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君
一、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我国的传统物流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主要是以行政区划建立的各国营储运企业,它适应了当时“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的货物储存和运输,而改革开放后我国消费市场的顾客需求已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了适应顾客需求的重大变化,从商流渠道发生了大规模改组,也带来了物流渠道的重组,其结果是在商流领域出现了多级经销制、多级代理制、多级代销制及配送制(配送制度被视为具有商流功能的一种流通形式),物流领域则出现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为客户提供专门的物流配送服务机构。传统的储运企业所提供的简单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重组中逐步被集成化、系统化与增值化的现代化物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对传统的储运企业提出了挑战,以期占有更多的国内物流市场。
从传统物流渠道的角度来看,商流是从制造商经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流程,与之对应的传统物流则是从制造商经储运企业到批发零售企业再到消费者这样一个流程。现代物流同传统物流相比突出特征表现为: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服务系列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目标系统化;物流经营市场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组织网络化。衡量现阶段的物流发展水平,应以上述“八化”作为一个基本的评价指标。
什么是现代物流?概括地说:
第一,现代物流是囊括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的全过程流通;
第二,现代流通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全开放流通;
第三,现代流通是涵盖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流通;
第四,现代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相对分离,并在一定结点上连接的流通。在传统的流通方式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是合一的,现代物流由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实现了这四流的相对分离。由于技术的支持,商流、信息流、资本流效率大大提高,交易成本有效降低甚至接近于零。但是物流不可能被减化,因此现代流通最重要的交易成本就是物流的成本,最主要的占用时间就是物流的时间。
第五,现代流通是以消费需求为起点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以消费需求为起点就是说需求创造了物流量。所以,在研究所有流通问题和物流中心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市场对物流的需求,现代物流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区域和地方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现代物流是我国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现代物流产业也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支柱产业。
第六,现代物流是对国际贸易的巨大支撑。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国际物流量,现代物流由于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如果说全球化的推进靠的是各国经济加速发展,那么现代物流就是融合的连接剂。加快我国传统物流的现代物流转型速度,推动物流产业新一轮革新,实现新世纪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形成已成为目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业转型面临诸多问题
尽管近期我国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一个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期,物流总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与现代物流“八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二是物流企业内部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虽然国家财政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每年投资额达到了GDP的5%,但由于“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影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运输网络密度分别为1344.48/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每人,分别只相当美国19.6%和15.8%、德国的9%和15%、印度的24.9%和48.3%、巴西的71.3%和88%。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使得我国交通运输矛盾异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运输线路里程少、密度低、运输负荷大、运力紧张、陆运“瓶颈”制约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分布不合理,54%分布在东南沿海,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虽然近几年政府加大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落后现象一时无法彻底改变,这一切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应用和开发。
在物流行业内部也存在物流设施落后的问题。我国物流业所拥有的一些设备和设施,有多数是上世纪20~60年代兴建和配置的,大部分设施已经陈旧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作业的要求。物流行业内部设施建设的落后直接导致了物流运输和仓储存管的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化作业程度较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单元操作、购货、运输、装卸、制单等操作许多还由人工完成,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库存成本高给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浪费。
2.物流技术落后
突出表现为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落后。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不仅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硬技术,如流通加工技术、包装技术、物品标志技术、物品运输技术,也包括软技术如物流规划、物流设计、物流策略与评价等物流解决方案,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应用,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GIS、 GPS、 EDI、 EOS、 barcode等。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运用水平。即体现在硬技术方面的建设应用不足,更突出表现为软技术方面的严重滞后,许多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在物流设施上投资不够,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储运企业面临严重的设施老化、物流作业手段落后问题,致使物流作业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十分落后,还不能满足商家追求快速反应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增值服务的要求。据资料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处理水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
3.物流资源利用率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物流设施,经济体制转轨后由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部分企业仍在盲目发展物流设施,这种“大而散”、“小而全”的物流布局,不仅阻碍了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大量资产的闲置和资金浪费,不符合物流行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以仓储业为例,我国仓储业的工地、仓库等资源丰富,并有长期从事物流业的基础和一定客户群,但仓库的年均吞吐次数仅为3—4次,利用率极低。
