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鸣苑
目前,从总体上看,企业还缺乏对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对预算管理体系的定义还仅局限在预算模式和内容体系方面,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把握,也缺乏对预算管理体系的构成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整合。本文拟结合我国企业的实践,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性建议。
一、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目标脱离企业战略目标
多数企业因为预算只是对预算年度内的经营事务做出安排,具有相对的短期性。但为了使预算兼顾企业长短期利益,需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
2预算管理被视为纯财务行为
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致很多企业都认为预算只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
3预算编制内容不完善
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只涉及损益性财务预算,有关资本性支出预算及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并没有引起企业应有的重视,缺乏资产负债预算、资本支出与现金流量预算的整合,缺乏严密的逻辑关联,不能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预算重编制轻执行
编制预算时轰轰烈烈,但执行时却走过场。预算管理出现“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没有把重点放在日常的跟踪和调控上,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5预算松弛现象普遍
预算松弛主要表现为预算执行者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低估收入或高估成本,故意夸大预算的完成难度,因而,达不到预算管理的真正目的。
二、新形势下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1衔接好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
首先,要把预算目标作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中的第一要素。从形式上看,预算目标表现为由多个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但从本质上说,预算目标应是企业战略目标的体现,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战略管理,一定时期内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衔接预算与企业战略的关键在于预算目标的确定。为使预算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在确定预算目标时应该从目标的导向性、目标的可操作性、目标的层次性、综合运用远景目标等方面予以考虑。
2进一步提高预算信息质量
一个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应建立在信息充分、预算指标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并经过科学的编制程序,在企业的各级部门经历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编制过程。从某个角度讲,参与制预算就是上下级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换过程。预算相关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成败。因此要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质量。企业应将预算管理进行电算化、网络化管理,借助先进的信息及网络技术,将企业的全部数据处理都利用计算机进行。预算的编制、调整到控制、考评都要通过网络完成。这样,不仅能大大节约企业的运行成本,而且数据能够及时更新,也便于企业管理层实施实时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功用。
3预算管理要注重全员参与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因此,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使得企业全体员工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过程,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真正实现企业全员参与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全面达成。
4处理好预算管理与现行管理流程之间的关系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而部分企业现行的管理办法或沿袭的处理流程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要处理好预算管理与现行管理流程的关系,就需要在两者磨合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对于原有管理体制链条太长,流程不畅的事项,以预算为起点来推动其他管理流程的改进,根据预算管理实际达到的水平制定可行的过渡方案,逐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也通过明确各责任中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促进相关职能主管部门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5建立科学的全方位考评制度
考评阶段是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将对整个预算运行情况进行最后总结,并给予相应奖惩。考评阶段如果能够正确发挥作用,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应扩大考评的范围,不能仅仅对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差异分析,应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对编制与调整也同样要奖惩严格分明,以提高这两个阶段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