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2009-11-11 09:17刘永辉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民族政治

胡 燕 刘永辉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国各级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一指导思想对新时期开展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特别是广大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

西部边疆地区主要指位于我国西部的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5个省区,其中除云南外均属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些西部边疆地区具有民族人口多,与周边国家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特点。根据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上述5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当地总人口的20.76%、59.39%、94.1%、33.41%、38.34%。此外,这5个省区与我国15个邻国中的14个(除朝鲜外)接壤,陆地边界总长约1.6万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80%。与周边其他国家广泛接壤,使得外来多元文化思想容易流入,这就决定了该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性:一是民族成分多;二是民族成分比例高;三是文化思想多元化。这些特性与西部边疆地区的特殊的地缘环境相结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与内地高校相比较而言,西部边疆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面对与其共同的挑战外,还具有以下特殊的复杂性:

1.多民族文化差异

民族文化差异是西部边疆地区的一个典型特征。新疆的多民族文化特征就十分明显,世界六大语系中的三大语系: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在这里汇集;内蒙古、西藏、云南、广西的多语种、多民族文化共同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在语言、文字、服饰、宗教、习俗等方面有各自的传统,也相应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日常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其带有本民族文化烙印的思想观念较难改变,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一是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容易产生价值观冲突,二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差异不容易产生新的认同。

2.宗教意识与浓厚的乡土性社会关系

宗教意识和乡土性社会关系在西部边疆地区比较突出,且影响着广大民族学生。新疆现有的宗教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等,云南的各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西藏群众信奉藏语系佛教的比例较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家里基本都有人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学生成长于这样的生活环境,受宗教影响十分明显。据2007年对新疆5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各民族学生信教人数比例达到42.7%,在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比例更高,达到65%左右。这种浓厚的宗教意识使各民族大学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信仰、思维方式和特定的价值观,对其他思想和价值观不易产生共鸣,并排斥不同于自身已有信仰的其他思想。同时,由于历史和地域状况的原因,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方式单一,且学生长期生活在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本位意识强、缺乏竞争意识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民族大学生思想作风散漫,缺乏竞争意识和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竞争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民族学生明显处于劣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再受到宗教分裂势力的蛊惑,就极易走向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反面。

3.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内部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例如,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其南北疆的经济发展也十分不平衡,总体来讲,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疆地区。根据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即时反应和对学生家庭状况的了解,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疆学生的汉语言水平、理解能力和竞争意识明显高于南疆学生。南疆学生的语言障碍和经济、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语言障碍比较明显。我国高校现在普遍推行汉语言授课,许多民族大学生虽然上过预科班,但汉语水平仍然较低,听懂课堂内容都困难,更难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由于经济原因,这些学生也承受着人际关系的压力。例如同学聚会,无论他们是否参加,都会带给他们焦虑,最终还是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而不合群,长期以往则容易自闭,更容易导致其视思想政治教育为空洞的说教而不愿意从内心接受。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较大程度上引发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同,关注问题不同。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包括语言障碍、经济、就业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自闭心理。因此,如何将解决具体问题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是开展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

4.境内外反动势力的煽动与渗透

近年来,境内外反动势力加快了对我国边疆地区大学生思想的煽动和渗透步伐。例如新疆始终处在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始终把新疆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并把学校作为其实施影响和渗透的重点。同时,由于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思想不够成熟和缺乏社会实践等原因,容易受到敌对势力的蛊惑,立场不稳。

总体来说,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和多元文化、浓厚的宗教信仰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错综交织,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国外敌对势力的觊觎,增加了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三、西部边疆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要求真务实地解决上述问题,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应当从总体上把握“二为方向”的原则,即为学生服务,为构建和谐边疆服务,采取以下对策: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性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就是坚持引导、选择的主要方向、方面和重点,并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要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由于特殊的地缘环境、地缘政治、地缘文化,特别是当前我国国际化进程越来越深入,西部边疆地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要发挥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就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对于边疆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国防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本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问题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要从加强人文关怀,从民族地区建设开发、构建和谐边疆的大局看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从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人文背景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学生的健康成长、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民族地区稳定团结、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看其战略意义。要加大对各族青年学生的“五观”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强化“四个认同”思想,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友爱。

2.夯实沟通桥梁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心理疏导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有着显著文化差异的西部边疆地区,语言越来越成为心理疏导的基础和重要桥梁。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各族人民生活中共同的东西必然会越来越多,为了信息的交流,必须有共同的通用语言,通用的语言可以帮助各民族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汉语由于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信息负荷量大和社会功能强,成为操不同语种的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交往的首选沟通工具。因此,加强汉语教学的意义非同一般。

汉语教学应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清除学生心理失衡和失调的诱因,引导他们正确、积极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培育他们乐观、豁达的精神和自尊、自信、理性、健康向上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广大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必须结合他们的民族心理。在与学生的具体接触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非常强,他们渴望认可其民族的文化,如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习惯等。一旦他们得到认可,就会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乐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交流。因此,在汉语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强调汉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学习,而应结合这种心理,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推进语言学习,逐渐加强“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隐性主导和显性主导的有效配合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影响十分深刻,广大边疆地区的因特网、电视等数字工具迅速普及,各种文化思潮对各族大学生也形成极大影响,青年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更喜欢实用主义的理论,而不买“填鸭式”课堂教学的账。怎么办?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必须继续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显性教学,如课堂教学、党团生活等,坚持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但不能以课堂教育为绝对的量化指标,应当以一些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隐性或渗透性的内容和方法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在实现民族文化校园化上寻找支点,即在加强校园主流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当丰富、发展有民族特色的多样性文化。能歌善舞是各少数民族的共性,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甚至在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蹒跚在大人的舞蹈队伍中,并由此逐步养成了具有该民族特色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如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族都是长袖善舞的民族。音乐、文学方面各少数民族也是丰富多彩,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必须看到,每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积淀了博大的文明。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创造条件,视具体情况开办民族文化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文化、校园活动结合起来,把他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纳入整个校园文化的框架中,加强各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对其他民族的认同和接纳,激发各族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他们热爱本民族、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怀,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动员有效结合

思想政治课的正面理论学习必不可少,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纯粹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了。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大学“象牙塔”,直面社会生活广阔领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社会实际,更深刻地认识我国民情、社情、国情;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学会客观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社会实践的有效展开,离不开社会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广泛动员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通过这种有效结合,让社会这个大熔炉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最终达到思想育人的效果。

总之,无论从经济发展上还是国家安全上看,做好西部各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西部边疆地区各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和谐边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常 晶]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民族政治
关于边疆地区如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研究与思考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MINORITY REPORT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