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2009-11-10 07:33
教师·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产教结合专业建设区域经济

李 华

摘要:目前,中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德财经学校从专业建设入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做合一的学习模式、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了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专业建设;区域经济;产教结合

目前,中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常德财经学校近几年在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学校由单一的会计类学校变成了文理兼备的国家级重点学校和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会计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双双入选省级精品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建专业

2004年前,常德财经学校是一所以会计专业为主的文科类中职学校,专业比较单一,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较弱。学校在推荐学生就业和对沿海地区进行经济发展考察时发现,我国要建成“世界工厂”,突出发展制造业,而沿海地区技术工人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技术人才奇缺。为了了解常德的相关情况,学校在常德市有关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下,对全市的就业现状尤其是工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常德也和沿海地区一样,制造业技术工人十分缺乏,近几年的缺口达5000人之多。为此,学校受责任感的驱使和市场驱动的影响,紧紧抓住常德市建设“工业强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振兴纺织机械、烟草机械、车轿、重型机械制造的契机,提出了学校兴办数控模具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常德市人民政府和市教育、财政等部门的支持,抢得了市场先机。近几年,市政府对此专业的投入达1600多万元。目前,学校的数控模具专业已形成规模,有专用计算机房5个,有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的数控模具实训中心和模具拆装室、陈列室及钳工实训室,本专业的学生达600人。2007年,数控模具专业和会计专业一起入选省级精品专业。目前,学校形成了以会计和数控模具2个省级精品专业为核心的专业集群,使学校由单一的文科学校发展成为文理兼备的综合性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二、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强师资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引进优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师资结构更加合理,教师素质逐步提高。

1.优化师资结构

一是完善教师聘请机制。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学校直接从企业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和技师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二是注重内部挖潜。由于专业的调整,一部分教师特别是一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课时量严重不足,学校因此出台了相关的制度,鼓励年轻教师及行管转行。近3年,学校已经有6名教师参加了相关培训,完成了专业转行。三是严格公开招考。围绕重点专业,学校每年都公开招考3至4名教师,坚持公开、透明,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并重,相关部门层层把关,确保了质量。

2.注重师资培训

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制定了《常德财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特别突出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了“五子登科”的师资培训构想,即“选苗子,结对子,让位子,压担子,结果子”。一是立足岗位培养。在选准培养对象的前提下,学校经常派在职教师外出接受业务技能培训,并注重骨干教师的带动效应。仅2008年就有4位老师参加实训指导教师培训,7位专业课教师参加了专业进修,新选拔了5名教师担任教研负责人。目前,11名教学部正副主任中,有10人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二是立足专业实践培养。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专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近几年,有50名教师参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业务实践,平均每人每年实践时间为33天,大部分专业教师在寒暑假下基层调查研究。三是立足课程、课题研究培养。学校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专业与学科带头人专项培养经费,每年拿出20万元课题研究经费,近3年共培养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15名,有29名教师参加省、市级课题研究,大部分教师参加了分层教学、模块教学研究及校本教材的编写。四是“走出去,请进来”。本校与4所高校、5家企业签订了模具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协议,与常德市财政局、地税局等单位签订了会计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协议。

3.激励机制灵活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师资培训管理,学校一是出台了系列激励制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暂行规定》《培养专业带头人试行办法》《常德财经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培养与奖励办法》等,对提升学历、获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予以重奖。二是分配制度上倾斜。学校出台的《临时津贴发放办法》中,骨干教师津补贴比行管平均高30%。临时津贴中设立了专门的奖励津贴,采取提取行政人员17%、教师10%的办法,加大了奖励力度。一批名师因此脱颖而出,2007至2008年两年间共有4位老师入围省级学科带头人,一位老师被评为省优秀双师型教师。学校教师参加省、市各类教学比赛,成绩都比较理想,取得了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根据行业标准需要抓教改

