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与选择:个性化习作教学

2009-11-11 09:17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手写命题习作

吴 琦

缘起

“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前不久,偶然从报纸上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它选自两年前浙江省诸暨市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写的一篇习作,题为《妈妈回来了》。读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多么纯真朴实的文字啊!它把一个孩子内心的思念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没有丝毫的修饰与夸张,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据悉,此文在5万多篇习作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篇习作在许多老师的眼里不被看好,因为它太平淡,太普通。问及小学生读后的感受,答曰:“很真,但自己不会这样写,因为估计这样的习作不会得高分。”这样的回答,在我们为人师者听来,是否会有些尴尬?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评价,令人深思,它所折射的,正是目前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亟待改革的问题。

反思

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孩子们能在习作中塑造各种主旨积极的形象,希望他们哪怕从一件日常事件中挖掘出一个“高大”,而忽视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和童真,以至于习作中孩子的真性情被所谓的完美掩盖。教师“完美”观念的作祟,直接导致学生在习作时,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缺乏情趣,没有个性。这一问题显然有悖于“课标”,更游离于语文课程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基本理念。

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而又耐人寻味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解读。如果教师能有这样的意识和态度,小学生的习作就不难回归到抒发个性、自由表达的本真。

规避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实施建议中的这句话掷地有声。我们针对以上提出的习作教学中的这种常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以下策略。

1. 鼓励学生“我的习作我作主”

小学习作练习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我以“鼓励自由表达”为指导思想,从三个方面切入(“三自行动”),培养学生“我的习作我作主”,追求习作状态的充分自由。

(1) 创设自在的氛围。首先打破框架约束,在习作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尽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敢想敢说,自由开放的环境。

(2) 提倡自主的命题。根据“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一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增加命题的自主性,给出范围广泛,开放性较强的习作话题,让学生自主命题,力求避免用统一简单的命题,束缚、压抑学生的思维。

(3) 激发自由的题材。坚持熟悉的生活、新奇的想象都是学生习作素材的原则,告诉学生只要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只要有表达欲望的内容,均可入文。特别是在处理生活和想象关系的问题上,我既要求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也激发学生进行个性鲜明独特的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2. 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

有了“我的习作我作主”的“三自”行动,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习作呈现个性风格的过程。

个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习作个性。而其中,真情实感又是习作个性化的基础。学生习作中的“真”,往往是一些琐碎的、不那么高尚的,但给人的感觉是实在的、发自内心的、独特的,只要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习作就已成功了一大半。当然,“我手写我心”在强调写真实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力避写那些自以为是的、俗不可耐的、不健康的文字。

同时,我们也要切实转变评价方式,把单纯的教师评价改为师生共同讲评,对每一篇习作进行多角度欣赏与评改,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具体操作时,我们在批改中尽量多褒少贬,多就少改,尊重学生的表达形式,尊重学生的表达内容,让学生在自主的习作状态中自我成长,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习作中活灵活现地充分展示。

3. 培养学生习作有新意

个性化习作就要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再看前面《妈妈回来了》中的那段文字,如果说它的前两句是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是真实的感受,那么,它的最后一句则是小作者的独特体验,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因此能不能写出有新意的习作,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独特的感受。

(作者单位:宜兴市东域小学)

猜你喜欢
手写命题习作
我手写我心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深度学习在手写汉字识别中的应用综述
习作展示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