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军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
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儿滑落。但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
爱迪生没有责备这名学徒。过了几天,爱迪生和助手们又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制作出一个电灯泡。做完后,还得有人把灯泡送到楼上去。爱迪生连考虑都没考虑,就将它交给了那名先前将灯泡掉在地上的学徒。这一次。这个学徒安安稳稳地把灯泡拿到了楼上。
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呢?万一又摔在地上怎么办?”爱迪生回答:“原谅不是光嘴巴说的,而是要做出来的。”
原谅是做出来的,多么简单而又深奥的哲理!很多时候,人们面对他人的过错。嘴上说着原谅,内心却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有一天揪住他的小辫子。让他吃不了兜着走。成人间的纠葛自不用说,单说师生之间的琐事,而且还是最近发生的。
那天,我在学校值班,一个男孩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说是值班老师让我去一趟。我问他什么事,他说值班老师和学生在教室里吵起来了。我让他回班里,同时捎上一句话:让吵架的孩子到工作处找我。不久,男孩跑来告诉我,说吵架的孩子不肯上来,还说不认识工作处。其实,听到这一句时,我怒不可遏,且不说他和值班老师在课堂上吵起来,单凭他说不认识工作处,我真想跑下楼,逮住他问个究竟。但还是忍住。我知道老师不能动怒,更不能在孩子面前动怒;任何一位老师被学生惹怒,都是不明智的举动,也是无能的表现。
就在我准备下楼问个明白时,值班老师拖着一个女孩走到我跟前,怒气冲冲地喊道:“她从上课就开始讲话,制止也不听。”“不是我讲的,不是我讲的!”女孩连忙辩解道。“那么多同学都听到了,还敢狡辩?原谅你了,还讲。真不是东西!你再讲讲看?!”值班老师面红耳赤。怒目圆睁,声音如雷,一只手高高举起,似乎要做出什么动作。我赶紧让他回去继续上课。临走之前,他依旧喋喋不休地说:“这是什么班,纪律差死了!”说完狠狠瞪了她一眼,眼中满是怨恨,而后拂袖而去。
值班老师刚走,女孩便失声痛哭,流泪满面,断断续续地说:“老师,我只在课前讲了几句,他说我没听,后来我问同桌一个问题,他硬说我捣乱,还让我滚出去。”事情很简单,先是女孩讲话,老师制止失败觉得丢面子,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正好女孩讨论问题,于是便抓住不放,实施自己的计划。谁知孩子不服气,进而演化成激烈的矛盾冲突。如果值班老师一开始就原谅她,如果值班老师按既定事实说话,也许问题就不会这么严重。
等女孩说完,我问了三个问题:因她而使班级蒙羞,对不对?因她而使老师、班主任生气,对不对?因她而影响同学、自己学习,对不对?她停止哭泣,低下脑袋,连说不对。我让她回班里,先跟值班老师道个歉,而后认真学习。她点点头,她转身离去,丢下一句:“谢谢老师!”
谢我什么?其实我只做了一些简单的事情。我只是原谅孩子。原谅她的过错,包括顶撞老师,包括上课讨论问题。退一步讲,这些也不是问题。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告诉值班老师,别往心里去,别忘了他们还是一群孩子,其实也告诉他,原谅是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