企业数量、降低同业竞争的原则,以资本市场的要求为导向,全面推进辅业的业务结构优化和组织架构调整的重组整合工作。2005年10月,中国电信做出辅业资产上市的决定,选取上海、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海南六个条件成熟、所处市场较有吸引力的省级辅业公司,按照上市要求进行资产、企业重组及业务整合。

2006年,中国电信辅业改制后的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亮相。作为国企辅业重组改制上市的第一家,中国电信集团为我国大型国企辅业资产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本。

3G的新征程

2009年年初,3G牌照的发放又将中国电信带入了另外一个新的征程。

实现全业务经营后,中国电信拥有超过2,2亿的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760多万政企客户,4300万宽带接入用户和4000万移动电话用户。

获得3G牌照后,中国电信已经有可能为这些庞大的用户群提供从接入到综合应用的融合服务,接入、数据、应用内容以及信息服务的融合将是公司CDMA经营的方向。

不过,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的移动市场格局中,中国电信不管是与拥有近4.8亿用户的移动,还是与拥有近1.38亿用户的联通相比,其有效用户仅为3284万户,在移动市场的份额中占比还不足5%,被王晓初形容成像个“刚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学生”。

王晓初也坦言:“在这种竞争格局里要做大,其实也是很困难的。”为此,中国电信避开了传统的价格战,在这场3G竞争中将差异化作为最重要的武器。

“你的产品必须要和别人的不同,要让客户眼睛一亮,觉得这个业务和我现在用的业务有区别才有意义。”王晓初解释说。

“消费者的心理,无非就是关注三个方面,一个是网络质量,一个是功能,一个是价格。”王晓初说,在网络质量上,现在中国电信每天都花相当大的精力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扫盲点工作。“到下个月,我们的网络质量将会有明显提升。”他预测。同时,他还透露,今年中国电信投资重点之一就是改善网络质量。

而价格也被中国电信放在了竞争重点的圈外。“我们和强势公司相比没有优势,因为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所以如果在价格上动脑筋可能对自己不利,结果是市场份额还没达到自己就先失败了。”王晓初分析说。

为此,电信将这场3G发展放在应用的差异化上。王晓初表示:“目前中国电信平台上提供的各项业务,只有我们一家可以提供。”

他还透露说,今年中国电信3G业务平台建设,再加上3G网络建设的总投资大概会在900亿元左右。今年年初,中国电信提出,三年以后也就是2011年中国电信的移动市场份额要从现在的4%提高到15%。

回顾新中国电信产业60年的发展史,中国电信亲身经历其中的挫折与成就,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中国电信产业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隶属于邮政部的下属单位,到今天发展成为电信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中国电信圆满地完成了“政企分离”和“电话普及”两项时代重任,并为国人带来了宽带、移动通信等新电信业务,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

随后伴随着移动业务的分离、南北电信的拆分以及去年电信产业的重组、今年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更加为人们所熟知。作为当下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有能力也有责任带领中国电信产业走向辉煌。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之路

60年来的主旋律——“分与合”: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了邮电部,其职责就是统一管理新中国的邮政和电信业务。

1969年,邮电部被撤销,可以认为这是中国电信产业的第一次分与合。

1973年6月,邮电部恢复之后,为中国邮电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由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及广电部共同组建的中国联通通信有限公司打破了邮电部在电信产业一方独大的局面。

1995年,隶属于中国邮电部的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电信前身)进行了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推动了电信产业政企分离、并向现代化企业转变的过程。

1998年,邮电部被拆分为邮政局和信息产业部,标志着在中国邮政与电信彻底分家,中国电信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

1999年,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

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短短的两三年间,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也相继登上了电信产业“群雄逐鹿”的舞台。

2001年,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

拆。

2002年,中国电信在再次被拆分为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两家公司,形成“北网通、南电信”的局面。5月,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新正式挂牌成立。

2004年12月22日,刚刚履新的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上任五十多天后,在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打响了中国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第一枪。

2005年8月8日,中国电信与8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共同组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引导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006年12月8日,一个以“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商”为主题的投资故事在香港联交所备受青睐。这个投资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电信实施辅业改制与资产整合后成立的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2.9亿股,募集资金28.4亿港元,中通服在港市赢得开门红。

2007年8月16日,号码百事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作为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业务之一。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重组公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同时并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而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2009年4月16日,国家发放3G牌照100天后,中国电信在全国大范围开放3G业务,并提供真实、顺畅的3G应用体验和平滑的用户网络升级过渡。

杨主编:你好!

