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这一金融风暴的重灾区,却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火力最集中的领域。最近,澳大利亚第五富豪、矿业巨头克莱夫·帕尔默将中国企业的海外寻矿买矿行为,理解为迫于未来20年中3亿农村人口迁至城市所带来的金属和能源需求。“这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但是,矿产品,尤其是有色金属产品快速回暖的境况是否能够持续?就在帕尔默言论发表的几天前,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重申了外资收购本国大型资源类公司的限制,而除了国外政策门槛外,在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已处高位、上涨空间已趋于有限的情况下,中国自身的需求因素是否已被透支,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王宏前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资源消耗,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减少。比如钢铁每年的消耗为四五亿吨,十年就是四五十亿吨。再发展下去,第一,节能产品将增多;第二,会出现可再生重复利用,包括铝、铅、铜。有一部分再生的话,就会大大减弱对新矿的消耗。就像现在的意大利铝,再生率已高达大约90%。中国现在已处于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高峰,未来再生金属将逐渐占据主流。目前有色集团的泰中铅锑合金厂,从1995年建成就以废电瓶为原料生产铅锌。尽管再生铅成本高于矿产铅,但该厂投产至今,早已收回900万人民币的投资,并已有几千万流动资金和上百万美元利润。
车红云银河期货研究中心副主任
有色金属的需求要和该国发展阶段和GDP相关。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中阶段,不是三五年能结束的。举例而言,至少十年十五年之内,中国的铜消费还是呈增长趋势的。过去十年中,全球对铜消费增长为2.27%,而中国的贡献为2.58%,换言之,没有中国的话,全球是负增长的。至于再生替代矿产金属,长远来说会成为主流,但需要到一定的发展阶段,中国至少十年二十年达不到这个水平。而且再生金属依托于废旧金属,中国十年前进入大量消费阶段,循环周期尚不能支持再生金属的大量出现。因此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矿产金属紧缺的补充,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替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