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影
西藏自治区无论是在自然地理、气候、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还是在民族文化方面都是独具特色。西藏人民出版社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家综合性图书出版社,在推动藏族文化建设、丰富藏族农牧民文化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下,西藏人民出版社是如何实现特色发展的呢?今年恰逢建国6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面对这样的机遇,出版社又有哪些新的发展规划呢?对此。记者采访了西藏人民出版社社长刘立强。
《出版参考》: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西藏文化的发展,这些年来,西藏人民出版社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另外,在文化出版上,出版社是如何突出民族特色的?
刘立强: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出版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对西藏自治区的出版事业尤其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受益于这些优惠政策,西藏人民出版社的民文图书出版工作近几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2002年以前,出版社全年本版图书销售总码洋仅有270多万元,新任领导班子成立以后,针对出版社所面临的严峻状况,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到2008年已实现全年本版图书总码洋1043万元,这五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5%。2002年以前,年均出书品种不到100种,目前已发展到近400种。其中,藏文图书种类占总数的70%左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突出地域特色,带动西藏文化走出去。到目前为止,出版社已出版各类藏、汉文图书近1万种,累计印数达1亿多册,先后有近200多种藏汉文图书获得重要奖项。
此外,出版社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家综合性图书出版社,还担负着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教育、科技、少儿,医药卫生、文学艺术、藏学研究、藏文古籍等藏汉文图书和藏文版《半月谈》期刊以及全区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任务。
《出版参考》:这几年,关于西藏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图书,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而且今年恰逢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出版社围绕着这些热点问题是如何策划出版的?都有哪些收获?
刘立强: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们推出了25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献礼图书。这些献礼图书的出版和首发仪式分两批进行。第一批献礼图书有《西藏今昔》(汉、英文版)、《西藏地方现代史》、《西藏辉煌50年》、《雪城边线行》等8种。第二批献礼图书有《跨跃》、《西藏百科全书》、《快速发展的西藏科技事业》(藏文版)、《中国藏戏史》等17种。这些图书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体例,向读者展示了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在各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我们结合藏族地区和藏文读者的实际需要,还出版了一批西藏题材的出版物,内容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众多领域,既有具有重大文化传承、文化积累的优秀图书,又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的通俗读物。为了有效抢救、搜集、整理、保护和发展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推出了《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新编藏医学》、《藏史明镜》,《萨迦格言注释》、《藏文辞典》等大批有特色、高质量的藏文图书。
《出版参考》: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为主的地区,针对这些情况,出版社在图书出版方面有哪些考虑和行动?
刘立强:西藏自治区85%的人口都是农牧民,因此我们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为图书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对“农家书屋”工程图书出版工作提出了“选准品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保证质量、注重实效、加大建设力度”的要求。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权威专家编写、翻译了政治、法律、经济、历史、医药、天文以及农牧业科普类读物。
2008年,出版社为全区660家“农家书屋”建设配送了图书163种,共43万多册。这些图书全部简明易懂、图文并茂、品种多样、印制精良,适合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阅读。
《出版参考》:西藏因悠久的历史和神秘丰富的文化,一直为世界所关注,你们是如何让国外读者来更多地了解西藏的?另外,作为一个民族出版社,出版人才问题、资源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刘立强: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重要的出版资源。为了推动西藏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正面宣传社会主义新西藏,出版社先后在美国、法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成功举办了“中国西藏图书展”,在国内外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另外,出版是一个创意产业,人才是其发展的核心。因此,为了解决出版社发展的人才瓶颈,我们及时从内地各大院校引进专业人才18名,充实到各业务部门,解决了制约出版社快速发展的人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