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实录及评析

2009-11-11 09:17赵源林孙景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哈尔雨果船长

赵源林(执教) 孙景华(评析)

[编者按]2008年11月,在古城南京举行的全国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引起了轰动,各地教学能手现场献艺,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从本期开始,我刊配合教材进度,刊发部分获特等奖老师的课例,希望能引起您的关注。

赵源林,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先后被评为句容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教学实验先进个人,获“黄奕聪园丁奖学金”。在全国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执教的《船长》一课,获得特等奖且现场评分第一。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读过《哈里·波特》吗?知道作者是谁?

生:英国女作家罗琳。

师:是的,这是一位传奇的女作家。据说,罗琳在写《哈利·波特》的时候,尤其写到后来的大结局,一边哭一边写,一边写一边哭,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可能因为她太喜欢书里的人物了,她自己也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了。

师:一部优秀的作品,里面的人物肯定都会倾注着作者浓厚的感情。我们要读好书,读伟大的作品。

师: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就是伟大的作品。你们读过了吗?老师也特喜欢雨果的小说,可是每次读完雨果的小说,心里总要难过好多天,知道为什么吗?想知道吗?

师:这是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不过如果你读多了雨果的小说,说不定秘密就会被你发现了。

【点评】课前谈话简洁而有针对性。一是引领学生关注文学经典,二是暗示了悲剧作品的艺术特色,三是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 用“文学的眼光”切入

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船长》这篇小说里,雨果就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哈尔威船长。(板书)

师:作家这样评价他笔下的人物——(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赞誉啊!可以想象当雨果写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内心该是多么澎湃和感动!谁来读?

师:对于一个让自己感动的人物,我们有理由相信,雨果完全可以用一本数万字的书来抒写这位英雄的传奇人生。但是,雨果没有!他只写了哈尔威船长的最后一次经历。来,让我们回忆一下,从“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到与船一起沉入大海,只经历了大约多长时间?

生:20分钟。

师:是的,20分钟!雨果只写了哈尔威船长人生中这短短的20分钟!在这20分钟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小说写得最精彩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发出的命令。

【点评】在课文的结尾作者运用了力透纸背的语言,喷射出了满腔的真情,是本文激情与文采的最佳结合点。赵老师从此切入本课的学习,一下子把学生推向了“文学的高度”,真是独具慧眼!

二、 品读小说语言的味道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默默地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船长的哪些命令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然后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发现,留下思考的痕迹。

(生自读课文并批注)

师:让我们交流一下,谁先来说一说,船长的哪一道命令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生:“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从这道命令看出,船长在最危险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乘客。

师:你很会读书,这是船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谁再来具体说说,船长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这一道命令的?

生:船长是在船刚遇到危险的时候下了这道命令,当时大家都很恐慌,男人、女人、孩子,都在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

师:是呀,沉沉夜雾中的一声巨响,让所有的乘客从睡梦中惊醒,那是怎样的场景啊!一起来看——(出示)“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师:这样的场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人们的惊慌失措,非常的害怕!

生:我感觉大家都疯了似的,失去了理智!

师:的确字字让人惊心。像这样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就适合用短促的句子来表达。因为短,读起来有一种急促的感觉,容易敲击读者的心,使我们也变得紧张起来!谁能把这种慌乱急促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师:越是读到最后,越要读得慌乱、急促,有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生再读)

【点评】雨果的高明之处就是借助船毁将倾,人们极度慌乱的境况,来凸显船长的崇高形象。这个境况是应该让学生想象体验、感同身受的。赵老师的这段设计不仅鲜明地指向了这一目标,还另辟蹊径,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句式,更加真切、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为提升船长的形象做了很好的铺垫。

师:多可怕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船长是怎么下这道命令的?他为什么要大声吼道?

生:因为当时船上非常嘈杂,人们都在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如果不大声吼的话,人们是听不到的。

师:那谁来大声地吼出这道命令?

(生读,声音大了,但力量不够)

师:这是大声喊,不是吼,吼不仅声音大,而且比喊更加的有——力量!有威严!

师:谁来有力量地吼出这道命令?

(生读,响亮而有力)

师:我们再来看这道命令,它命令人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里面有次序吗?(生:有)那次序能不能乱?(生:不能)

师:是呀,只有大家先安静下来,才能够听得清——(生:命令)只有先把救生艇放下去,乘客才能——(生:知道怎么逃生)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所有人都慌乱的时候,船长却表现得非常——

生:镇定自若。

生:沉着冷静!

师:船长的镇定、沉着,临危不惧,让这一声吼更具有了振聋发聩的力量!一齐读出这文字背后的力量与威严!

(生齐读)

师:这是一道无情的命令,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命令。再来看看船长第二道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

生:是在人们一窝蜂地拥上小艇,险些把小艇弄翻,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下达的。

师:这一道命令下达之后,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生:救援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和斗殴。

师:救援工作由一开始乱得不可开交,到现在变得井然有序,难道只是因为奥克勒手中的那把手枪吗?

生:不。

师:我们来看在这第二道命令之前我们还听到了一段对话,自己先好好读一读。

师:如果老师把这段对话改一改,可以吗?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出示)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呀?”

“船长您在叫我吗?我在这呀!”

“炉子现在怎么样了?”

“已经被海水淹了。”

“那么炉子里的火呢?”

