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多年来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致力于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抓手和途径,在师生中开展“了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
2000年,学校开设了民族教育课,把课程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要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要树立“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观念。学校在选用《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团结教育》两个教育读本的同时,还自编了校本教材,从少数民族的分布、语言、饮食、工艺、文化、礼仪等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各族人民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育活动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感知平台,学校坚持多年开展“了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十个一”实践体验活动,即讲一个民族故事、唱一首民族歌曲、学会一种民族礼节、制作一件民族工艺制品、观看一部民族英雄影片等,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此外,学校还以“唱民族歌曲,展中华礼仪”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知识编排成琅琅上口的儿歌、童谣,并创编出新奇的游戏,寓民族团结教育于活动游戏中,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礼仪。
学校抓住传统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每逢“中秋节”、“端午节”、“开斋节”,学校都要举行民族服饰展、民族歌舞展、民族风俗展,将各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邀请少数民族的师生介绍各民族的礼仪、饮食文化,以及各民族在待客、诚信、孝敬、节俭等方面的传统。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构成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优势,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国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从而做到“知我中华,爱我中华”。
校园环境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
东城区回民小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精心构思,让校园处处散发民族文化的芬芳,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学校大厅由五十六个民族的小娃娃组成的“温暖的民族大家庭”展览,不同民族的优美服饰,同样灿烂的笑脸,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睦与幸福快乐。这一展览既是全国民族大团结的缩影,也是学校民族大团结的生动体现。与展览交相辉映的是八个醒目的大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这既是党的民族政策,也体现着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
2008年,学校开始筹建北京市第一个校园民族博物馆,学校收集了更多的民族物品进行集中展示,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中击,使学生能够认识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服装服饰、民族乐器等,懂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礼仪,激励学生学习各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2009年2月16日,“民族苑”正式开馆了,它不仅成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也成为学校“蓝天博览课”的课堂,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各民族的分布、人口、文化、服饰、乐器等知识,还能亲手实践民族工艺的制作。在这里既能了解丰富的民族知识,还能品位灿烂的民族文化,让人流连忘返。小小民族博物馆还被命名为东城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向全区发挥民族团结教育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