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娃沙
最近,读到了康国雄先生的散文《父亲·故乡·河流》,读来令人振奋,令人心仪。
“窗外一片梧桐树叶坠地,与路面的摩擦声清晰可闻,因有雨点陪衬,便无端显得萧瑟……”作者在第一段短小的文字里,细针密线地描绘着故乡,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一叶一滴之微都不轻放过。这是一种以天地自然之心来体悟自然之物的心怀,有着“工笔画”的意境。于是作者在记忆的画屏上又洒下了几滴色彩斑斓的雨点,将笔刃一转竟“意外的,那些记忆跳出雨点,伴随一条河流”来……
好的作品,一定是作者以自己独特的对社会的哲学性理解作为“根”,然后生长出自己的形式和创作方法之“叶”的,他们是有机的生命体,不可分割。正是如此,康国雄先生在这篇散文里较好地运用了“根”和“叶”的关系,善于用生活的馈赠和思考的品性,使他将笔触直指生命和心灵本身,对生命本质意义进行探寻和感悟,在对习以为常的平凡的人、事的记叙中闪现出一些朴素而深邃的思想发现,极富于启迪性。“我记起无数个清晨,父亲把我叫醒,半梦半醒看着他和他的箩筐在前面晃。走到小街,便全醒了”……作者在这里选取了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来作为一个突破口。他看到的无非是破旧的小街、木质结构的老房子、地上摆着小菜、活蹦乱跳的鱼苗、农具,还有那等待出售而尖叫的小猪崽……这显然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在给人们勾勒一幅乡村市井的风情画,然而作者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此,而是通过这些闹市的物像作为铺垫来表达他的情感。
“几年后,我去镇上上学。出门前,父亲意外地塞给我一把零钞,对我说,这是你存下的酥油饼。我迷惑地看着他,父亲继续说,其实每次赶集前我都打算给你买点吃的……可又担心你这么小连一个油饼都放不下,长大了还能放下什么?”这里不仅给人们是一个惊奇,而且更丰富了父亲伟大形象的内容,使读者更深刻地读懂了父亲在孩子面前的“吝啬”,其实是一种“苦其心志”的激励和培养。不是么?父亲给他的并不是“油饼”,那是希望和期待。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我们到底能放下什么呢?
康国雄先生在《父亲·故乡·河流》中那些山路、雨点、河流、菖蒲、鱼虾、水声,还有父亲等,如一幅幅画面渐次展开。那“活”的事物,流动的细节,形成了一首首舒缓的乡村音乐,在那娓娓道来中自然就获得了一种洗尽铅华的朴素之美和心灵的满足,更凝聚了作者对生活的惊喜和对有情的自然生灵的感恩心态。作者这种具象化的艺术追求,既避免了空洞的形而上的说教和枯燥的叙说,也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到具体亲切。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东西,更不可能完全达到自己的目标,做人做事总是在不断地努力。人生的目标不只是一个,不能完全被周围的事物所制约,要跳出事物去看事物,找到自己应有的支点。正如康国雄先生所写的那样:“回过头去细看时,才猛然看清路上的迂回和转折,看清人生有许多值得奋斗的目标。”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也许是因为生活的坎坷、世事的喧嚣,使我们在追求中失落了许多永恒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