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桃枝

2009-11-09 06:42张日新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绳系桃枝蝶舞

张日新

初夏的夜晚,我一个人独自走在小城的大街上。路灯还没有亮,人就渐渐地多起来。有人推车在路口卖桃枝了,顺路一问,我才知道:端午就要来了。(交代背景,开篇扣题,看似信笔写来,却轻松地将人带入意境。)

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紧承上文,点明题意。)从记忆到现在,端午节的过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变得越来越现代了。说到桃枝,就让我想起有关它的故事。(过渡句,总领下文。)很小的时候,在乡村过端午,桃枝是家桃树上的,不像现在街上卖的那种桃枝,街上卖的是做为风景树的柳桃枝。(回忆儿时,做出对比,为下文蓄势。)小城人把它折下来,做为对端午的膜拜了,乡村的家桃树,是一棵保家之树。家院有桃春意好,蜂翔蝶舞日如花。(紧承上文,说明缘由。“家院有桃春意好,蜂翔蝶舞日如花”,对偶虽不甚工整,却能让人眼睛一亮。)端午是从五月初一这天开始的。家家都从院子里的桃树上,折下几枝桃枝,插在大门和屋里的各个门框上,用红绳系住葫芦,拴在桃枝的一头。于是,所有心灵向往的神成都会生效的。(状写端午节乡邻插桃枝的盛况,并揭示其深意。)往日是要做一个柳木的弓,用桃木修成一个剑,把剑放在弓上,对向门外,这就成了家家户户的护门卫士。如今,(笔锋一转,审视当今。)人们认为,有桃枝就可以了。小城一群过着现代日子的人们,无论年老的,年少的,都毫无意识地跟着时代的变化而信守神灵。至于神灵的功效能不能起作用,谁也不去多想了。只要有节日,有快乐,怎么做都无所谓。(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进步。)

我在路上看着人们买桃枝了,也走向前去,为了这端午的喜庆,也来花上几块钱。我伸手拽出了一束桃枝,举起来,上下打量一下,掏出一块钱,给了卖主,转身又去走我的路。(跟随潮流,也买桃枝。“拽出”“举起”“打量”“转身走路”,多么漫不经心啊,这是对如今插桃枝不计较“神灵功效”“只要有快乐,怎么做都无所谓”的最好注解。)这时我感孤手握桃枝,心灵的圣殿好像找到了一点寄托。桃枝在手,美好和幸福一夜之间都来了。我又在一个路边买了一只葫芦,把它用绳系在桃枝上,拿回家插在楼门的上方。端午的心事就这样了了。(心理描写辅以行动描写,对端午好像不是很上心。)

我想人的一生,只要实实在在地跟自己的日子走,实实在在地为人处事,也用不着这些客套的东西来乱自己的神经。(这大概就是对端午不很上心的思想根源吧。)难道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一个不守信用的人,一个不怀好意的人,一个只顾自己去伤他人的人,端午之时,插上桃枝就能随心所愿吗?(进一步交代对端午不很上心的思想根源。排比反问,掷地有声。)祈求是人们的一种寄托,盼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让生命平安,让生活幸福,人人都这样想。(述说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为下文蓄势。)用桃枝来为祈求昭示,用桃枝来为盼望找到位置,应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应该说”“无可厚非”,很有分寸。)端午的来临,是让人心灵在日子上做一次修整,对于大雅的怀念,没有多少人能知道的,但对于自己日子的寄托,人人还是念念不忘的。我们用粽子送给河神,是想让河神永远漂动那清清澈澈的河水;永远让那河岸杨柳百丈,千鸟鸣啼。我们用纸船去访屈原,是想让那“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恒久灵魂,永远闪耀醉人的光辉。有端午,才有为生命祝愿,才有为人生所盼。这是精神追求,这是美好体现!(议论精彩,见解精辟。但句中的两个“为”应删去。)

一个端午,一种寄托。至于传统的文化,古老的故事,都有怎样的变迁,人们不再多想。但是,有一点,如果离开故土之根去找日子的风雅,端午桃枝的飘荡,就会给我们留下一生的感伤!(有见地,有个性。有力收束,中心凸显。)

[总评]

作者以端午节家乡入插桃枝的风俗发端,深入观察,生动叙事,深刻议论,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端午,才萄生命祝愿,才有人生所盼”,“这是精神追求,这是美好体现”,“如果离开故土之根去找日子的风雅,端午桃枝的飘荡,就会给我们留下一生的感伤”。令人击节。

作者采用散文笔法,看似信马由缰,实是形散神聚,构建精心。文章娴熟运用排比、比喻、对比、反问、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笔更加优美耐读。

(本文获第五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初中教师组一等奖)

(点评老师唐仕伦)

猜你喜欢
绳系桃枝蝶舞
蝶舞
野花
受尔
林启泉作品
和合圆满蝶舞
桃枝
苇子黄了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性能与任务适应性分析
空间绳系机器人目标抓捕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绳系卫星被动释放无超调脉宽脉频调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