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航
或许有点意外,在这个财富大量蒸发的年份,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商品,利润却在回升,比如吸管。
一根闪着荧光的彩色吸管,平均售价约8厘。平均每卖出100根吸管,楼仲平才可以赚到8分钱。
去年这个时候,这肉眼难辨的8分钱利润,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涨价、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的重压下,差点就像一根头发丝似地崩断。楼仲平领导下的双童——这家位于义乌的全球最大的吸管生产商,度过了1994年创办以来最艰难的时光。
而今天的金融危机,却让这8分钱再度复活。
“自从去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的社会成本下降了60%。”楼仲平说,如此大幅度的“减负”,使得在外需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吸管的盈利水平反而好于去年。
如今,楼仲平的订单已经排到几个月以后。一辆辆满载吸管的集装箱车驶出厂门,经过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附近的雪峰路,驶往宁波的港口。目前,双童的产量约占世界吸管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吸管大王”并不是唯一的幸运儿。最近一个月,雪峰路又开始堵车了,为加班验放集装箱车辆,这里的海关关员有时要忙碌到深夜11点——在过去一年里,这条被赋予风向标意义的马路曾一度冷清。
据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统计,3月份以来义乌小商品的报关单数为2.7万份,同比增长9%。在全国外贸3月份出现两位数降幅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数据。
“这说明,外贸企业的问题更多来自金融危机以外。”4月23日,浙江外经贸厅下属的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事实上,出口企业遭遇的危机,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发生。而转机却恰恰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到来。危机发生后,原来针对出口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相继恢复,多个出口行业的龙头企业近期生存状况正普遍好转。
社会成本节省60%
在已经持续了15年的微利生存中,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对这本财务帐已稔熟于胸:在一根吸管上,原料成本约占50%,劳动力成本占15%~20%,设备折旧等费用在15%左右,其他开支约占5%,剩下10%的利润。
“我们的生死不仅仅取决于原材料,也不取决于劳动成本,而更多取决于社会成本。”楼仲平说。楼所指的社会成本,包括退税、商检、税收、信贷、劳动力政策、加工贸易政策、汇率等等。在义乌商人看来,这些和政策联系极其紧密的变量的叠加,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金融危机本身。
自金融危机以来,楼仲平感受到的最直接的收益,来自出口退税。
经过自去年秋天以来的几次出口退税上调,吸管行业的出口退税已由去年同期的5%上调至现在的13%——这意味着,那8分钱的利润发丝上的成本负荷减轻了8%。
另一利好来自人民币汇率的趋稳。2008年7月初时,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86左右,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5%左右。受此重压,双童将大多数订单的周期缩短到1个半月以下。周期在3个月以上的订单,通常会被要求拆成两次下单。金融危机让人民币升值的车轮停了下来。自2008年7月至今,人民币汇率稳定在6.82?6.89的区间内。2009年4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收于6.8273元。楼仲平表示,按照目前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利润减少2%左右的普遍说法,双童近期因汇率节省的成本高达10%以上。生产饮用吸管的原材料是聚丙烯,一种由石油提炼而成的热塑性树脂。两年前的2007年7月,吸管行业被列入商务部、海关总署宣布的近2000个商品税号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这使得双童的加工贸易订单无法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金融危机后,加工贸易限制政策出现松动,双童得以从国外进口聚丙烯原料。而就在这时,金融危机也帮了另一个大忙——受危机中油价暴跌影响,聚丙烯价格由2008年一季度的1.8万元/吨跌至目前的1.1万元/吨,最低甚至只有6000元/吨。而国际市场价格更为低廉。考虑到国内外市场聚丙烯的差价,双童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节省了10%~20%。
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变化,来自商检规则。
按照原来的商检规定,每批出口货物都需要经过商检,根据楼仲平的测算,在5个月当中,仅商检费用就花去双童100多万元。“重复商检加重了企业负担。”楼仲平表示。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鼓励出口,商检标准放松,改为每三个月抽检一次,楼仲平因此又节省一大笔费用。
从2008年9月开始,央行先后4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由7.20%降至5.31%。
按照银行的信贷投放惯例,对于受市场影响较大的出口企业,通常需要在这一利率基础上上浮20%~30%。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央行多次要求银行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出口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交通银行宏观经济研究员刘能华说,“对于一些资质良好的出口企业,银行通常只需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调10%即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双童这样出口企业的信贷成本明显得到降低。
此外,部分具有产业升级前景的企业还获得了政府的补贴。今年义乌市将新增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150亿元,除了原有的扶持资金,义乌市政府还设立了5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用于企业技改贴息。
“所有这些折算下来,因为各种政策叠加,我们的社会成本总体上减少了60%。”楼仲平说。
问题来自金融危机以外
一根吸管在金融危机前后的经历,在众多中国出口制造行业中都有相似的版本。比如,当美国人开始明显放缓更换新衣的力度时,中国在美纺织品中所占份额却在增大。
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在美国的纺织服装市场份额就开始出现下滑,由2007年上半年的28.07%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27.49%。
而在危机爆发后,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反而扭转颓势。到2008年11月份,中国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的份额甚至创出54%的新高,其出口跌幅明显低于越南、印度等国的竞争者。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分析,这样的成就和国家的出口退税等利好政策有着重要的联系。“一旦中国对出口企业的政策再次宽松,中国制造的优势就重新释放。”
制鞋业那边也传来了类似的信号。温州鞋革协会公布说,温州市鞋革行业2009年3月份单月出口总值1.81亿美元,同比增长26.63%。“今年以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基本稳定,特别是领军企业的发展势头反而变快了。”温州鞋革协会的办公室主任吴圭圭说,比如巨一集团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63%;金帝鞋业今年逆势新增了两条流水线,员工数量由去年的4000多人上升到6000多人。
领军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后,产业升级的步伐开始加快。吴圭圭表示,去年以来,温州有20%的中小鞋企倒闭或转移。整个鞋革行业的兼并重组势头明显加快,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在吸管行业这边,由双童负责主要起草的《聚丙烯饮用吸管》、《塑料奶瓶》和《奶嘴》共三个国家标准刚刚于2008年年底获得国家通过。这标志着义乌开始出台其历史上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小商品国家标准。
新标准的推出改变了上述行业生产企业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为我国相关行业企业的产品质量整体提升和产业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10年以前,双童甚至连条形码都不知道是什么。
“在2008年初最困难的那段时间,企业连生存都有问题,哪里谈得上产业升级?”楼仲平说,浙江企业界普遍认为,产业升级需要一个相对缓冲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