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润泽生命 以智慧激发热情

2009-11-16 02:47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国学师生智慧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小学

最近两年,我校开展以“读经典,启智慧:为人师,育才子”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教师兴趣,引领教师在诵读过程中感悟经典文化的魅力,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更好地提高学生诵读的实效性。

我们的教师诵读活动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是“经典原来不难读”——与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

同亲近经典。随着“百家讲堂”的热播,老师们对《论语》的热情开始显露,学校抓住时机,把《论语心得》作为教师的必读书目,通过组织“看光盘,初谈感受”、“细读书,深思领悟”、“同交流,共议收获”等活动,拉近了教师与“经典”的距离,引领教师“品”出意味,并进入“乐读乐思”之境。

二是“你又读了什么”——让“分享”、“共进”成为持久动力。随着阅读兴趣的提升,不少教师开始自主选择经典阅读书目,记录读书笔记(体会)。学校适时组织各行政组开展“个性化阅读”交流活动,团员青年和骨干教师共同开办“读书论坛”,以多种形式汇报各自的阅读收获。一时间,“你又读了什么”、“又有哪些感触”成为教师间“交际高频用语”。

三是“由我带领大家走进古诗文的世界”——以电波为桥梁,争做“同读”“引路人”。随着教师国学知识积淀的不断丰厚,学校推出了“师生同读”广播栏目,为每位教师提供“侃侃而谈”的机会,鼓励教师把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学生分享,每周请两位教师“引读”。全校教师们踊跃参加,认真查找资料,编撰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引读稿”,提交学校审核、定稿。在“同读”时间,教师早早来到广播室,做好播音准备,准时带领全校师生一同赏析古代名句,并引领学生反复诵读积累。3月的一天,恰逢一场春雪姗姗而至,“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应时应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考试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带大家进入清新的自然之境,舒缓了师生紧张的情绪。本学期,我校100%的教师参与活动,编纂文稿,83%的教师以电波为媒,传经典之音。

系列以教师为主体的引领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素养,丰厚的国学营养润泽了教师的生命,促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多角度地反思国学课程的价值,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出多样化的诵读活动形式,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式。

低年级以琅琅上口的启蒙读本《弟子规》为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诵读与游戏相结合,在组织学生开展“跳皮筋”、“贴人”、“找朋友”等游戏活动时,巧妙融入记诵诗句,寓教于乐,形成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

中年级将集中诵读和学生自主诵读相结合,各班纷纷开展“名句连连看”、“作家作品知多少”、“我说,你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高年级《音韵启蒙》的记诵增强了学生语言积累的兴趣,学生们不满足于重复书本的“对句”,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对大部头国学经典的阅读,通过手抄报和故事会、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的智慧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不同年级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又开发了新的经典学习和展示渠道,喜欢美术的孩子课余时间总爱扎到美术教师那里,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博大的中国文化;喜欢舞蹈的孩子追着舞蹈老师编排古典舞:音乐老师指导三年级学生编排古诗文京剧,大大小小的孩子强烈要求参加……

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当经典著作真正融入到血液中,生命就会起质的变化。”教师读经不仅丰富了文学底蕴,而且涵养了品性,为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i学生读经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间吸纳中华智慧的精华。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实现了“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国学师生智慧
“垂”改成“掉”,好不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