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
中美开展新能源合作成为近期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也被认为是中美最有可能进行下一步合作的领域。不过,笔者认为,国内企业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前,应先修炼好内功,才能把新能源国际合作甚至并购海外新能源企业做得更好。
目前,就能源问题而言,中国非常需要积极展开对外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在国际合作上,一方面就是继续面向传统能源的合作,例如最近中国石油企业在伊拉克竞标油田开发,在非洲国家进行石油开采,这些国家缺少资金和技术,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增加其财富,而中国则解决能源瓶颈问题。不过,石油能源总有罄尽的一天,中国必须要开展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这就是新能源合作。中美新能源合作就属于这种类型。双方在新能源开发上,意愿都很强,资本均较雄厚,技术水平也比较先进。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新能源开发上与美国差距并不大,这与此前中美在IT技术方面的差距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美国在IT技术上绝对领先,而且处于垄断地位,中国企业几乎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不过,一直以来,对中国企业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认为“经营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 还有人指出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还在困扰着中国企业,并推论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开发上也会较西方企业逊色。应该说,中国新能源企业与西方企业有一定的差距,但仅仅以“经营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来分析问题,只是一种批评家省事的说法,缺乏足够的相应数据案例、统计材料作支撑。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家是非常优秀的。必须承认,中国市场是全球各个经济体中最为残酷的市场,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参与了这个市场的竞争: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西方企业、东方企业,本土企业、外资企业……在这个市场打拼出来的,一定是世界第一流的企业,而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又是相当强的。
实际上,中国企业家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在传统制造业方面,中国的造船业后来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萧条中,今年仍获得了全球造船业订单的52%,一举超过原先的世界造船业老大韩国。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已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60%,可以预见,到2010年,西方国家的一些太阳能光伏电池企业要么和中资企业合作,要么就得出局。可见,我们现在和西方能源企业相比是有一些差距,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但这种差距并不是不能弥补,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我们对国内新能源企业的自主能力应有信心。
此外,笔者同样认为,中国企业如能依仗自己的技术水平,开展与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日本的新能源合作,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中与其他经济体的企业保持齐头并进。以海藻提炼燃油技术为例,这项技术虽然是美国人首先发明并严格保密的,但中国仍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掌握了这项技术。其实,技术创新没有人们想的那么神秘,只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专门人才,在技术领域投入相当的资金和时间,完全可以水到渠成,捅破新技术的“窗户纸”。只有参与新技术研发的企业越多,投入越大,中国企业成功的案例才会越多。过去30多年,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的突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研发部门和新能源企业应该具有这种自信,不要再受“技术崇拜”、技术迷信的羁绊。
当然,所有的战略家都不会把鸡蛋只放一个篮子里。因此,在新能源研发方面,自主创新是根本,必须让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方面有自己的绝活儿,有自己的产业经营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积极推进海外并购,利用海外新能源企业的技术,才能真正并购海外企业,不仅拿资源,还能拿技术,拿市场。可以说,内功练得越好,国内企业在海外成功的几率越大,海外生产链条才能延伸得更远。我们必须强调,立足自主是所有产业的基本战略,如果没有解决好核心技术、制造能力、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就没有资格进行海外并购。▲(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