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瑜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实践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经验,认真分析我们所遇到的新课题,勇于迎接新挑战。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幼儿教育呢?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教师自身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职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当作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讲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
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应“教无定时”
凡为教育者皆知“教无定法”,教育学生不能搞翻版,要因人而异。孔子早有训语:为师者要“因材施教”。我在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除了“教无定法”外,还应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做到“教无定时”。幼儿的生活即课堂,学习、玩耍无明显界线,学也是玩,玩也是学。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时间。
首先,对幼儿的教育应做到作业无定时。“0岁方案”强调幼儿要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知识、学本领。因此,对幼儿来说没有绝对的作业时间,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控制。记得有一次组织幼儿进行“兔宝贝真能干”的游戏,时间是十五分钟。当时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强烈地表现出来,对继续进行游戏的欲望非常强。但由于我考虑到不能过分超时,还要布置作业,便结束了游戏,一些幼儿表现出了失落和不满,作业都做得不好。后来受到专家提醒,我才恍然大悟。
其次,幼儿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幼儿的兴趣是丰富广泛的,幼儿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随时随地进行,而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幼儿感兴趣,就应及时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注意力,让其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组织幼儿户外散步时,我经常引导幼儿注意周围所见事物,进行认知教育,如树木、竹子、花草、路牌、商店等,能说出它们的名称;遇到年长者,教幼儿说:“爷爷好!”、“奶奶好!”,进行礼貌教育;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感知活动,有些东西可以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加深感性认识。教师应随机应变地补充、扩大教学内容,多渠道、多方位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再次,“教无定时”还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不应受年龄时段的限制。对于年龄尚幼小、反应较慢的幼儿应仔细、耐心地加以个别辅导;而对于年龄较大、领悟力强、发展较快的幼儿则可适当加深学习内容,不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我曾发现一名幼儿的认字能力较强,就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她多学汉字,每次她都十分投入,并能迅速掌握。我不断对她进行表扬、鼓励,并以其积极性带动班集体,增强了学习氛围。这说明在教学中要善于区分并正确对待不同情况,扬长避短,以点带面,以面促点,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得以发挥。
三、采取多种形式,使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应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1.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加餐或者午餐时要求做到碗里(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3.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1)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为了使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每周要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教学目的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的内容,并及时进行检查。
(2)“生活即课堂”。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适时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礼貌、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如幼儿在课间玩玩具时,为争夺玩具发生争吵,这时教师就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团结礼貌的教育,主动认错的教育,互相谦让的教育,讲文明的教育;玩完玩具,要教育孩子有及时收拾物品的生活习惯和养成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睡眠时要教育孩子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睡姿要正确;进餐时要教育孩子不讲话、不剩饭菜、饭后漱口;要教育孩子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针对家长反映的孩子爱买零食的情况,要教育孩子不乱花钱,指出吃零食对身体不好;当发现幼儿有拔小草或揪小花的行为时,要对他们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对于幼儿园教育这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广大幼儿教师应将继续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