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生网络礼仪教育探析

2009-11-11 03:31王玉珍
经济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职生网络

王玉珍

摘 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培养高职生的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自由性,也对高职生礼仪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高职生网络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网络礼仪教育,成为当代高职生礼仪教育的新课题。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网络礼仪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网络 礼仪教育 高职生 网络礼仪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133-02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大学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高职生们正以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敏锐性热情拥抱着互联网。网络以其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能克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信息共享等特点,正不可阻挡地改变着高职生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这是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一举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随着运营商的重视和手机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17亿。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并悄然流行起来。同时,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互联网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网络求职、网络购物等实用型互联网应用率大幅增长,我国互联网正经历着由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时代的转变。从网民的从业性质结构看,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达到1/3强(33.2%),全国学生中,网民数量已有594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7.5%,即每4个学生中,就有1个人是网民,居各种职业之首。大学生使用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络视频。在网络背景下成长的中国高职生,将承担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网络礼仪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由于目前正确的网络使用规范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未成型,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高要求的网络礼仪复合型人才,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的特点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对我国大学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种新的教育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且有加快趋势。这种新的教育环境所具有的特点,即开放性、交互性和自由性,在培养高职生的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的开放性指网络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使超地域的沟通变得轻而易举,它带来了网络环境的多元化。网络的发展跨跃了时空,使计算机真正成为连接在网络上的“终端”,成为人们互相访问和交流的工具。这种特性打破了许多在传统环境下视为正常的习惯做法。如:黑龙江大学允许学生跨校选课;上海筑就高考“立交桥”,放开“三校生”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类高等院校的报考资格。如此等等,许多传统的封闭性习惯做法,都会在互联网时代被打破。

网络的交互性,指的是网络用户可以实时参与,这种参与可以是有意识的询问,也可以是随机的、无意识的点击等行为。与其相对应的是单向性传播。网络的建立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方便,使跨地区、跨国界的多种形式的交流成为可能,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是被动地接受。高职生在网上不仅要学会“访问”,还要学会“交流”,如果没有勇气就无法在其中生存下去。这样促使他们更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环境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

网络的自由性,是指参与网络的个人或组织可以在网络中任意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做出行为。尼葛洛庞帝说:“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来自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在互联网上,你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信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互联网的自由性为高职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网络的高粘性和高传播性。根据CNNIC的调查,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之后,流失率极低;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论坛、交友等应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相关应用的传播,这种传播既包括向网民的传播,也包括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生网络礼仪教育的困境

毋庸置疑,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激发高职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高职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并且互联网现已成为高职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网络的发展也给高职生的礼仪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对高职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高职生正确道德伦理观的挑战。相对于现实世界,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也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地方。网络的隐匿性,使网民能够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网络的开放性又使人能够摆脱平时的道德约束,增加行为的随意性,行为主体的道德规范被严重弱化。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网络上的诸多不道德行为极易对高职生的道德伦理产生不良影响,而外界对高职生的网络行为又不易控制,高职生在网上道德意识大为减弱,产生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的概念变得模糊起来,是非辨别能力降低。这些现象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容易使高职生不自觉地放松自我道德约束,放弃社会责任感,严重影响高职生道德网络礼仪的健康发展。

其二,对高职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冲击。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和高度自由的信息传播交换系统,它打破了国界,连接了地球上任何一个可以连接的角落,使得人类追求多年的“地球村”的理想在虚拟环境中得以实现。然而当今世界仍存在着对立的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网络打破了国家间的地域界限,政治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更为直接和广泛,传统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大为减弱。西方敌对势力出于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充分发挥网络超越国界、畅通横行的作用,正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利用人权、民族问题、宗教信仰等在网上进行各种形式的破坏和颠覆活动,大肆宣传散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企图冲击和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动摇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对校园稳定构成极大威胁。

