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随着报纸大众文史研讨类专刊的出现,读者变得越来越主动,传统意义上读者被动的受众角色。变得越来越难以被报纸版面所“操控”。而对于办报人来说,争取更大规模的读者群应该一直是其所追求的目的,即使报纸读者研究由可影响、可掌控性向读者自治性方向实现了转移。这样的趋势在今天已经显而易见,报纸读者研究呈现出无法规避的多重视角。本文的中心——报纸文化研讨性版面视野下的读者群研究,研究者由办报人立场者转移到了读者立场。
一、确认文化研究性读者群身份
文化研究性读者群的产生,在于当代读者素养的普遍提高,在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极大普及。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特别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历届各级各类大学生在社会上的汇集,已经使得大量的知识人群走进了读者行列。这些读者构成报纸的文史研究性读者群,打破了报纸针对传统读者获取新闻性诉求以外以通俗性、娱乐性为特征读者结构。研究性读者群将校园文化带人了大众社会,也将校园时代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带人社会,并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在社会实践和阅读之中,学生身份已经完成了向“教授”身份的转换,在这种意义上,每一个学生,无论他后来从事的是不是教授职业,实质上都存在着这种身份的转换,并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成为普遍现象,使得社会日益趋同,因此,传统的工人阶级的读报群已经逐渐被具有文化身份的读报群所淹没、所掩盖,一个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的时代的来临,文化研究性读者群便在这样一种历史必然发展、必然进步的背景下产生。
当前,中国社会中发生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原来贫穷的工人、农民政治经济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社会里。社会生活越来越具有一种文化氛围,文化与文化研究成了热门,形成一个文化渐渐兴盛的时代。因此,报纸文化研究性读者群的兴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在场
确认文化研究性读者群身份之后,面对高素质、高层面,文化素养以及文史辨识能力并不在编辑之下的报纸读者群,报纸文史版编辑如何应对,报纸版面的符号学意义是否凸显出来,报纸版面的文化霸权解权是否具有意义,如何在报纸传统文史说教版面中实现变脸,如何改变传统报纸对读者提供线性的结论式理解效果,这些都应该纳入日常版面编辑视野中。
在对报纸读者的阐释能力不产生怀疑的前提下,我们再来对这一读者群的阅读处境做出分析。报纸文史研究性读者群。实际上更具有一种现场读者身份,他们对于报纸版面的符号信息,不再是传统的接受式确认,而是审视式的甚至是审查式的确认,同一个历史事件。或同一个文化信息,报纸是不是比读者解读得到位,是不是比读者解读得优秀。对于历史知识,对于文化现象,他们是同样的在场者、现场者,同样有着类似于现场新闻的记者身份,同样有着现场记者式的周密观察、记录、参与效应,有着对他现象、他文化的日常阅读与日常文化生活。对于文化研究性读者群来说,正确地感受、认识报纸这一他文化,讲究参与式的阅读,侧重于对研究过程而不再是结论的真实、原始记录,是他们特有的阅读行为。在报纸受众研究中,考察文化研究性读者群对报纸的反应——他们如何解读报纸版面提供的信息?如何表达他们对报纸文本中体现的办报人的立场观点乃至编辑思路的认可或不认可?这些已经越来越成为报纸新闻学应该重视的研究探讨领域。
传统受众研究,往往是在非自然环境中进行,是在脱离读者阅读现场中进行。现在我们应该采用“我是读者”即“阅读态度”的考察研究方法,而不是“我是编辑”的考察研究方法。以“阅读态度”对文化研究性读者群进行研究,可以根据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将读者分组,来分别研究教育程度、职业影响等对报纸信息的解读方式,显而易见,受教育年龄、进入社会年限、性别、职业等都会影响读者的解读立场,社会位置、社会阅历、受教育底色加上特定的现有话语位置,也往往造成特殊的解读方式。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确立一种新的媒介受众研究方法,需要确立一种报纸版面文本符号意义而不是结论意义的编辑视野。努力挖掘读者解读报纸文本时的复杂性、多元性与创造性。
三、消费型、生产型合一的双重性读者
新世纪以来报纸文史版面扩张以及民众学术氛围倾向,证明民众知识化格局的形成。文史研究不再单单是学者、教授的事情。而逐渐接受新的社会知识结构改变后由大众参与。报纸传统话语权威变弱,作为“弱者”的读者大众可以通过阅读这一消费行为来抵制编辑的话语权力。通过解读行为来颠覆报纸结论式话语权。因此,编辑需要摒弃传统的编辑思维,而创造性开展工作。
文化研究性读者群依然表现在通俗化报刊上。表现在流行文化深度化现象上。并没有回到学术性报纸与学术性刊物上,从报纸大众文化现象来看。这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但是属于一种生产性的文化消费。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消费定位,带有与社会文化生产对应的从属关系,他们不是被确认为真正的文化主体,文化消费者仅仅是文化接受者的角色,不存在文化选择的余地。影视网络多种媒体的出现,渐渐产生了游牧式读者群,并根据个体需要,重新调整自己在社会文化中的从属关系,进入不同的文化阶层。读者开始以主动的行动者而非屈从式的接受者方式,在各种传播载体间穿梭往来,从而成为消费型与生产型合一的双重性读者。
不难看出,当下文史研究性读者群完完全全颠覆了传统效果理论中的接受型读者模式,在这里,读者不仅仅和版面一起站在了平等关系的两端,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读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文化研究视野的关照下。在不需要做出结论这样一种报纸文化载体的传播形势下,读者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这不能不说是报纸载体向读者本体这个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社会实践形态的一大跃进。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