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当成抹布的任正非们

2009-11-16 05:40杨小洁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任正非名人信仰

杨小洁

“世间的人有多种。如若将美好的人比作花,有些像玫瑰,娇艳芬芳,华丽而张扬;有些似蔷薇,亲切可爱;有些若雏菊,朴实简单……还有一种人,是遗世独立的莲花,清新、脱俗,孤标傲世,不染纤尘。莲花,在佛教中象征净土,佛家在百花齐放中独生出莲花宝座。所以,莲花一样的人,有着丰富的安静,他们忠于自己的内心,能够在乱世中保持清醒,他们内外兼修、宁静而超脱的。而这一切,与财富相貌无关。他们是上天对世间的恩惠,珍贵而稀少。”

——泪眼问花韦尔奇曾将《箴言》中的一句话演绎成这样:“你说什么,要看你信仰什么,你信仰什么,你就是什么。”女人如是,男人亦如是。所以,莲花女子之所以清新脱俗,孤表傲世起因于她们的信仰。你信仰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是什么,你就说什么。

《一念之间即为永恒》在博客上发后,有人发信质问:没想到你这么封建迷信。求神拜佛救不了人类,如果“人在做,天在看”是真的,为什么还有小偷?为什么还有犯罪?为什么还有战争?既然你的天会看,你的神就应该飞下来把小偷抓起来!为什么没有显身制止被偷的人损失财物呢?说明你说的都是狗屁!

接下来他(她)论述千余字阐述自己的观点,其观点总结而言即为:我是无信仰的,除了我自己我什么都不信,我就信自己的本事,靠本事挣钱,吃饭!从不求佛拜神进教堂……

人怎么可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靠什么活着?没有信仰岂不是行尸走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斯宾塞认为:“无能的要忍受贫乏;懒惰的要忍受饥饿;弱者为肉必遭强者猎食……”并且认为“这都是别具远见广有仁德的天意。”希特勒则在演讲和公开言论中多次提到:基督教和基督教所讲的仁慈(charity),应该“用弱肉强食的伦理观取代”。

经济改革30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贫富分化差距加速扩大,社会阶层精英与非精英,被重视和不被重视剧烈又快速转变,转型阶段,精神失落和物质差距双重洗礼一切存在于其间的人们。

让我们再次搬出马斯洛的需求塔,从贫穷到富有的需求派次依次为:1,生理需求(Dhysiological needs),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3,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4,自尊需求(self—esteem needs),5,知的需求(need to know),6,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7,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温饱仍需寻求的时候,满足肉体持续存在—生存是第一位的。肉体的信仰就是功利,这就有拜金主义。文化是一种土壤,当我们说,西方文明是植根于基督教文化中的,并因之引导得以发展的话,我们也无需为当前社会问题泛滥责怪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国儒家文化流传至今,固然其中有糟粕需要仔细识别扬弃,但其文化主旨是健康的,例如儒家强调的“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

儒家文化认为,智慧应该像水一样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聪明,善于观察,随机应变;仁者像山一样仁厚博大,收纳万物,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而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

而智慧之人的两面性——善、恶在仁的统一下剥离出善,抛弃恶,从而成为智慧仁义的勇士——儒家称这种人为:君子。孔子对君子的要求通过仁义礼智信几个方面体现。例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等。

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强调现实中的人对心灵之德行、良知、道德、帮助的追求。对自私、过度追求利益、没有道德底限是批评和排斥的。

实际上,前文已经有所回答:“经济改革30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贫富分化差距加速扩大,社会阶层精英与非精英,被重视和不被重视剧烈又快速转变,转型阶段,精神失落和物质差距双重洗礼一切存在于其间的人们。”在祟尚效率,追求利润,忽略道德建设和精神追求的倡导下,物质生活得到丰富,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们将对物质的使用发挥到极致,而精神上却空虚寂寞,诸如明星吸毒,少年斗富……

人们的交流限于物质攀比,职业、权利、晋升、业绩成为交流主要内容,原本精神和心底固守的人性良知底限一而再的失守,财富成为社会中普罗大众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尺,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功利性,三六九等的排位以权利、社会资源、财富的掌控来划分。

为了获得所谓“成就”不择手段,利用他人,出卖自己,出卖亲朋已经常见到没什么稀奇。

呼唤道德建设的人被斥骂为“伪君子”,而众多社会精英,意见领袖则得意洋洋的宣称自己是“真小人”。伪君子的画皮被戳穿后,似乎真小人因为其赤裸裸的直接和不遮掩而成为人们膜拜的“英雄”,小人已经成为被认同的“英雄”,那么小人诸如拉帮结派、散布谣言、自私自利、不择手段、没有原则、唯钱是命、低级趣味、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等等做派也成为越来越多希翼成功光临自己的人们的模仿和学习圭臬。

