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自强
摘要:体育教育通过实现健身的体育本质功能与育德、育心、育智等体育非本质功能,体现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品质教育;进取精神
体育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体育教师的道德、品性、人格、教学能力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者尤其应具有的。教育者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以身立教”;要敬业、爱岗,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热爱学生、关心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重视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1)榜样影响法,即教师自己以模范的标准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榜样法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规范训练法,即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的行为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的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最终让学生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3)意志锻炼法,即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如身体锻炼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挖掘、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内在兴趣,无论是讲解、示范还是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增强自己体质的实效,从而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人生态度上,都得到熏陶和升华,让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体质体能教学,而是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课堂。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教师要把培养进取动机列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分层次、分阶段、有意识地进行,并尽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语言激励的方法,使学生不断获得进步。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要求上,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且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采取不同对待方法,语言恰到好处,尤其是对待基础较差的同学,更不能伤害其自尊心,以免其自暴自弃。“进取动机”一旦确立,学生的学习态度将发生根本转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此时,教师要适时放开,给学生以自练机会,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动作过程中体会动作感觉,找出自身不足,也可以采取有伴式教学,让学生之间互相促进,互相纠正。长此以往,学生的进取精神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的体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景裕,彭鹰,梁少雄.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2000(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发展纲要[Z].中发〔1993〕3号,1993.
[3] 冯平.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2(4).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