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汉字 诵经典 悟美德 践行动

2009-11-16 02:47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一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国学校本

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一小学

从汉字文化入手,解说传统美德

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量是无与伦比的,它的结构又有着强烈的表达意义的特征。我们引导学生从汉字结构的分析入手,结合校本德育中倡导的“德、信、礼、俭、勤、强、贵、义”八个字,以它们为核心,确立《国学经典诵读》的学习研究主题,指导学生根据研究主题广泛地搜集材料,然后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学生在课前翻阅《图解古汉字》、《细说汉字》等书籍,有的从互联网上下载了相关资料。在国学校本课堂上,学生利用演示文稿娓娓道出汉字的形成、演变的过程,了解汉字的起源,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音、形、意几个方面来解析汉字,感受其中所含的传统美德。

具体品读、了解汉字之后,伴随着悠扬、典雅的古筝乐曲,学生们在教师带领下,拿起毛笔,凝神静气,

一笔一画专注地书写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极力将每一笔峰书写得尽善尽美,陶醉于书“画”之中。

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沿汉字的发展走下去,感受汉字文化,从中了解了先人的道德观念,也加深了对道德范畴含义的领悟,从而为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奠定了基础。

借经典诵读,感悟传统美德

国学经典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千锤百炼,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国学经典中的历史故事、典故,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良好资源。

在以“信”为学习研究主题时,学生们搜集了许多国学经典中相关的历史故事、典故及至理名言,教师从中选取《论语》中的一些句子,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通过分组交流了解《论语》的时代背景,理解其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抓住韵脚,按自己的理解读出节奏、韵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手拿竹简,神情投入地伴随着节奏晃着脑袋,诵读得整齐划一、声音宏亮。一个学习研究主题结束后,学生们制作了国学小报,出版了一期期校园文化橱窗。其他年级有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以传统节日为线索,自选内容与形式进行经典古文的延伸,谈古论今,有的则是以传统游戏的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接龙、经典对读、经典齐诵等活动……说、唱、画、演,学生们全情投入、尽情展示,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心灵得到了陶冶。

学生们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讲解,学习后体会的交流,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强化了民族道德意识,从而提高了道德素质,培育了民族精神。

在评价反思中,践行传统美德

为使国学教育更具实效性,让学生身体力行,学校结合建立日常行为规范的需要,以歌谣的形式,概括讲述传统道德规范最主要的内容,鼓励学生读、做结合,知、行统。组织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每周写“成长档案”,每月进行年级诵读会,评选“诵读小状元”。通过交流、评价、反思、内化,孩子们熏染在传统文化中,逐步养成高雅的行为方式,“儒雅”成为大家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

我校的“解汉字、诵经典、悟美德、践行动”国学教育,从汉字文化到经典篇章,从行为习惯到儒雅举止,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通过中国最古老的汉字,了解传统文化,熟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我们努力寻找国学教育的新蹊径,并使《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得以延伸,构建成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国学校本
身边的传统美德
“垂”改成“掉”,好不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