其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网络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地域界限,各种文化在网络里都能自由传播,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者利用其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倾销自己的文化,竭力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网络时代的“新殖民主义者”。高职生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沦为他们的信徒。此外,网络上存在着的无孔不入的黄色文化,也会像毒品一样伤害高职生,使他们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和网络上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将导致高职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淡漠,并从根本上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最后,对高职生个性心理的影响。网络的自由性符合高职生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网络没有国界,也没有中心。这一片“荒野”正好为高职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高职生“最怕和别人不一样,但更怕和别人一样”,他们强烈追求能充分体现个性的东西,仪表打扮上从服装到发型,玩乐项目上从攀岩到蹦极,从滑板到卡丁车,样样都折射出强烈的个性光芒。在互联网上,高职生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聊天室、论坛中高谈论阔,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设计个人主页,也可以在博客中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广泛性符合高职生渴望真情又怀疑真情的心理特点。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职生网络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应加强高职生网络道德修养,建立管理制度,强化网络礼仪,推出“绿色网吧”,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探索礼仪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高职生的网络道德修养。

1.加强对高职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学校既要看到网络在高职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高职生网络礼仪的负面影响,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因噎废食,应该主动出击,抢占网络教育的阵地。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在网络信息建设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网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加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生动直观的宣传,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不自尊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让高职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定对我国发展的信心,增强高职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校要加强对高职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他们认识遵守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是每个网民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抵制网络不道德行为,不侵犯他人利益,也最终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高职生要慎独、慎行,克服自己的恶念和陋习,在实践中躬行道德规范,锻造高尚的人格。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网络礼仪教育。网络礼仪(英文Netiquette是Network Etiquette的拼缀词),它是指网络在线交流当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网络礼仪是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与别人进行相敬如宾的、相互理解的个人的和专业的交流沟通。网络礼仪包括常规礼仪和网际空间“交通规则”。根据网络社会高职生网络行为展示的道德需求,高校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礼仪新风的同时,要根据高职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道德约束机制,即通过利益调控机制和法律制裁手段等强制措施来促进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如可建立《高职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高职生网络违纪处理办法》等制度。另外,还应通过舆论来实现网络道德教育,通过舆论的力量,传导、褒扬网络中的善举德行,谴责、鞭挞网络中的缺德行为,从而在校园里营造一个自觉遵循网络礼仪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资源情况开设“绿色网吧”。

据有关媒体报道,为了培养健康的网络文化,韩国开始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抓好礼仪教育和管理:一些中小学校每周利用一个小时进行网络媒体教育,学习网络礼仪,同学之间约定上网“不说脏话”、“不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有的大学计划从新学期开始,增设“网络礼仪”课程;有关团体通过举办多种学术讨论活动,提高网民的道德意识;信息通讯伦理委员会还设立了两条热线,接受用户的有关投诉。

3.教师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作为教育者,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对全部教师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让教师了解网络,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遵循网络礼仪,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还可通过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来保证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4.高职生进行网络礼仪教育的方法创新。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平等的交互式交流平台,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高职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都被极大的调动和刺激起来,其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均具有多元化。因此我们要紧扣时代和科技发展的脉搏,开设各种形式的网站,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对高职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创新。如学校可结合“两课”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互联网的利与弊”、“如何适应信息社会”等问题的讨论。或通过网络以礼仪教育为主线开通和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等各种网络模块,构筑起一种新型的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关系。通过及时公布和传达学校及有关部门的教学与管理信息,鼓励高职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通过开展网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的网络校园文化。积极利用多种网络手段,解答高职生思想、学习、心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和咨询,及时沟通情况,缓解压力,促进高职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7.18

2.彭艳芳.网络时代的高职生礼仪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0(5)

3.陆士祯.网络为何能左右青少年的成长[N].中国青年报,2005.9.19

4.胡敏.互联网对当代高职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2(3)

5.周湘梅,王方红.网络道德规范养成模式探讨[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6.朱斌.高职生网络心理障碍现状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6(1)

7.居再宏.网络发展与高职生礼仪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2(2)

8.白雪峰.网络环境下的人文礼仪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作者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8)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高职生网络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