据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结果显示,物流设施利用率低,物流供给企业不能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例如汽车回程资源严重限制,回程空驶车率达37%,库房利用率为79.1%,铁路专线利用率只有54%等等。
4.物流发展观念落后
由于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体制和观念束缚,物流理论一直未受国内企业和学者的重视,目前还处在介绍接受国外先进物流理论时期,缺乏理论创新和突破还谈不上物流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和体系化。这些都促使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中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市场意志、服务观念,质量意识淡薄,不能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来施行物流运作,导致物流企业的作业效率低下,运作成本过高,资源浪费严重。
除了观念落后之外,我国物流还面临人才奇缺的难题。由于长期以来的“重物质生产轻物质流通”的思想影响,国家对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培养都不够重视,物流教育水平落后。在全国高校中设置物流专业或开设物流课程的仅占总数的1%,硕士生教育刚起步,博士教育还未开始。除了教育性开发不足外,还有国家物流政策滞后等其他企业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导致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级人才如物流经理更是奇缺。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占7.5%,这一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老化等现象。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资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目前外资企业需要的物流经理人才日益增多,但北京人才市场上符合要求和条件的物流人才却是凤毛麟角。
三、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思考
根据以上对我国物流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我国物流业落后的原因主要源于两点:一是体制性障碍;二是粗放性经营。解决体制性障碍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而解决粗放性经营的问题,除了政府必要的宏观调控外,更重要的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笔者认为,发展我国现代物流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实施努力。
1.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首先,协调政府管理职能,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点很重要,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次,要打破垄断,减少政府干预,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再者政府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为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运行平台。还有,推进物流产业标准化进程很重要,这点欧盟各国做得很好,值得我国推荐。他们主要做法是:第一,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通用性标准,例如统一托盘标准、车辆承载标准、物品条码标准等以保证物流活动顺利进行。第二,针对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空气清洁法、综合环境责任法等。第三,支持行业协会对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如欧洲物流协会制定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标准等。最后,政府制定必要的多向型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业发展,并且支持物流知识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加快物流现代化的进程。
2.推动物流技术现代化
首先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应由各级政府充当投资主体,实行政府“搭台”企业还借的办法来发展我国物流产业。政府要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其次要提高物流装备现代化水平。面对入世和发展现代物流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重视物流装备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一方面也要支持和资助科研工作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强应用性物流装备的开发和利用。再者,要用信息技术改造我国物流行业,现代物流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发达国家现代物流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商用化开始信息技术就被广泛应用到物流领域,时至今日,无论从信息技术应用深度还是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信息手段,第三方物流都已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一个及时、高效、反应快速的物流网络,相比之下,我国还处在现代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起步阶段,因此加强物流信息化技术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当推动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企业行动建设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两者形成合力,更快地加强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
3.推动物流管理现代化
首先要改变落后的物流管理理念,要认识理解现代物流的几个特征:(1)现代物流以实现顾客满意为首要目标;(2)现代物流管理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标;(3)现代物流强调的是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4)现代物流管理重视效率更注重效果;(5)现代物流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商品供应链。同时,要加强物流人力资源开发,导致物流企业人才缺乏的原因既有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另外,物流管理理念落伍的原因,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教育性开发不足。即国家缺乏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由于长期以来“重物质生产,轻物质流通”的思想影响,国家对物流人才培养不够重视,物流教育水平落后,在整个行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也有自身问题导致企业人才外流,如物流企业待遇偏低,技术人员不愿进入此行业,物流企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职工的后教育投入过少等,都是造成人才短缺的原因。
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需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开发,政府应促成多层次、多样化物流教育体系,形成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规范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创办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物流企业实施人才资源开发则应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进行,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并重点加强对企业内部现有人才资源合理开发,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外部高级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以弥补不足,壮大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