“火也全部熄灭了。”

……

生:(笑)不可以的。因为当时情况已经很危急了,船长不可能这样说话的。

师:人物的对话需要符合当时的情境,这个时候的情景已经万分的——危急!时间也万分紧迫!那老师再这样改一下,是否更节省时间了?(出示)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火呢?机器怎样?”

……

生:船长这样问,让我感觉他急得有些发慌了,太紧张了。

师:是呀,只要细微地改动一下,语言就不符合人物的性格了!

师:从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发现洛克机械师也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否则他不会清楚炉子、机器现在已经怎么样了。

生:我感觉,奥克勒大副和洛克机械师也和船长一样是镇定,沉着的。

生:我感觉船长镇定自若,他先了解情况,以便想出更好的方法让人逃生。

师:老师想问作为船长,当他了解到炉子已经被海水——(生:淹了)火——(生:灭了)机器——(生:停了)。作为一位船长当他了解这些情况以后,难道真的不知道船能坚持多少分钟?(生:应该知道)

师:既然知道,那为什么还要问奥克勒大副?

生:我认为船长是要把这个重要的信息告诉船上的乘客,让他们稍微放下一点心。因为20分钟逃生时间也不是很少了。

师:你领悟到了船长的智慧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在这段对话里,船长、机械师、大副,都是那么勇敢,镇定,都在坚守岗位。可见这是一支怎样的船队?

生:是一支勇敢、纪律严明的船队。

生:是训练有素的船队。

师:如果这时候你就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听到了这段对话,你还会像刚才那样慌乱吗?还会不顾一切地挤上小艇吗?(生摇头)

师:现在看来,后来救援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不仅仅是因为奥克勒大副手中的那把手枪,还有这段给人信心与力量的对话!谁来读这段对话?

(指名读对话,指导读出力量与威严)

【点评】赵老师把船长形象的剖析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他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读书探究:第一,感悟内容,探究内涵,发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诸如船长下达命令的顺序,与船员们对话的用意,把自己置身于度外。抢救的结果,既表现了船长的镇定、智慧和忠于职守,又表现了这支船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第二,品味语言,赏析写法,领悟语言的奥妙,如对“吼”字的品悟,对船长与船员们对话的赏析等。特别是对“对话”的描写,赵老师训练的着力点不是在内容的理解上,而是在写法的赏析上,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况的紧急,船长、机械师、大副的“勇敢”和“镇定”,还领悟到“对话”描写的奥妙和技巧,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三,重视读书训练,以读促悟,读中见悟。通过默读,“读进文字里去,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力量与威严!”

三、 感悟小说艺术的魅力

师:你看,一段对话,两次命令,船长就将一场可能船毁人亡的大灾难控制住了。写到这里,雨果也写下了这样的话——(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生齐读)

师:是啊,他把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20分钟很快过去了,所有的人都得救了,人们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出示):“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师:让我们也凝视着这尊雕像,一起轻轻地读——(音乐起,生齐读)

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船长哈尔威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正如最后一段话所说的,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师:这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

生:不仅忠于职守,还视死如归!

师:这是一位英雄的船长。

生:船长为什么屹立在舰桥上一动不动,而不想办法逃生呢?

师:你们有这样的疑惑吗?(生点头)是呀,船长为什么不想办法逃生?在古老的航海规则中,船长的职责就是与船共存亡,所以,他没有走。如果小说写哈尔威船长他最后一个离开“诺曼底”号轮船,和大家一样都得救了。与课文中的结尾比一比,哪一个更加震撼你的心?

生:课文中的结尾。

师:是呀,在文学作品中,悲剧往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通过这种悲剧式的艺术手法去震撼读者的心。就像哈尔威船长之死虽然让我们心头沉重,但更加让我们崇敬英雄,永远地怀念英雄!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让人震撼的文字。

(生动情地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明明写的是船长最后的20分钟,为什么雨果的评价却是“一生”的?

生:因为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所以他才有最后的表现。

生:因为最后的20分钟把他一生的品质都写出来了。

师:是呀,这20分钟正是船长一生的写照,一件事写尽一生,这就是大师文笔的魅力!

师: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越是经典的文章越具有非凡的魅力,不同时期读同一篇文章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与发现。就像《船长》这篇课文,老师第一次读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在敬佩哈尔威船长的同时,也为他的死感到痛心、惋惜。第二次读的时候我想到了雨果,似乎领悟到了雨果的创作用心。第三次再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那就是在敬佩哈尔威船长的同时,更加敬畏船长这份崇高的职业。

师:最后,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一起再读课题——

生:船长!

【点评】关于写作特色的教学,近30年来,慢慢地被淡化了下来,然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和“了解”“表达方法”。赵老师这个教学环节从全新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领悟课文结尾安排的艺术效果,从中感受到“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选材的高妙,“一件事写尽一生”“最后的20分钟把他(船长)一生的品质都写出来了”;三是通过“现身说法”,三读船长的三次不同收获,使学生明白“不同时期读同一篇文章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与发现”。赵老师的这个尝试,与传统的“写作特色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的目的不同,即由传统的写作知识教学转向了训练综合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他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课标”所倡导的表达方法教学,绝不是单纯的“工具性”训练,而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整合训练的最佳途径,是对教材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资源最充分的挖掘。

(孙景华,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委、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部主任)

猜你喜欢
哈尔雨果船长
雨果剃发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出发吧,船长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