看了您写的《股市啊,你慢点滑》和《中国股市,有多少打滚的驴?》等几篇文章,从文章中能感到您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的良知、专业和对国家、民族的拳拳之心,读后心情澎湃,颇受鼓舞,我十分赞同您提出的几个观点:

1,我们要对我国政府和我国经济有信心!

2,管理层应视政府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加大对不良因素治理整顿,加强监管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3,借助股市为我国经济晴雨表的特点,提振信心从股市开始,以股市为抓手聚集民众信心,汇聚社会零散资金,为优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机会,让投资者获得赢得回报,分享改革30周年的成果,形成合理互动——股市——企业——市场——消费——达成良性循环,充分活跃市场各构成部分的活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起来,活起来,才有希望站起来。

中国经济完全复苏只能靠我们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救自己。

我投资股市十余年,有一些投资心得,希望以后有机会和您探讨。

最后我想请您就后市走向进行分析,希望尽快看到您的观点。

祝工作顺利!

张先生

张先生:

您好!

感谢您的关注!

作为一个非专业证券媒体的媒体从业者,我只能算是一个旁观者,因为我没有证券专业从业资格,也谈不上是一个证券专业的研究者,您的信任对我而言是鞭策。怀着惴惴之心,我应该多学习提高自己对证券行业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才是。

既然,您问到我的看法,那么,延续前两篇文章,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浏览今天媒体信心会看到一些具体数据:8月31日,上证综指大跌6.74%。两市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出达131.3亿元,为近期峰值;9月3日,上证综指大涨4.79%,蓝筹股发动反弹,银行、保险、券商、地产、煤炭、有色、钢铁等主流板块集体发力。下午2点,深沪两市合计净流入资金131.17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入79.7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只有51.43亿元。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明文规定,不准基金大举砸盘。针对8月行情,有分析者指责基金砸盘,但有机构研究者对这种观点予以反驳,其根据为:8月31日,股基仓位为83.56%,混合型基金为78.07%,与二季度相比,变化在2%之内。一个数据显示基金尽管没有大能量砸盘,却也有部分抽身离市增持债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各主要金融机构在8月普遍增持债券,其中基金公司今年以来首度增持债券122.09亿元。

回顾“黑色八月”各个环节层面可知:银根收缩;银监会查处、查禁违规资金入市;货币政策微调;有声音抨击上涨过快投机性强,泡沫出现;重新启动新股上市,企业融资饥渴,新股列队上市,速度过快,最多一天达四只,稀释和分流了资金;市场信心凝聚不够,略有风吹草动即奔逃割肉:8月大幅调整下,部分资金选择债市避险导致暴跌进一步加剧。导致大盘内资金捉襟见肘,多头士气严重挫伤。

笔者认为,对股市的启动有利于在经济危机的寒冷中凝聚和提升国内企业、机构、投资者信心,因为股市为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场所,是为中国企业提供发展血液的重要“输血站”,所以,繁荣股市不仅仅是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场所,更是保证中国企业得到支持和帮助渡过难关,而中国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企稳有着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这是一个几方融合,整体循环、相互助推的构成,而非单纯的就股市说股市,将股市割裂出去分析。

因此,笔者依然坚持,中国股市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这是其根本性质,无法否定也不能否定。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恢复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达成~个良性的助推,而非助长投机心态和赌徒心态,在你看过的文章中笔者也就这个观点进行了阐述,即:从股市而言的制度保障、法律监管、透明公开的操作,对中小投资者技术培训显得十分重要。需要而政府管理者能够做到完善公平的制度保障、严格刚性的法律监管、透明公开的操作,对中小投资者技术培训,严格市场准入规则与标准,强有力维护股票市场健康氛围,让市场中存在的强悍之驴既能带动整个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转,又不至于掠夺性摘取市场糖粉稀释市场资金将整个市场拉入下滑通道。

经济学家们提出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收缩银根,预防通胀,投资带动,福利民众等各项建议和繁荣股市之间没有矛盾,至少笔者不认为有矛盾,完全可以同步推动,协动联合。

最新《财经》调查结果显示(以下为财经网站原文):经济学家预测,2009年8月,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将继续加快,工业生产增速继续提高,投资和消费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接受调查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升温,通货膨胀开始抬头。

上周(8月31日一9月4日),《财经》对金融业、高校和政府研究机构的35位经济学家发放了问卷,调查其对2009年8月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值,最终回收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7.1%。

《财经》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09年8月,工业生产在7月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回馈问卷的20位经济学家中,仅1位预测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低于2009年7月;其他19位经济学家均预测,8月工业生产增幅超过7月,最高预测值为12.5%。

