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府与媒体、公众的和谐发展

2009-11-04 08:04李佳衡
科技传播 2009年18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媒体公众

李佳衡

摘要 从三个层面分析现在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探讨政府、媒体、公众怎样共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让媒体、公众介入社会秩序和管理,通过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反映公众的心声,有利于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政府、媒体的事情,更是全体民众的义务。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社会日趋和谐、成熟、理性的体现,更是妥善解决和应对危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政府;媒体;公众;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B2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5-0010-03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把社会比作船,公众好比是水,政府好比是舵手,而媒体便是船桨。政府和媒体必须以公众为基础,一切从公众的利益出发,没有公众,政府和媒体将难以航行。当遇到“风浪”(各种危机)时,政府要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依靠公众的力量共同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1 正确认识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关系

1.1 政府与公众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政府建设的理想模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以公众为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取向。也就是说,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政府,应该是尊重公民权利、为公众着想的政府,应该是按照社会公众需求与呼声而进行科学决策与制定政策的政府。公众是政府施政的基础。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所拥有的自由权利中包括言论的自由,这是公民享有言论表达权的法律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公民享有依法表达意见和意愿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通过媒体将国家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报道,公民可以就管理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公开发表意见,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

1.2 政府与媒体

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应该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媒要表达党的意志,向人民群众负责任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重要决策,正确引领社会公众舆论。作为人民的喉舌,大众传媒必须重视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帮助党和政府倾听人民群众真实的声音。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当今的媒体已不再只是宣传的工具,而是已成为信息的呈载,是公众的一种需求。政府与媒体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沟通合作的关系。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域传播,使媒体形式向多元化发展,政府改变以往惯性思维模式,变革“宣传工具”,媒体立体式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政府阳光行政政务公开的进程。现在,政府已在积极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主动与媒体联系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设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于是,有了记者在场的更多的“听证会”,有了政府的“顾问团”,文件的传送也不单单通过政府逐级下发,网上就随时可以查阅,还可以发表个人的看法。同时,电视里可以看到政策制订的过程,报纸上刊登全文可以进行相关解读。媒体像一把放大镜,把政府的工作细节展示给了公众。公众获得了知情权和自主权,从容的参政、议政、进言、纳谏,为政府出谋划策,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和谐发展。

1.3 媒体与公众

现代社会,媒体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我们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即真实世界和媒体世界。在真实世界里,人和人之间、人和环境以及事件直接接触。但大多数人感觉真实世界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从真实世界中获得所有的经验和信息。为了获取这些体验和信息,人们建构了媒体世界。媒体强调新闻真实性和与客观事实的符合性。马克思所说的“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新闻原则,强调的正是新闻的事实性,新闻必须完全立足事实、引用事实,并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判断。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这就决定了事实性是新闻媒体最重要、最突出的特性,也是新闻传播主体对新闻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

2009年新闻报道事例:1)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6日电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2)卫生部通报,7月6日18时至7月7日18时,我国内地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4例;3)新华社7月7日讯,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发布《关于对2009年高考招生中少数民族加分问题处理情况的通告》,明确表示取消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的录取资格;4)莫斯科当地时间6日13时20分,美国总统奥巴马乘专机抵达俄罗斯,正式开始了他被寄予厚望的“重启”美俄关系之旅。

通过以上新闻报道的事例,公众可以通过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新闻信息,广大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随着全民素质整体的逐步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讲是好事。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政府既服务公众,又管理公众;既影响着媒体,又受到媒体的监督和制约;媒体既引导公众,又要反映和代表公众的心声。媒体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到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社会稳定因素的关键所在。

2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互动推动民主进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方针。政府的职能就是为公众服务,关注民生,解决公民的生存和社会全面发展问题,每个官员都应自觉履行的职责。一些来自人民群众的批评,是公民切身要求的反映,大多数都有积极、建设的意义。在网络时代,公众使用网络行使表达权,可以直接、全面、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公众参政的最好形式,也是政府求之不得的执政资源。衡量政府服务质量的标准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通过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反对的意见,是构成执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政府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标尺。新闻媒体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及时报道新闻信息。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真实地报道出来,快速地将新闻信息传递并呈现在公众眼前。各种重大新闻、事件、事故、灾情、疫情等在第一时间让公众知晓,这既是媒体的工作与职责,同时也是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高度民主与政务公开的执政能力的真实体现。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近几年来,网民、政要通过网络进行参政议政且日趋活跃。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有: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之际专门来到人民网,通过《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胡锦涛总书记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尽管这次与胡锦涛总书记的对话时间短暂,但意义非凡。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务实、亲民的作风,深得网民的喜爱,于是有了众多胡、温的“粉丝”,称为“什锦八宝饭”。2008年9月4日,人民网时政频道特别制作的“什锦八宝FANS圈”正式上线,成为去年中国互联网的一道风景。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开通时政专栏,围绕网民关心的话题,邀请国家部委有关领导、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进行在线访谈。公众通过网络把自己的问题和困惑直接传递给政府官员,实现现场提问、现场解答。此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各种方式与网民对话,其中包括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通过奥一网发布《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通过东方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去年提供省委书记与网民交流平台服务的新闻网站中,浙江省在线的规模最大。以上网络实况,使得“网络问政”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新名词。

