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德明
2008年度全国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评选结果揭晓,赣县第二中学校长、化学教师谢钧榜上有名。他作为一名校长是如何搞好自己所任学科的化学教学改革,又是如何将教学改革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的,在赣县一时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
谢钧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从事中学化学教学20余年,担任副校长、校长也已十年,但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台。在传统的“讲—听—记—背—考” 模式里的化学教学,使教师辛苦,学生喊累,学生所学到的也仅仅是应考的“纸上功夫”,动手能力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谢钧多年来一直坚持订阅《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江西教育》等多种教育教学期刊,认真研读,从中吸取先进理念、策略并在自己的“化学试验田”里精心实验研究,探索出了多项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改革新措施。
学案导学:设问解疑一“案”牵
不少教案只是教师上课前一厢情愿写出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样的教案只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授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还耗费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样高耗低效的教学时常引起谢钧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的“教授”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谢钧广泛查阅资料,根据本校情况,借鉴外地学校的做法,在自己任课的班级率先尝试编写学案代替教案,实施学案导学。学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主体的学习而编写的学习计划书。学案编好后,一般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看书、做家庭小实验、做“自学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本内容,预测实验结果,等等。在课堂上实施学案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相关试验,老师作适当的引导,最后通过排解疑难训练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和由学案产生的新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欢迎和称赞。笔者在谢钧案头随手翻阅到一课的学案——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的活动与探究。收集信息:要求A组学生观察“镁与稀盐酸”“锌与稀盐酸”“铁与稀盐酸”“( )与稀盐酸”的化学反应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组学生观察镁、锌、铁与稀硫酸,( )与稀盐酸的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交流:在上述反应中,产生气体速度最快的是___,其次是___ ,最慢的是___。
温度最高的是___;根据上述反应情况,实验室制氢气,应选用哪组试剂较适合,为什么?
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是:(1)____,(2)_____;结 论是:(1)上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2)上述反应属于反应_____。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的活动探究。收集信息:在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的实验中,观察反应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交流:①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_____,②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_____。
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学案的“活动与探究”部分。学案共有四个部分:阅读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实践与应用、反思与评价。因学案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他们在课前知道教师的授课意图,上课时就有备而来,去掉了过去学习中的被动与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不仅理解掌握得更好,还有快乐感和成就感,学习也就变得轻松了。学生刘晓林说:“现在上课我们知道要学什么怎么学,不像以前上课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是雾里看花,一节课下来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
教改在自己任教的班上取得成功后,谢钧带领全校化学教师共同编写学案。先由骨干教师带头,然后在教师之间轮流主笔,拿出初稿后,经备课组教师讨论修订定稿再印发给学生。这样,资源共开发、同分享,节省了每个教师写教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题研究和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因而也很受教师欢迎。虽然开始时,有的化学教师不赞成,认为学案难以编写,教案写起来得心应手。针对这种情况,谢钧把同年级的化学教师均衡地分为两个组,分别采用教案和学案教学,在教学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实验。半个学期下来,教学效果截然不同,那些原先不愿意编学案的教师不得不认同学案教学的可行性。
谢钧深有体会地说:“学案应引导学生重视对教材的阅读,体现化学学科自身固有的趣味性,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所以设计学案时应以问题为突破口。虽然教科书上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但只要学生认真读懂课本就能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设计恰当的情景和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养成细心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准确描述的严谨学习习惯。”
探究式教学:“题”中泛舟勤作楫
学贵有疑,“问”是探索知识的起点。但现在大多数中学生不喜欢提问题,即使提出问题,问题质量也不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欠缺。如何让学生敢提问,会质疑?如何让学生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呢?谢钧把“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解决问题,从中获取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作为课题来研究,把从研究中形成的理性认识用于指导教学。他在学生自学教材后用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素材,制造悬念,提出假设并用实验验证。学生由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发展到提出更多高质量的问题。对于问题提得多、质量高的学生,谢钧给予表扬鼓励,张榜公布那些有趣又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和提问人,面向包括提问人在内的全体学生征集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学习探究过程中,他与学生跟问题同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结合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展开问题分析,直至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谢钧细心备课、精心设疑,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整堂课中,谢钧遵循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的教学原则,他充当的角色是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协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意义。
谢钧每给一届新生上化学课,都会给学生开出一张“土洋结合”的化学实验仪器药品清单,其中既有只有到正规化学仪器药品店才能购买到的,又有家中常用材料的替代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建立家庭小小实验室。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至少自主设计两个实验方案再经由老师批阅后自己动手在学校实验室和在家中小小实验室各做一次实验,为问题找到答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黄光荣不愿动手做事,只会死读书、读死书,家人和邻居公认他“懒”,是典型的书呆子。在谢钧担任其化学课教师后,他自己动手建起了化学实验室,为解决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还进行社会调查,在学校和家中开展探究性实验,变得勤快多了。他通过对比实验写出的小论文《大蒜施硫效果比较》在赣州市青少年科技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因此,黄光荣的家长说:“是谢老师的化学课把我小孩教勤快了!”像这样围绕问题解决而开展的探究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谢钧对教学中的做法进行总结,写成论文《学案替代教案的尝试》《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先后在《中国教师报》《中学化学》等报刊上发表。
成果应用:愿将山花植满园
教研成果是潜在的生产力,它只有通过推广应用并在实践中加以“消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作为一校之长,他必须将成功的教研成果推广到更多的学科,使科研兴校不再是发表几篇论文的“门面装潢”,而是让教研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改进、完善,再反过来更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谢钧多次召集分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成员、教研组长会议,讨论决定将学案导学、探究式教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广应用于全校各学科教学。把由化学组编写的探究式教学的导学学案汇编成教师校本培训教材发至各备课组教师学习,请化学骨干教师介绍学案导学和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并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给全校教师上观摩课。学校教务处成立由教务处成员和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攻关小组,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拿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学校尽可能多地选派教师赴名校培训学习,让这些教师回校后向全体教师介绍外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校开展学案导学和探究式教学优质课比赛,评选教学能手。现在,这种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赣县二中课堂教学的独特风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使谢钧在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他先后被评为赣州市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和江西省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他所设计改进的“可燃性气体爆炸演示装置”获得江西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他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有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中陈白阳获得2008年全国一等奖。他所指导的学生撰写的多篇科技小论文分别发表在《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导报》等期刊。
是校长又是科任教师,为什么能对教学改革如此咬定不放,坚持不懈?谢钧的回答是“一所学校要在管理上上档次,教育上上水平,主要是靠教学改革,走科研兴校之路,并且确保教育科研不流于形式。此外,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求知的引路人。”这也许正是谢钧坚持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并获得成功的原由和动力所在!(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