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现策略

2009-11-04 02:32杨守国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师生主体情感

杨守国

课堂的生命在于互动。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以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审视课堂教学,从而为课堂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在这种“动态生成”的“互动式”课堂中,教学的本质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双边、多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而师生关系则完全是一种民主平等、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一、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

1课堂的含义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首先,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具有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这就决定了课堂的内容——教学活动同样具有不可逆性。其次,课堂又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在这里,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共享对方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2课堂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问,借助语言、文字等进行的交互活动和交互影响。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开展主体性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主体性教学的手段。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沟通、理解与对话,对其共同的课程文本达成共识,从而实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与经验共享。本质而言,这种互动不仅是一种教育关系,更是一种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它强凋师生间直接交往的相互性和积极反应的主动性,以及通过交往互动所达到的互惠性。对教学而言,交往互动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互动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互动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一同撞击成长,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这种视课堂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交往,是合作、共建、共享,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的新课程理念,无疑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是对历史上众多课堂理论的超越,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课堂师生互动的前提与条件

1民主与平等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和参与者,区别只是在于教师是“教授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而存在,为学生的成长而生活和工作,教师是为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而发挥着“教授主体”作用的。两个“主体”都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和完整意义的生命体,他们都需要自主自尊,也需要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因此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积极、融和的师生关系。如若双方有任何一方只是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而压抑和束缚对方的自主性,那么都将会影响师生互动的基础与成效。特别是教师要牢固树立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相信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视学生为发展的人、独立的人、独特的人,教学中千方百计给予学生能够享有的权力、能够参与的机会,努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倾听与理解倾听是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对话与交往的一种态度,也是实现课堂师生互动的一种能力,是真正尊重和理解生命内涵、平等接纳对方的条件。我们必须坚决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知识权威”与“话语霸权”,多方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那些源于鲜活生命的个性见解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堂师生互动必须以理解为前提。课堂教学就是促进师生间不断地达成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教师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人格与自由,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理解教师,学生不仅尊重和接纳教师的才情学识、个性品格,而且理解教师的意图,动机、情感和态度等;同时,二者就某一课堂文本、教学内容还要达成共同的理解,师生不仅要理解知识、理解他人对知识的解释以及他人为何对知识作如此解释,而且还要在对教学内容的共同解释中实现进一步的理解。

3对话与交往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因此,对话与交往完全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课堂互动的师生关系已不再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被认识、支配与被支配、“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整人格的共同主体,平起平坐,进行民主对话与交往的“我——你”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投入,相互包容,真诚地倾听、对话,积极地互动、交往,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展示聪明才智、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使教师不断超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使师生一起共同追寻主体、追寻个性、追寻生命的成长。

三、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1精心设计增强互动的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应给课堂师生互动预留下足够的时空以及进一步拓展课堂的契机。首先,可以设计诸如求异性、发散性问题等,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辩论、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假设与验证等,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思路、材料、策略以及方法的选择等等。这种充满悬念与变化的课堂,就会使教师的教育机智与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多种形式多种层级的互动。其次,应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以丰富互动内容。这种生动鲜活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兴味盎然,情感体验丰富,对话交往积极,而且可以使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我,逐步实现知识与文化、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人性的和谐完美统一。

2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情感乃人际互动的重要成分,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基础。教师要努力以个人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素养吸引学生,真诚地热爱学生,无私地关爱学生,热情地帮助学生,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培育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典型示例、情景再现、渗透迁移等多种方式以及生动风趣的语言和丰富传神的表情,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最终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3努力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也是可能出现各种变化和意外的不断变动的过程,诸如学生突发的奇想、非凡的疑问、一丝情感的变化、颇有价值的辩解、出乎意料的讨论等,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些要素,及时重组课堂信息,优化课堂结构,调整互动策略,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也才能精彩不断。其次,必须树立失序、变通、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任何教学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都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读和诠释,进行新的理解和界定,因此,我们所追求的教学过程就不应该是永久的平衡,也不应该是一味的有序,而应该是失衡后再平衡,无序中再有序,㈨而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就会为师生互动增添广阔的时空。

4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能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的有效方式。在促进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构成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从而扩充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活动内容。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产生自信心、责任心以及集体意识、协作意识与奉献意识等,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生命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发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相互启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地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5多方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时,课程就已经不再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因此,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已成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的首要原则。学生一旦真正走向“主人”(体验的主体),走向“生活”(体验的情境),走向“活动”(体验的方式),走向“感悟”(体验的境界),那么他的整个身心就会被激活,他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就会被激发和改善,课堂师生互动自然会步入理想之状态。

猜你喜欢
师生主体情感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麻辣师生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