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09-11-10 07:33陈秀珍
教师·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阅读新课标小学语文

陈秀珍

摘要:人教版语文新课标教材一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使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施教的准则,使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交流平台。本文就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单调、呆板,就容易使人感到乏味,也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内容的安排、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就会形成习惯,养成习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善于抓住学习机会,从中获取信息,体验满足感,产生愉悦心情,从而刺激大脑产生兴奋。要激发学习兴趣,可利用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具有 “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模仿课程中的人物、动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在课程中人物遇到困难时,多利用提问式引导,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自身解决问题的主观创造性、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并能较好地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二、挖掘文字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文字哪些是不健康的文字,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记录着华夏五千年厚重的文明,承载着中华万代悲喜的历史,是苍劲而深沉的。

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阅读要有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理解。但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学生会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会断章取义,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细节描写、学生疑难、课文重点句作细细的品味,悟出其文字的内涵。结合词句理解中心思想,才能不偏离文章的主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才不会信马由缰。

三、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设计和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应在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匠心独运地创设与教材意蕴相符合的情境,这样学生产生的兴趣就具有明确的指向。创设情境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课程中的人物、情节的形象性、真实性,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情感。但是,情景设计必须能正确反映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一位老师在讲《再见了,亲人》(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首歌曲,伴随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旋律,学生听得很是投入。但是这与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不是十分贴切,既浪费时间又不能收到良好效果。所以,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精心设计情境内容,教师要洞察学生的内心特点,选取新颖的角度巧妙地设计,触动学生心底里最敏感的神经,使学生感于目,会于心。情境设计并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它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课程内容和情感。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占用时间不能过多,应该以精练的情境来发挥最大的效果。

四、引导个性化阅读

在传统阅读中,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大大束缚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阅读的资源范围。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者,由于老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资源观,通过老师的设计、开发,学生能获得广泛的、充分且适当的语文阅读资源。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其从传统的消极、被动的阅读者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者,通过老师所设计、开发的阅读资源,避免一些无用、劣质的资源,节省学生的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有效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然而,仅仅通过阅读书本,学生可能不能深入体会其中的含义,所有,教师应该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地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资源,优化教学的配置,给学生创造合理、优越的阅读环境。这样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会阅读的同时也学会思考。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控制者,以教为主。但是,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大限制了其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呆板、无生机。新课标倡导教师、课程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师要设计、开发优秀的教学课程,就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具有个性的阅读教学课程;而优秀的阅读教学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基础,也是适用于对话的对象;而学生和老师一样,在阅读中扮演着一个对话者身份,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根据自己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角色进行独立思考。在这里,教师和学生不再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探究有关知识领域的相互对话,是独立思考、互动合作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以对话者身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尽可能地发挥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潜力。

所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发表不同的见解,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从各自的视角去理解文本的含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对于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表达方式,或者使用语言,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或者用图片描述,展开想象,进行多样化表现,深入文本内涵,重构文本形象,去呈现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当然,因为自我经验不足,学生难免在阅读中产生不正确的理解,但是教师不应该否定,而应该多尊重、多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并给予正确引导。

五、引导学生个性化感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是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文本,不仅要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去品味、去感悟其中的语言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悟文中的人物情感,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有利于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和对情节的感悟。当这种敏感和感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语言的感悟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有不同的结果,这主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周围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悟,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独立思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语言、情节进行体会、感悟。对语言感悟的有效方法是感情朗读。感情朗读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技巧,关键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勃发。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到文章的感染,自身感情与文本感情碰撞产生共鸣,并自然地流露出情感,这是对语言和情节做到了个性化感悟和理解,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 衡秀梅.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阅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9(2).

[2] 宋波.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究[J].跨世纪(学术版),2009(1).

[3] 聂国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综合版),2008(12).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东城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新课标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