这里笔者并不是质疑国内商业中有着辉煌成就的商业名流们,相反,笔者十分敬佩这些缔结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王国、企业军队、有着战士特质的中国商业精英。他们在完善自己对商业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体现、对事业的培植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努力承担着作为一个社会精英阶层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他们所带领的企业军队和商业王国拓拔市场,茁壮成长的时候也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茁壮成长。

例如日前在青岛消费电子论坛上获得国内电子类优秀企业第一名的华为,其企业领袖任正非的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个突破阶段协同外脑制定的《华为基本法》、猪乌论、寒冬论、御寒论、正确认识抑郁症等言论被业界广泛传播;其倡导的军队化管理也被产业研究者们作为范本深入分析;华为深入员工内心的企业文化被国内企业领导者艳羡不已纷纷寻求揭秘文本学之而后快;而今年华为海外业务的拓展,和跨国公司毫不手软的竞争,精彩的赢利能力均可圈可点,更是获得了从市场到媒体再到研究者们的一致赞叹。

从而,任正非获得表扬也如同雪山

滚下的雪球一般,犹如万马千军蜂涌而现。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行事低调,极少在媒体露面,成为媒体十分渴望挖掘的焦点,然而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现实,媒体的功能已经超越了从前的“价值中立”“旁观者”身份,成为一个事件、明星、案例、新闻的“制造产业”,上下游配套完善,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各司其职,默契紧密。

回顾以往新闻,多少英雄已成前尘旧事,前天立马迎风豪气冲天,昨天狗血淋头人不如猪。

福布斯和胡润的榜单成为名流财富明星的第一重发现者,其他平媒则是后继“化妆”“塑形”“修片”“美化”的加工者,常看见一个新的企业出现,一个脆生生的商业明星就横空出世,他的作为、言辞、文章、生活故事,爱情花絮等被广泛流传并摘录取用。

随着一个一个媒体的打磨和装扮,宛如新星产品进入富牛期,名望爆棚,荣誉拿到手软,但……

如果名人制造已经成为一个完善的产业,那么,这个产业所创造的产品一定也具有产品的特性、新星、明星、富牛、小牛、瘦狗、死狗——这是一个轮回,残酷吗?

商业就是这样残酷的,尤其是中国商业的“商业明星制造产业”。

是产业就有竞争,在各行业均竞争激烈竞争充分的今天,如何不战而曲人之兵,如何求得短平快速起成为蜂拥而来的人们的成功秘方,而最为便捷的方式当为引用名流们的观点,这些被引用名流大都为社会中坚力量,在名人制造的产品生存段落中尚处于富牛阶段,年富力强,大都引领着一个相当规模的著名公司,有着丰厚的资源和源源不断的企业活力动能,引用他们的观点等于将八行青年扛上肩膀,使得资历和思想深度大大得到提高与深化。

从而,每每此类商业名流有典籍上市或在坊间流传,即刻获得潮水般的推崇。

但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引用别人经典语言的人,他们是真的被这思想亮点征服从而主动传播该观点,还是用于其他目的?例如装饰自己的文章从而显得妙笔生辉,博学多闻?或者是自己分量不够,断章取义使用名人文字攻击其他名人?又或者,是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用名人们的观点来佐证烘托自己的观点?还有一种极为可怕,即采用名人名气去擦拭肮脏,至于这名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无关紧要。

分析的来看:名人从一被挖掘出来,就被不同媒体,不同记者赋予个人色彩,几轮下来,名人们如同雪白的毛巾已经被记者们妙笔生花描画的色彩缤纷;而在随后的岁月中,随着其思想的日益成熟,观点靓丽,被引用的越来越多,名人的知名度也随着获得提升,从而引发大范围的知名度借用和观点采摘,于是,他们则从新毛巾变成花毛巾,用的多了,就成了抹布,今天给某牛人擦擦踢人的黑亮皮鞋,明天被夹缠在某一篇攻击性文章中去抹一抹对方被喷了一脸口水的脸蛋。

如果,其带领企业健康茁壮,即使被用成了各色不分的抹布,也依然被挂在最显眼的地方用以装饰他人文字,形象,办公场所等:如果天有不测风云,赶上不好年景,行业危机,产业失衡,名人很有可能从花毛巾沦为人人唾弃的垃圾桶,命运的翻云覆雨手谁知道什么时候突然给正在大街上欣赏美女的人一记耳光

