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017 新疆乌鲁木齐温泉疗养院 刘 艳 李书群 李晓勤
162例维吾尔族人全血黏度低切值测定结果分析
830017 新疆乌鲁木齐温泉疗养院 刘 艳 李书群 李晓勤
近十几年来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疾病中的头号杀手,40岁以上人群5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1],对社会、家庭造成严重的危害,带来沉重的负担。在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中的低切值(1S-1)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低切值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液流动性减弱,使微循环血液量灌注不足,导致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笔者对2008年来我院体检的162例维吾尔族人的全血黏度中的低切值做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维吾尔族人群全血黏度状况,结果分析如下。
1.1 仪器 北京赛科西德SA 56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
1.2 试剂 该公司提供的质控液和清洗液。
1.3 样本 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162人,早晨空腹抽静脉血5 mL,肝素钠抗凝,4 h内测定。
1.4 方法 将162例体检者按性别不同分成男、女两组,再根据年龄段分成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3个年龄组。使用赛科西德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体检者样本全血黏度低切值,测定前先做质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质控均合格,然后再做待测标本。
表1 男、女各年龄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值均值()与参考值比较结果
表2 男、女各年龄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值均值()组间比较结果
表2 男、女各年龄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值均值()组间比较结果
比较组 男性女性()之差 q值 P值 ()之差 q值 P值30~与40~ 0.56 1.4 >0.05 0.43 1.138 >0.05 30~与50~ 0.42 2.0 >0.05 1.29 2.698 >0.05 40~与50~ 0.98 4.67 <0.05 1.72 3.620 <0.05
3.1 男、女各年龄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值与参考值比较经过t检验,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男、女各年龄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值均高于参考值范围。
3.2 男、女各年龄组间的全血黏度低切值比较
3.2.1 男性各年龄组间的全血黏度低切值比较男性全血黏度低切值3个年龄组间两两比较,经过q检验,40~49岁年龄组与50岁以上年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两组间全血黏度低切值有差异。再通过t检验,P<0.05,表明40~49岁年龄组全血黏度低切值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
3.2.2 女性各年龄组间的全血黏度低切值比较女性全血黏度低切值3个年龄组间两两比较,经过q检验,40~49岁年龄组与50岁以上年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两组间全血黏度低切值有差异。再通过t检验,P<0.05,表明50岁以上年龄组全血黏度低切值高于40~49岁年龄组。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各年龄组全血黏度低切值都高于参考值范围,其中男性40~49岁年龄组增高显著,女性50岁以上年龄组增高显著。笔者认为此结果可能与少数民族风俗和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维吾尔族饮食以牛羊肉、奶茶、馕、抓饭、肉汤、甜糕点为主,粗纤维蔬菜类较少,体型以肥胖型居多,诸类因素均易造成全血黏度低切值增高。其中40岁以上的男性,因其工作关系社交应酬活动多,免不了多饮酒多食肉。女性50岁以上户外活动少,运动量少,加上高脂多油,脂肪过剩易发胖,均造成代谢紊乱致全血黏度增高。
红细胞聚集性的改变使血液黏度逐渐增高,这些因素与脑卒中、冠心病、心梗、脑梗、肺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周围血管病都密切相关。因此定期检查血流变,使许多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预防疾病或减轻并发症的目的。在此特别强调维吾尔族同志一定要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方面引起重视,选择现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己对社会都是有益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1]沈漪萍,江泽友.116例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药杂志,2005,5(3):256.
2008-12-31)
1005-619X(2009)10-09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