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就儿童的“七彩梦”

2009-11-11 09:17刘笑铭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七彩语文课堂文本

刘笑铭

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对理想,对这个七彩的世界,有着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而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特别是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我们的首要工作便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幸福成长,最终成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创造能力的人。为此,语文教学时我们就应努力让学生享受到“梦”的快乐与自由。

一、 营造“梦”的支持情境

毫无疑问,学生与阅读的文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只有当他们与文本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们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牵手的“红娘”。

1. 情境召唤着“梦”。就像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雨露,儿童“梦”的生成也需要一定的外部催化。在适当的情境中儿童内心的潮汐开始涌动了:小青蛙最后看到大海了吗?蝙蝠怎么能在漆黑的深夜自由飞行呢?儿童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推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2. 情境生成着“梦”。情境的营造着力于儿童既往经验与当前体验的撞击或认同,发挥了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学生们物我同一、神思畅达,会有力地促进“梦”的生成。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教师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影像再现等手段,营造了人民与邓小平依依难别的动人情境,学生们产生了真切的角色认同,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这送别的人群中,自然地开始了跟文本的对话。就这样,文字材料被儿童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动态的世界,儿童神游其内,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

二、 欣赏每一个学生的“梦”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他们对生活、对文字,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因此,欣赏每一个学生的“梦”,就是珍惜他们童年天然而丰富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

欣赏每一个学生的“梦”,教师要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用儿童的眼睛观察,教师就会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用儿童的眼睛观察,教师就会重捡久违的纯真,就会认同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奇迹发生了——小羊得救了(《狼和小羊》)……于是,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只属于“我”的与众不同的发现和自由。

三、 在广阔的空间放飞梦想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彻底摆脱“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式,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

1. 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语文课堂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于是,高涨的热情将会有力地支撑学习活动,身处有限的空间,心灵却在高远处飞翔,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于是,有形课堂学习的结束同时意味着无形课堂学习的开始。

2. 给学生“说自己话”的权利。我们要走出结论学习的模式,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受。高质量的阅读活动需要阅读主体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激情的充分投入。课堂上,唯有引导学生披文入境,激活已有的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才会跃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其间,结论已不再重要,课堂赋予学生的是丰富的过程体验。

3. 培育学生“话说自己”的策略。课堂上,教师应该恰当地示范,学生们在聆听教师“梦”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比照自我,所以教师应该经常追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的自我认识由模糊走向明晰,要组织交流,让学生们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获取视界的拓展。

绚烂多姿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是“梦”的发祥之地。因而,我们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空间,拓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课外阅读、社会调查、民间采风就是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从而建构起良好的语文背景。为了高高托举儿童的“七彩梦”,就让我们不断向往、不断追求吧!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猜你喜欢
七彩语文课堂文本
“七彩”年
七彩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七彩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