随便浏览网络或者历史访谈,今天光辉灿烂犹如圣人的人明天可能就是千夫所指的卑鄙小人下三滥……

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往往不会给你一秒瞬准备时间和反应时间。

捧则上天,摔则要入地,媒体多了,名人不够分了,被扔下云端的名人过去式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给那些难以接触云端名流的人们提供踩踏发泄的功能,18层地狱你别想,房子买完了,你上地下108层去住单间,来,哥给你一脚先……

而伟大的华为,神秘的任正非,尽管神秘,却也难逃这样的宿命,有时被镶嵌在某不搭界的文章中作为论据去论证一个任正非自己从来没有说过的论点,实际是为了让作者那双具有强大冲击力的皮鞋更具有踩踏其他名人或者同行的力量,而任正非的名字在其中充当的正是一块擦拭其皮鞋尘灰的抹布的功能:有时被作为文章的主角,主要论述的依然是一个任正非自己说过,却情境不同的观点,其实文章主旨是为了将另外一个行业的某企业拍死,而任正非这次的任务则是充当一个钢铁长矛和盾牌,在作者文字的塑造下身披五彩霞衣打扮成非主流,务必力求,一出场就将对方吓死最好:有时被当成旁观插话佐证作者观点,在这样的文章中,任正非往往是个社会闲散人员无聊闲逛到处看热闹的形象,无意中碰到作者和别人论战,于是他无报酬出声帮腔一次,有时候用四川方言,有时候用河南方言,而有时候用陕西方言,最离谱的就是用泰国话来一段自己说没说过都难以记忆的高论……

商业名人们,无疑是身上蕴含着巨大商业智慧和社会资源的人们,他们既然成为名人,也就具备了名人的特点——被消费是名人特点之一,被消费的次数越多,其知名度越高,而相对与影视明星而言,知名度商的出场费也高,个人收入也高,商业名人尽管不靠出场费混生活,但其知名度的高低对其社会资源的取用控制是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的,而社会资源中的一项就是其他同级别商业名流的认同。

而难以逃脱抹布命运的商业名流们,他们的社会资源取用会否因为其无奈的抹布特征而降低呢?

低调的任正非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个一个沟通,解释:其实,那是我早上上厕所的时候随便说的一句话,你看他怎么用在你吃晚饭的时候了呢?其实,那是我在公司食堂和大师傅说的一句话,他怎么用在评论和你重要的合作伙伴合作的事上了呢?其实,你说的事情,我一点都不知道,我从来都不知道我吃茄子不吃籽的习惯竟然成为批判你吃西瓜吐籽是不环保,我从来没有说过你不环保啊!如此种种,任正非大人大量在乎吗?

“世间的人有多种。如若将美好的人比作花,有些像玫瑰,娇艳芬芳,华丽而张扬:有些似蔷薇,亲切可爱;有些若雏菊,朴实简单……还有一种人,是遗世独立的莲花。清新、脱俗,孤标傲世,不染纤尘。莲花,在佛教中象征净土,佛家在百花齐放中独生出莲花宝座。所以,莲花一样的人,有着丰富的安静,他们忠于自己的内心,能够在乱世中保持清醒,他们内外兼修、宁静而超脱的。而这一切,与财富相貌无关。他们是上天对世间的恩惠,珍贵而稀少。”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信仰什么,你信仰什么,你就说什么。

任正非说的话是他的信仰所流淌出来的真是个性吗?商业名流们被任意使用,随便引用,断章取义,任意采割的不仅仅是任正非一个人,所以笔者说,任正非们。任正非们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商业精英,人民圭臬。被崇拜,本无可厚非,然而,将任正非当成一切,一切皆成任正非,和任正非不一样高的就是不标准,矮子接高,高的截短!这合理吗?这不滑稽吗?

有人用任正非和张瑞敏作比较,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说任正非是清醒的,理性的,张瑞敏是糊涂的,逻辑混乱的。而笔者却以为,该人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作参数,及行业和行业发育的程度发展阶段。

张瑞敏今天遇到的问题是任正非明天一定遭遇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张瑞敏今天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任正非一直再学习和追随的。

不信,那请直接去问任正非本人吧。

连行业和行业的发育程度发展阶段都忽略的比较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选择性遗忘。而这种遗忘的目的是凸显自己的弱智和涅傻,直接的结果则是,将任正非当成了史上最为昂贵的抹布!

可怜的任正非,可怜的任正非们,你们辛苦了!虽然有节约用水的环保理念束缚着你们,但是,为了你们的身体健康,企业基业长青,一定要注意卫生!记得每天多洗几次澡!

猜你喜欢
任正非名人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Ren Zhengfei in My Memory
苦难英雄任正非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名人摔跤后
焦点任正非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