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培养实用人才

2009-11-16 02:47胡定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订单校企专业

胡定军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是全国惟一以“铁路电气化”命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北京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标志学校。

学校创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5.12万平方米(226.8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设有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气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5大类11个普通中专专业,在册学生6000多人。建校56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各类专门人才,为首都经济发展和铁路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以规划引领学校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发展规划的引领导向作用,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北京市职教大会精神为契机,2006年确定为“规划年”,制定了《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校园建设规划》。学校坚持“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为轨道交通业快速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立足首都地区,辐射华北地区,服务轨道交通业、电气技术产业和电力行业,瞄准“建设国内

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自2002年开始在轨道交通技术专业与铁路企业合作,尝试了“订单教育”。2006年,学校以教育部确定我校为“半工半读试点院校”为契机,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龙头,努力发展办学特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的工作目标,开展了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订单培养为纽带,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途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合作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学校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工作需要,我们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半工半读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订单班教学工作委员会、轨道交通专业创新团队,与铁路企业、北京地铁公司、北京电力公司等主要合作企业,建立了年度工作会议机制、教师互聘机制、科研合作机制、兼职职业指导师机制,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施、职业指导等环节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学校全面开放、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订单培养是纽带。根据订单企业人才需求,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组建的订单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各专业订单班教学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和组织下,按照《订单班组建及教学工作流程》规定,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中经过面试、笔试和日常操行表现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组成订单班,根据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订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资源共享。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途径。在制订“订单班教学方案”时,校企双方共同商讨、统筹安排学生校内“学程”和企业“工程”(顶岗实习)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生在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既是学校的学生,又当企业的学徒,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交替进行,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岗位技能有机结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做到了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零距离”接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学生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

3年来,学校与铁路企业、北京地铁公司、北京电力公司、SMC公司和电梯企业等22家企业组建了32个“订单班”,培养学生1200多人。目前,在校订单班15个704名学生。另外,学校与中铁电气化工程局公司组建了50人的供电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已派往上海地铁八号线工作;与中铁十二局电气化公司组建了45人的供电订单班,毕业后已派往安哥拉工作。通过对1100多名毕业生在思想道德、岗位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5方面进行调查,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非常满意。

三、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特色专业,深化课程改革

学校坚持“强化特色、发展内涵”的专业建设思路,主动适应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业、电气技术产业和电力行业,构建了“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气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5大类专业平台,重点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气技术应用3个专业集群。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专业方向与企业需求相协调,课程安排与岗位要求相协调”。近年来,学校新增了“城市轨道车辆驾驶与检修”专业和“电梯技术”、“变配电技术”、“城镇供用电技术”和“城铁供用电技术”等6个专门化方向,为首都地区和华北地区输送了3000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被确定为“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轨道交通技术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北京市“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开发思路和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与实践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2007年,启动了城市轨道车辆驾驶与检修、电气运行与控制两个重点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2008年,以我校为组长学校,组织实施了北京市教委立项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实验项目》。

学校以课程改革引领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创新机制、扩大规模、拓展功能、提高水平,校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建设思路和“集学校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生产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了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气技术应用3个专业集群实训基地。与北京铁路局、北京地铁公司及其分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及其分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34个校外实习基地。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四、实施“五个工程”,开展社会培训

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和师资优势,不断拓展培训市场,通过实施“企业中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企业员工转岗技能培训工程”、“企业员工学历达标工程”、“在校学生就业取证工程”、“在校学生学历提高工程”,面向北京铁路局、神华集团各铁路运输公司、北京地铁公司、北京电力公司、中铁六局等单位在岗职工以及华北工业学校、包头铁路机械学校、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等院校学生和本校学生,共组织在职成人学历培养3496人,岗位技能培训7708人次,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证书的培训工作局面,得到企业学员和在校学生的充分肯定。

五、搭建“三个平台”,创新德育机制

学校按照“以素能为本位,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行为管理为基础,以服务指导为切入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四自”学生管理模式,搭建“校企育人平台”、“学科育人平台”和“文化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做爱岗敬业的建设名、遵章守纪的实践者、文明礼仪的传播者,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新时期德育工作体系。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知荣明耻树新风”和“激情奥运,阳光校园”主题读书活动,有66篇征文获全国教育系统、二、三等奖。45名学生作为奥运志愿者参加北京电力公司客服工作,受到客户的高度赞扬,成为文明礼仪的传播者。2000多名学生制作的以“展民族艺术风采,为奥运盛会献礼”为主题的2008幅剪纸作品在北京市教委展出20天,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同志亲自为剪纸活动题词,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6名学生参加北京市中职学校书法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37名学生在SMC公司顶岗实习期间获得“优秀学员奖学金”。校足球队连续两年获得中专体委足球赛冠军,校田径队获得第三十六届中专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6年,获得“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获得“全国中职院校就业质量100强”之首的荣誉。在其他中职学校面临就业困难和招生困难的形势下,我校仍然保持着“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招生就业局面2006、2007、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26%、97%、97.87%,专业对口就业率分别为81.69%、84.7%、87.74%,专业对口“双证”率为99.1%、95.6%、96.9%。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订单校企专业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