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老子

2009-11-13 03:53
年轻人·中学生读本 2009年10期
关键词:道德经弟子老子

刘 铮

感觉老子在历史上应该算是比较独特的存在。明明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他却一不收徒,二不开讲,三不游学,一副半隐居样子,写了一点点东西,也特别晦涩难懂,叫后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来“猜”。

我没完整地读过老子的作品,只是见了大众常引用推荐的零碎句子,而且还不是特别懂。对老子的认识大半来自对他的很多介绍与评价,所以不敢用很深沉、专业的口气说话,只是谈一谈我脑子里对老子的印象。

我觉得老子和孔子无论是生平还是观点都有点瑜亮的味道,但是人们受两人的影响都比较多,对他们都有一定感情,也不愿意把他们对立起来。

孔子给儒家制定了总原则、大方向,然后手下若干弟子,世世代代地,每个人都露一下脸、说几句话。隔几百年就有口才好者把皇帝说动心,下令发布文件,全国学习。还让他们编教材、教学生、出考题,好不热闹。

老子那边就萧条多了,自己就是一个不爱理人、不爱说话的老师,教出来的庄子同学更是只爱睡觉,懒得应试,懒得说话,说出来也没有几句正经话。至于后来后浪推前浪的那一批批巫婆神棍——不谈也罢,还是交给精神文明办吧。

时常想象孔子与其弟子经常交流,大家就怎样求学、治国、交朋友、孝敬父母、休息、娱乐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若干小时后,大家累了,然后旁边一直没有说话似乎已经睡着的李耳老师,眯着眼睛,吐一句:“其实做这么多,等于不做这么多;说这么多,等于不说这么多。你们这么辛苦,最后很可能白干。”

必须承认,孔子对这个民族的影响极深,从韬光养晦、绝不出头、永不称霸、不干涉他国内政、构建和谐社会等等来看,似乎都在一步步实现着那个两千多年前实现不了的梦。生活中的人们,也越来越一团和气,含蓄而稳重,“君子”也是一直以来对人很高的评价用语。

孔子把一切细节,能管到的都管了,唯独没有告诉人们,如果一切都行不通,一切都是黑暗的时候怎么办。他只是说,道不行,他会带子路坐筏子四处去飘荡。

于是,人们在烦恼时,在挫折时,在四面楚歌时,在举世皆浊时,翻一翻《道德经》,惊奇地发现上面有参考答案——要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于是有的人去掉了些杂念,修正了下目标,重新开始生活;有的人悟到了自己折腾了大半辈子,就算真的有一次争到了什么,那又怎样?也不去忙活了:有的人更彻底,断绝了和尘世的联系,就此隐居。

细琢磨,老子这套理论还是不能当饭吃的,否则政府就应宣布无为而治,不要赋不要税不要徭不要役;人们也不想做事,成天袒着肚皮晒太阳,梦见与蝴蝶妹妹相会。

社会要进步,文明要发展,还是用儒家思想比较稳妥。它就像水和葡萄糖,要多摄取,要常摄取。

但道家呢,是维生素。需要的量少,但是必不可少。一天不吃没关系,两天也没关系、但日子长了,便周身不舒服,便乏力,便眼花。

据说,中国在外国卖得最好的典籍是《道德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指导他们前进的思想,只是老子讲了一些这些思想都没有讲的东西。

猜你喜欢
道德经弟子老子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弟子规
漫画
弟子规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