20位经济学家对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预测平均值为11.8%。其中,有4位经济学家预测,8月工业增

加值增长11.5%,另有4位经济学家预测为12.5%。

在投资和消费方面,《财经》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累计增速将略有回落,但仍延续2009年4月以来3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继续加快,超过7月的15.2%。

对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进出口,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8月,进出口降幅均收窄。但是,20位经济学家对进出口数据的好转程度有较大分歧,特别是对进口数据的分歧较大。

在20位经济学家中,有19位对8月单月进口同比增速进行了预测。只有1位经济学家预测,8月单月进口增速低于2009年7月的-14.9%,其余18位经济学家的预测值最高为5%。

有3位经济学家预测,8月进口降幅为10%。20位经济学家增幅预测结果的简单算术平均值为-10.7%。

经济学家对8月出口形势也较为乐观。20位经济学家对8月出口增速预测结果平均值为-19.9%。7月单月出口增速为23%。

20位经济学家中,只有1位经济学家预测8月单月出口降幅将比7月扩大。其他19位经济学家中,最乐观者预测8月出口降幅收窄至-17%。

接受《财经》调查的经济学家多数认为,通货膨胀在8月开始上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调查结果平均值为-1.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7.7%,均高于7月水平。

20位经济学家认为,CPI降幅在8月收窄;没有人预测8月CPI降幅超过7月的-1.8%。预测值最高为-0.7%,最低为-1.6%。

另外,在20位经济学家中,有3人预测8月PPI降幅在7月基础上进一步扩大,PPI预测值最高为-6.1%,最低为-8.4%。

接受调查的20位经济学家预测(简单算术平均值),8月,新增贷款约为30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H2)增速为28%左右;三季度季末最后一天,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保持不变。

客观事实也不容忽视:就目前经济形势来看,正是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企业需要输血渡过难关,而股市的融资能力如果不提高是难以满足企业度过难关的,企业无法健康的存活,企业生产力得不到发挥和倾注市场,盈利能力低甚至亏损,那么企业员工的收入势必被影响,员工收入被影响,国内消费更加难以启动了。不能启动的国内需求只能让经济更为衰退而非进步,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只能比更差还要差,那时候恐怕真正的萧条才刚刚开始。

所以,当前活跃股市,增强资金聚合力、公平、透明、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是将中国经济推入良性轨道的最便捷手段。

关注和分析监管层面最近发布的信息,也都是维护和呵护股市以保障股市良性运转,维护股市健康保障其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融资的功能,为中国企业在危机中输送对抗危机的血液和免疫力,温总理以及证监会管理层面的几个讲话也都说明了政府管理层对中国股市的重视。

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笔者认为,股市维稳还需要完善以下几点:

1,监管层面从业者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以及其行为言行、价值观、财富观,是否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意识都需要从根本上改善。根本的改善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的差别在于:那些被主动服务感动的人们所要求的服务成本更低廉也更容易获得被服务的满意度。另外,既然是共同渡过难关,那么政府消费的透明度和公正度就成了众矢之的,前番的政府汽车宝马采购门等等广受诟病,导致基层民众心理失衡。由此导致的不信任情绪积陈难清需要假以时日的认真仔细恢复来自民众的信任。

2,信心凝聚不够,人气聚集尚缺,社会资金吸纳有限,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此期间杜绝抽水式猛吸狂赚、懒驴打滚扰乱市场稳定和信心的监管监控十分必要和重要,原本是为了企稳、聚合、稳固、吸纳以满足新股上市的企业发展和企业生机,却被不良资金疯驴打滚狂占豪占,导致中消失散户投资者被洗劫,那么从此股市信心坠入深谷,股市功能被彻底赌场化丧失其融资功能,丧失恢复体力的机会和可能,这对需要融资的企业而言是噩耗,对投资股市的投资者而言是洗劫,对中国经济则将是致命性的打击。

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饬需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专家机构参与调研与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提供救助,提供转型轨道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战略性的规划,而非一哄而上的抢国家奖励和资源支持,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功利心高于责任心,以“合法骗取国家支持和奖励”为首要目的,其项目结果和未来不可预期不值得期待,甚至对国家经济造成更大伤害。

4,遴选优质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形成行业和产业圭臬,从而取得带动国家产业优化的头马责任。遴选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与3同,也需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专家机构参与调研与提出解决方案。而非被一些将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研究所,学界”当成“唐僧肉”和不良企业勾搭成奸合伙欺骗人民血汗国家信任,最终导致不良结果。

