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和谐管理探讨

2009-11-11 03:31
经济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

张 进

摘 要:和谐大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包括建立和谐的图书馆各层面的人际关系,必须从制度、绩效考核与“人和”三个方面来实现图书馆的和谐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管理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142-02

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这种和谐社会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和谐环境下进行图书馆的和谐管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和谐图书馆的含义

和谐图书馆以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以及管理文化等因素,提升图书馆员至尚至诚的服务精神,增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读者群的读书求知热情,建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团结友爱,充满文化和谐和感染力的知识殿堂。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和谐”。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阐明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儒家关注人和人的关系,道家是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都是在不同环境不同领域内来探讨怎样和谐共处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各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庄子的最高理想是“太和万物”,使世界达到最完满的和谐。追求平衡、对称、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所以我们构建和谐图书馆,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

二、怎样构建和谐图书馆

马克思曾经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宝库,是文化的殿堂,也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其丰富的馆藏可以满足到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它对读者的贡献和影响力是不容低估的。因此,构建和谐的图书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环境,应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努力争取实现的理想。

1.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原则。高校图书馆和谐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类图书资料、设备,发挥其作用,为读者服务,争取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围绕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各种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必须强化对人的管理,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这是因为:首先,图书馆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包括图书资料、馆舍、设备、人员等,而其中主体要素是人。人是能动的管理要素,图书馆中这些无形或有形的资源都需要人去操作,去管理,才能使这些要素形成最佳组合,处于最佳状态,发挥其效能。其次,人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图书馆各种资源是依靠人进行管理的,管理对象的诸要素——图书资料、馆舍、设备、人员等,依靠人去协调、配置;管理过程诸环节——采编、流通、阅览、情报服务、参考咨询等必须依靠人去调控,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靠人去推动。其三,人的作用、人的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有灵动性的。其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环境、心理、制度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中,应不断提高人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可见,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它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实行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原则。

2.图书馆和谐管理必须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图书馆管理者所制定的制度、提出的方案等都必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与协调,尤其要注意多方位管理的和谐。主要包括:(1)自我管理的和谐。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且,个人修养是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儒家思想家们看来,图书馆管理者的人格之高下、品行之高低将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成败,正人先正己,管理好自己是管理他人的前提。(2)领导与馆员之间的和谐。建立良好的管理者和馆员之间的关系是营造人际关系和谐的核心。馆长犹如交响乐指挥,指挥有力,荡气回肠;馆员如同演奏员,服从指挥,步调一致,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为营造管理者和馆员之间的和谐,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心理环境,作为馆长应“礼贤下士”、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不简单地以行政命令要求他人执行,这样才容易互相理解,达成一致。同时,馆长应注重感情投入,对馆员要在工作上信任,生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与他们取得感情上的沟通,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馆领导还要具有民主、平等、公正、诚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馆员对管理者要以尊重领导和热爱集体为原则,努力做好领导分配的工作。通过管理者和馆员双方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协调的工作氛围。(3)馆员之间的和谐。人若有一个好的心境可以使人的工作能力达到最佳。每天,馆员与馆员朝夕相处,他们之间和谐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馆员心情愉快地完成工作。实践证明,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关系是图书馆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些图书馆馆员之间过于计较琐事,相互不团结、不协调、不合作。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每个馆员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完成自身的工作。此外,馆员还要增强协作精神,达到目标认识上的一致。要严于律己、对他人宽容,以实现优良品质相互吸引;对于一些协作性的工作要积极地沟通,并努力去做。馆员之间要经常互相交流,消除猜疑误会。总之,要使平等、诚信、宽容成为全体馆员人际原则。要消除不和谐因素,使群体成员心情舒畅,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精神状况和能力是影响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基础。(4)读者与馆员的和谐。从读者获得图书馆借书证那一刻起,读者就与图书馆或馆员之间形成了特定的合同关系。由于图书馆本身一些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在读者与馆员之间存在许多不和谐之处:如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不足,不能完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服务意识不强,有些馆员认为图书馆地位较低,是伺候人的工作,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读者缺少人性关怀;管理方式不当,一些规章制度不是从方便读者出发,不能平等对待读者等等。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服务于社会与人来实现的,读者满意是图书馆员服务的最高境界,服务效果的最高体现就是读者满意。图书馆精神最终体现在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或者说体现在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上。作为主体的馆员,一是要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改变为读者服务就可能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馆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岗,以诚恳的态度,庄重礼貌的语言,热情周到的服务去感染、去影响读者,让读者从内心对馆员产生真挚的敬意和谢意。二是要着重提高馆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手段,对馆员的学科知识、服务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馆员为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和要求,应努力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服务水平,尽量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让他们在满意的服务中与馆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三是加强与读者的沟通。沟通方式诸多,可采取方便易行的方式,如设立意见箱、网上读者信箱、读者恳谈会、读者问卷等,来了解读者需求和意见,以便改进图书馆工作;进行网上答疑,办读者小报向读者发布图书馆各种信息;与读者开展共建图书馆活动,让读者参与管理,让读者从自身角色的变化中以及与馆员的密切接触中加深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建立感情,融洽关系。