3政府、媒体、公众共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经历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许多不和谐因素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腐败现象、收入差距、城乡差别、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下岗失业人员安置问题、环境污染、国有资产流失等等都是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问题,这些都不是在短时期内可以解决和消除的。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社会日趋和谐、成熟、理性的体现,更是妥善解决危机达到高度和谐的关键所在。

1)从政府角度来讲。政府应深化完善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公众参政议政的新渠道,进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扩大公民知情权、推进民主进程。在政府与媒体、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上宜采用“疏导”的方式,而不是“堵截”的方式。政府要通过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开放式决策制度等,让媒体、公众介入社会秩序和管理,通过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反映公众的心声,有利于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2)从媒体视角来讲。政府、媒体和公众是社会中的三个关键因素,政府与公众之间往往通过媒体来沟通,作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其作用尤为突出。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修养;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要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要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要正面宣传为主,负起社会责任;要讲究宣传报道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唱响和谐社会的主旋律。新闻媒体的真实性,是根本出发点,媒体的根本宗旨是让事实说话,不要为了“轰动效应”,给新闻“穿靴戴帽”,应让新闻以“原生态”跟公众见面。媒体的使命不在于“影响”今天,而是“记录”今天。从服务对象来看,媒体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要为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大多数人民服务,避免“嫌贫爱富”的倾向。从报道的内容上看,要真实、理性、客观、积极的报道社会内容,避免政治导向错误、炒作绯闻怪谈、扩大负面报道、充当西方媒体传声筒、庸俗低级、知识含量低、价值观念模糊等倾向为内容的报道。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应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诸于众,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设起一道沟通的和谐桥梁。通过媒体这道桥梁,公众可以更多地了解政府、理解政府、信赖政府,这样便民意顺、民心聚,政府各项工作也就有了积极的推动力。

3)从公众视角来看。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政府、媒体的事情,更是全体民众的义务。信息时代的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传媒的选择、利用,对媒体内容的鉴别、判断和参与,关系到人们生活的质量。特别是各级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媒体能否充分履行其职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鉴于此,提升全体人民的媒介素养,也应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提上日程的事情。另外,互联网时代将人、信息、媒介整合为一体,实现了人类跨时空、平等、普遍地沟通的梦想,让普通民众拥有话语权。可以无限制满足人际的交流和心理的需要。2007年两会设立了“我有问题问总理”栏目,短短几天内,就吸引了12万网民竞向倾诉、提问、谏言。今年两会,台网一体,多媒体同步立体化报道,国家各大媒体、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开设专栏,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高达几十万条。让百姓的声音能够进入国家最高决策层,使公众独立平等地发表意见,推动我国民主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对提高舆论引导力提出了以下五点意见:1)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3)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5)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新形势下,新闻媒体要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政府、媒体、公众三者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社会。媒体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客观全面真实报道实际情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必要的舆论监督。重视公众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正确方向。政府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与公众和媒体保持良性互动。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中,政府与公众休戚与共,政府机构与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机制能够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使公众积极参与公共管理,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小农.谈谈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J].今传媒,2005年,第4期.

[2]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3]瓦耶纳.当代新闻学[M].

[4]李树桥.公民表达权: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J].中国改革,2007(12).

[5]吴飞.新闻编辑学[M].

[6]普罗霍洛夫.郑保卫译.新闻学概论[M].

[7]王伟光.从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新闻媒体[N].学习时报.

[8]麦奎尔,祝建华,武伟译.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

[9]张诗蒂.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的动态平衡[N].四川大学学报,2005(1).

[10]沈宝祥.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N].学习时报 ,2007年6月18日.

[11]刘建明.当代舆论学[M].

[12]叶皓.试论当前政府和媒体关系的变化[N].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1).

[13]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媒体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