近年来,常德财经学校根据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特点,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注重对学生职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结构和职业态度等职业核心素质的培养,按照劳动市场本位、行业技术本位和学生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要求,打破了传统观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四大主体专业均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如会计专业聘请主管部门业务骨干、注册会计师、有关企业财务人员为成员;数控模具专业聘请了四家相关大中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部分企业技术骨干和高校的专家为成员,每年还坚持对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进行调整和充实。学校采取“请进来”开会研究、登门拜访请教、网络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征求他们对专业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按照“市场需要的、学生喜欢的、教师熟悉的”原则,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学校教师编写了适应学生特点和行业企业需要的校本教材11种,并在学校广泛使用,其中有4种已在兄弟学校推广使用。

2.改革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教学

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企业行业岗位的要求及学生特点,学校对各主干课程实行了分层教学。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基础参加初、中级两个层次的专业技能学习: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合格的基础较好的一部分同学以学习会计知识为主,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辅导班学习;未通过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学习银行柜台、超市收银等技能为主,同时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辅导学习班。数控模具专业的教学,则按照初、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要求分别开设了技能等级考试的初、中级班和高级班,并根据学生进步的大小调动班级,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更有岗位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3.改革课程体系,探索模块教学

常德财经学校实施1+1课程体系,即国家规定课程与适应行业企业标准的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整合为语言、数理、社交、艺体和品德等5项基础技能;按职业岗位要求将专业课整合为几大专业技能模块。近两年,学校在模具专业教学中突出“宽基础、活模块”,注重学生的“人格本位”和“自主学习”,试行了模块化教学,按一定流程(见下图)确定模块化课程开发方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将数控加工技术实践教学划分为三个模块:基础(即机工)实训模块、模拟实训模块、专项(实际)操作实训模块。

4.改革考试办法,试行学分制

学校重点专业制定了严格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考核标准,着力进行考试制度改革,以学科竞赛代替期中考试,专业技能以“证”代“考”。尝试学分制,试行过程学分制,推行替代学分制,规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及特长等均可替代学分,完成相应学分后即可毕业。这样一来,就使学制更加灵活,学生更爱学,教师更乐教。

四、根据学做合一需要办产业

国际上比较风行的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归根到底,就是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我国的中职教育就是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行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实现依托行业企业办专业向依托专业办产业、依托产业促专业的转变,建设真正的精品专业、品牌专业。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在专家的指导和市场的引领下,常德财经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依托专业办产业,依托产业促专业,兴办了一些颇具实力、运行良好的实体,为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提供了全真的职业环境。如依托会计专业设立“学生银行”,在专业教师和工商银行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由会计专业学生自主管理,严格按银行工作流程办理存取款业务,安全运行了十多年,2006年被评为“省青年文明号”。“学生银行”既方便了同学又锻炼了同学,在此工作过的学生就业时多被银行录用。后来又设立了“常财会计代理有限公司”,由专业教师带部分优秀学生在公司兼职,从事代理记账、会计咨询、财务检查、税务服务、金融业务、司法鉴定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的数控模具实训中心,利用场地、设备及人才优势,尝试了内部公司制管理模式。场地和设备在保证上课时间教学实训和业余时间专业特长兴趣小组训练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实训中心利用节假日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为企业加工产品,工作期间中心严格按企业生产的要求进行管理,按企业员工的要求实行计件制,这并不是一种摸拟活动,而是一种真实的生产活动,实现了专业建设与实体运营的良性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业务技能和适应能力。2008年,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全市技能大赛包揽前3名、参加全省秋季技能大赛取得二等奖;2009年模具专业学生参加全市数控技能大赛取得数控铣、数控车和加工中心组合3个一等奖,获得全省春季技能大赛数控铣一等奖、数控车和加工中心组合2个二等奖。

同时,学校各主体专业和实体积极加强与主管行业、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以学校的名义大力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目前,学校是全市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师考试和会计资格证考试培训基地,是全市财政和税务干部培训基地,是全市安全生产从业资格证考试发证、年检及管理人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6000人以上。这些培训活动既锻炼了教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做合一的学习模式和产教结合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肖元真.新世纪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大趋势丛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胡萍,赵菲菲,左继军,等.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5] 周明星,孟庆国.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作者单位:常德财经学校)

猜你喜欢
产教结合专业建设区域经济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