三、实现图书馆和谐管理的途径与措施

1.制度是保证。“没有规矩,难成方园。”现代图书馆是一个业务环节多、头绪纷繁的系统,图书采购、图书编目、图书典藏、图书流通阅览、信息服务等工作,众多图书馆员组成的服务体系、馆藏资源、设备、技术、馆舍等,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组织结构、统一纪律和完备的规章制度。有规矩,依规矩办事,才能成就“方圆”。就图书馆而言,建立健全一套规章制度,是实现和谐管理的基本保证。

制度是针对所有当事人的,所以制度本身的语言描述应该尽可能地简明、扼要、易懂,并且不产生歧义,让所有的当事人都可以轻松地理解。

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每个人约束的尺度和硬度都是相同的。用制度法规来约束、规范馆员的言行,规定工作的服务标准,规定馆员的角色地位,规定馆员的角色行为,规定馆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馆员在图书馆的活动方式等等,使得馆员的行为有章可循,有利于馆员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准确地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不断自觉改善自己的行为,达到行为规范化。人在制度在,人行规章随。

制度的执行必须“公正”。制度是为了使用,所以一定要适用,就是要适合图书馆的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制度的执行必须“公正”。要做到公平公正,其实不难,一是执法必严,二是自上而下。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公平的事情,大家会看在眼里,处理得不好,大家会记在心里。而公平的赏罚,则是取得图书馆员的信任、争取他们支持并为图书馆作出更大贡献的基础。在图书馆各种规章制度面前,无论图书馆员或读者,只要依法管理,在约束上就消除了亲与疏、厚与薄这些人为的是非因素,给图书馆内部全体人员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2.绩效考核是手段。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个体的需要是逐层上升的。在现代社会,馆员的生活水平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可以说基本上得到了满足。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的需求是产生激励的条件,激励是实现这种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只满足人们低层次需求的激励,不能最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则和谐是不会持久的。只有同时满足高层次(尊重、自我实现)需要的激励,才会使和谐持久,并且对低层次需求起制约作用。和谐管理正是建立在满足馆员的高层次需求上,这是和谐管理的思想基础。通过激励手段,使图书馆上下有了共同的追求,馆员有了自觉奋进的目标,从而实现馆员之间、上下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增强图书馆凝聚力的目的。

如何进行激励?最好的方式是开展绩效考核,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是关键。标准不应该是四平八稳的,应侧重于提高积极性,以鼓励、激励为主。同时,标准又要“适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形象点说,就是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树上的桃子。只有那些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才能对馆员产生激励作用。

另外,还必须认识到,有考核就有奖罚,但奖罚只是手段,激励才是目的,奖罚背后是对图书馆馆员工作的认同与赞许。如果缺乏有效、正规的考核,只依赖一些人为的意见就作出决策,那就无法对馆员作出正确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挫伤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容易引起广大馆员情绪的波动,不仅有可能失去一名优秀的馆员,图书馆内部其他问题也会接踵而至,怨气日积月累,会直接危及整个组织的稳定性,和谐便无从谈起。

3.“人和”是根本。如果图书馆把管理工作只看成是管理者的事,与广大馆员无关,馆员的主要任务只是听从指挥,馆员的积极性主要是靠金钱刺激来调动,那么同样会极大地抑制馆员的“潜能”和积极性的发挥,这样的管理不能说是成功的。

有了一套成熟的运行制度作保证,有了绩效考核作手段,和谐的现代化图书馆还需要重视人文关怀,也即“人和”。

“人和”,是和谐管理的根本所在。在所有的和谐范围内,“人和”是首要的、根本的前提条件。没有“人和”,其他的和谐便无从谈起。

“人和”的管理思想植根于东方的深厚文化之中,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即在管理上要以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些“人和”的思想观念,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在民族心理上的沉淀。

人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也是图书馆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的主体,因此图书馆要以“人和”的理念为指导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要“和为贵”,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营造“人和”气氛。通过“人和”,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主观积极性,使图书馆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使图书馆所有部门紧密联系、共同行动,并及时调整彼此的行为,形成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工作集体。

总之,作为现代图书馆员,和谐图书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靠图书馆与各层面的人共同努力来实现,也更需要图书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今后的工作,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努力改变和克服不和谐的因素,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为高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慧.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和谐管理.图书馆学刊,2008(3)

2.王霞,段晋平.构建和谐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3)

3.张雅红.图书馆和谐管理探微.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4)

4.闫铃铃.谈和谐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图书学刊,2008(3)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 河南周口 466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图书馆
图书馆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