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成长记录袋的建设

2009-11-05 08:54蒋学刚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版块笔者评价

蒋学刚

成长记录袋评价即档案袋评价,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评价方式,属于质性评价范式。它是以收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作品与现实表现为判定学习质量的依据,融教育、教学、评价于一体的全面客观的资料档案,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对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封面设计的童趣性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直观、形象,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用一双懵懂好奇的双眼,探寻着身边的世界,敢说敢做,敢想敢试。在设计成长袋封面时,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着重突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特点。

第一版块:赋予成长袋人性化的主题名字“雏鹰起飞”,寓意着小学生像小鸟一样自由、快乐、健康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茁壮成长。字体是镂空的,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涂实,表现他们生活的多彩斑斓。

第二版块:个人简历。介绍自己的姓名、生日、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第三版块:创作园。这是一片一百平方厘米左右的自由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他们特有的想象,(家长可以参与)运用双手去创造性的布置。

第四版块:心灵独白。学生写自己的理想。此版块的设立,主要是探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深入发展,他们人生观的变化和价值观的取向。

第五版块:老师寄语。激励性的语言可能伴随着学生的终身发展,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他们奋勇争先的意志。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笔者设计出不同的寄语:“聪明可爱的××,你真棒!”“小胖子,你的字真漂亮!”……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呼唤,鼓舞。”充满童真童趣、富有浓厚个性色彩的封面设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活他们的创造意识。

二、作品选择的价值性

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质性作品,用以展示他们的成就和进步,所选择的作品应该能够反映他们发展的情感经历,即学生认为最满意、有较高价值、对他人有启迪意义的作品。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选择作品:

1.学科内容的作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笔者就有针对性地预设一些作品范围。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月学习,完成了汉语拼音教学,笔者设计“我能用拼音写几句话!”“这个拼音字母我写得真棒!”结合识字设计“我认识的字真多!”根据阅读设计“我看了______课外书。”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要的是提供了学生选择作品的素材。

2.一般性发展作品。小学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一般性发展作品能够很好的予以体现。在这方面,笔者主要以主题的方式呈现。如“同学之间”、“学会自理”、“巧手创造”等,通过“××还要努力”、“我做到了______”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个性发展的作品。加维纳教授的“多元智能说”中提出人的八种智能,而且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一样的。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强项,也为使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笔者在成长袋中特别注重筛选学生个性发展的作品。如“我最得意的______”、“我喜欢______”等。为了配合学生选择作品,笔者把教室的黑板报布置成“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日记”、“音乐欣赏”、“古诗文擂台”、“朗诵稿”六个展区,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创作的空间,为他们智能强项的发展增添“助推力”。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成长记录袋收集作品不是目的,及时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它根本。实践过程中,笔者应用各种评价方法与学生一起回顾、反思,发现他们的优势领域,指导他们不断改进不足之处。

1.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创作兴趣。学生是成长记录袋的主人,他们在作品的收集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情感。笔者在批阅的时候,通常让学生对作品进行阐述,如“为什么选择该项作品,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激励学生在自我反省中追求进步和树立信心。学生在笔者的赞赏以及对作品的精益求精中,体验到了作品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双向的、互动的、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

2.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合作意识。同一班的学生年龄相仿,生理发育的差异不大,他们能够站在同一个起点审视其他同学的作品,评价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具有说服力。学生作品评价过程中,笔者很关注学生之间的评价,通常会有意识地选择某项作品展出,让作者与其他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在相互评价中交流,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增强同学之间合作意识。学生的多向互动也使笔者进一步了解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发展。

3.教师主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记录袋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成长记录袋建设成功与否,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主动中肯的评价对学生有指引、激励、教育的功能。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就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或否定,评价不当会影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信心。所以,每次评价笔者都带着欣赏的心情,慎重揣磨学生作品收集的意图。对学生的每项作品,均贴卡通图片或小红花予以肯定的褒奖,错误的或无价值的作品也是委婉的指出。如“这道题错了,动动小脑袋,老师相信你能做正确。”“这项作品,老师认为可以让它从雏鹰起飞里走出来。”……欣赏着学生成功与进步,呵护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家长参与评价,关爱学生成长。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成长记录袋的建设,父母的参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发挥家长的作用,笔者专门设计了“孩子成长卡”,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对他们收集作品的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定期邀请家长围绕学生在家学习情况,收集、创作成长记录袋作品时动人故事,或者对笔者在这项活动中的要求和希望进行交流研讨。家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拓宽了笔者的教育教学领域。在参与过程中,家长学会了教育子女的方式与途径,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孩子的学习,更加关爱孩子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独特性。”成长记录袋的建设过程,全面清晰地记录着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即是唤起他们个人独特性的过程。学生全程参与,学会了欣赏自己与他人的进步与成功,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客观、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源。

猜你喜欢
版块笔者评价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