诸如新股上市,绩优股融资等等的甄别和遴选都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杜绝垃圾股上市圈钱,或者恶魔股借壳上市圈钱,将健康的股市超不健康的方向拖拉,最终使得牛市变成驴市,中小投资者再度被洗劫被斩杀,导致信心全面崩盘,后果不堪设想。

5,严厉法制建设,建立不可撼动的刚性原则,法制和刚性原则应该堪比利刃,越雷池者必遭重创以正视听。此番重庆打黑工作值得全国全行业全产业全领域推广,这样的决心和力度正是当前需要的范本。重庆打黑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次地方对黑恶势力的清剿,而是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重整人民对政府信任的一个预示,显示出政府对黑恶势力——政府之外隐形权利的清剿决心和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因此具有显著提振信心的积极作用与意义。

6,当前股市内资金容量和浓度值得推敲,我们无需回避:中国股市确实需要政府管理层面的呵护,大笔资金的推动、利好政策的扶植以及强大主力做多几大因素拉升。目前,上海大盘指2860点,而文章开始我们看到的数字依然没有吸引足够的民间资本进入,要想红火和炒热将人们的投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吸引起来至少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攀爬,每提高一千指数,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是否能够吸引来这样的资金量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关键点,这其中关系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民间资本的被吸引不仅是利益还有安全性安全系数的高低是吸引民间资本的重要因素,而安全系数则来源于上述5点的总和。

可见,能否爬高红火,繁荣市场并非简单的大笔资金投入拉动即可,更需要监管层面各方面的完善和治理监管的决心以及长期持续的有效作为。

7,从国际影响而言,如何应对国外能源战略,美元调整、美联储作为等等外部影响,相信国内有研究层面为管理层出谋划策;从国内而言,我们内部系统须得稳健,稳健是一切之基础,而稳健的一个重要构成就是上下一致的信心。国内市场是外资企业的重

要市场,这本身也是我们与之制衡的筹码。完全可以仿照欧美制定行业规则,监管规则,环保规则等等规则。为自己寻找和制造博弈筹码。以保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内在优化和维稳并焕发活力。

8,时间已经进入9月,专业人士分析:A股下半年随着估值不断提升,公司业绩的好坏将成为影响股市走势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企业的表现是否优秀也直接影响未来股市的表现。这一切都具有波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个系统的大工程,各个领域和能量圈能否协调好是关键中的关键。步步关键,步步重要,步步都是性命攸关的关键所在。笔者只能报以美好祝愿,却无法预测未来。

综述:

综合的看,要稳健中国股市,恢复中国经济,就要相互团结,彼此信任,凝聚信心,共渡难关。

关于后市的预测,波动一定会有,震荡也一定会有,没有波动和震荡的股市是不存在的。但很抱歉,我不能预测和分析未来走势。

第一,这不是我的专长,只能说,我对中国经济报以美好祝愿,对股市发展报以美好祝愿,对企业报以美好祝愿,但究竟是红色还是绿色,我无从给出结论。

第二,这不是我所能决定和猜测的。

所以说,我不知道。

笔者认为,投资者也应该保持一个理性冷静的心态,要充分了解投资的意义、价值、盈利可能性、操作技巧等等专业知识。另外保持心态平和也十分重要,亏损一点就出口污语也不是一个成熟投资者应该的行为,当这种心态失衡大面积蔓延的时候,市场信心很难得到聚集和凝聚。同时一定要驱散内心的投机心理和赌博心理,认真研究个人和家庭理财中投资所占份额,股票在其中应该是何比例,量力而行。靠借贷以赌博心态投入市场最终导致家破财尽人生失意而埋怨外因的行为笔者不支持也不赞成。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是有风险的,有人欢笑有人哭,我们可以恳请要求监管层面对股市进行有力监管控制,信息公开透明,但是判断力,操作技巧,投资心态也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稳定心态还是不要投资证券市场,省得风险降临后遭受心灵、情绪、家庭失和、尊严受损和个人家庭经济损伤所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以上是笔者的一点看法,一家之言,仅供您参考。

对后市的发展还希望您多多关注行业内专家的评论,见解和观点。

感谢你的关注和来信!

祝工作顺利!

杨小洁

2009.9.8

猜你喜欢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保定分公司 积极践行央企责任 助力数字保定建设
中国电信首次公布5G发展路线图
中国电信IPv6部署再加速总经理挂帅推进、侧重业务改造
中国电信:IPv6在线用户已超千万 年底将完成端到端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