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华
历史上凡是做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天的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去创新呢?
一、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胆识
胆识是语文教师创新的前提。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受到很多的约束,诸如教学内容的约束,教学时间的约束,教学管理的约束,教学思路的约束,这些使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敢创新,千篇一律地机械地进行传统教学。以前上课,什么都是现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进度等,只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传达出来,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上是惊人的相似。笔者曾经历过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不同的年代教同一篇课文,上课的各方面都很相似,相似到乃至于板书、作业、导入课程的语言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备课的一种模式,不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考。当然,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能在教学上有突破的,十几年的课堂教学方法没变,而十几年的学生却变了,十几年的社会生活变了,十几年的人的思维也变了,不只是变了,而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又怎能不变?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有一种心理上的约束,怕学校常规管理的约束,有过多的忧心,而导致了教师在
教学上的保守。关于这些,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多虑,语文教师需要胆识来进行创新。
二、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钱伟长在《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的人》中曾这样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前有个学子曾问我:‘怎么才能学得好?我说:‘你先自己看书,开始肯定有很多东西弄不懂,不懂就记下来。然后继续看书,那些不懂的地方,学到后来自己就懂了。你把已弄懂的部分划掉,这些部分就成为你的知识了。这个学子后来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学习,现在已经是院士了。”钱伟长教给学生的就是一种自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空间就会大大增加,他们的自学探究能力也就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学的基础(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便于学生运用与迁移),自学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方法,能举一反三,会筛选、归纳、运用、生成信息),自学的人格品质(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观察力、坚韧性、创造性)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做人,形成独立、自尊而又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三、新教法、新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范畴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不拘一格。
关于课堂结构,很多表演课做到了不拘一格。那么,试问,在平常教学中,教师教学是否不拘一格呢?很多公开课是一种纯表演,是让人说喜不说忧的课,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诸如地域性、人文性方面都各有新异,这不拘一格就是一种创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想,不能为表演才想起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师道尊严,不是在思维定势上的一种尊重,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的灵活性,并不局限到某一点、某一课,而是很多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创新的天地。
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由于地域的不同,其学科创新的内涵不同,这是我国地方教育的特殊性,是一种限制,但也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四、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地指导,创造性地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及时写出体会、心得,教师及时检查。
作文重在积累材料。我们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作文只有在大量阅读的情况下才有材料,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在作文训练中,我认为应当这样:提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广大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适时正确引导,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