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华 张雪梅
作为武警总医院最早的文职女将军和学科带头人,吴海洋亲手打造了自己的光明事业。
从将门之女到今天的女将军,她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
1948年,吴海洋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父亲是海军某高级将领,从小她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和熏陶,父亲为她起名海洋,一方面体现了这位将军对大海的无限眷恋和对海军的忠诚,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女儿有着像海洋一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她就是在这种将门之风的氛围下慢慢长大的。
1968年2月,她带着一个少女最瑰丽的梦想踏入了部队的大门,而后在部队的培养下成长为一位眼科医生,1982年,武警部队组建之初,她作为唯一的眼科医生开始了从医路上的艰苦跋涉。
1988年,她作为武警部队的医生代表参加了由残联组织的赴西藏“复明手术队”,沿着那条长达2000公里的青藏线,穿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从北京一直走到了海拔4800米的藏民家中,克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不适和自身高血压症的折磨,她硬是咬紧牙关,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为缺医少药的藏民做了几百例的青光眼、白内障手术,使当地的藏民们热泪盈眶地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献给这位“光明使者”。回内地后,她又不忘把高原病例与内地病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整理归类,撰写科研论文,成为临床带教经验和依据。
1994年,在临床工作中,她发现基层部队的战士患眼疾、眼部钝挫伤就诊的很多,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和重视,怀疑是训练中方法不当造成的,为了减少和纠正这种眼部训练伤的发生,她向医院提出申请,并带领医疗队来到一线基层部队,调查此病发生的原因。白天,她亲临训练场,认真仔细观察战士们的训练,并对3200人次进行了检查和医治,通过资料查询和调查研究,她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效保障了部队官兵的眼部健康,她的研究成果《武警部队眼科损伤流行病调查》被32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录用并交流,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她也成为武警部队最早参加国际医学学术交流的专家之一。
1995年,她担当了眼科主任,使科室的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几乎与国内几家大医院同时开展了视网膜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使国内眼科界对她所带领的科室刮目相看,此后,她敏锐地瞄准了“微创”这一前沿阵地,将传统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同微创相结合,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应运而生,也使武警总医院成为国内最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
她又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八代ESIRIS准分子激光视力矫正系统,成立了医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手术治疗不到一分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因工作突出,2002年她被武警部队授予“十大忠诚卫士”,随后又被光荣的授予“文职将军”,成为继父亲后家庭中第二代女将军。
从一人之科到今天的人才济济,她走过了一段育人之路
吴海洋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医学发展是一座无顶的山峰,只有不断的攀登和学习,才能到达遥远而神秘的高峰,我愿做一个人梯,使年轻的医生踩着自己的肩膀去不断的攀登。”事实上,她一直把培养和引进人才当作一项育人工程去做的。
近年来,医院先后从眼科走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上至医务部领导、质量管理科主任、眼眶病研究所所长,下至护理部助理员、4位脱颖而出的年轻护士长,还有科室各有专长特色的专家教授们等,使眼科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在人才引进上,她具有超前的意识和过人的胆魄,在看到眼眶病发展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情况下,她毫不犹豫,请上级领导出面协调引进了全国知名眼眶病专家肖利华教授。肖利华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我国最著名的眼眶病专家、眼眶病鼻祖宋国祥教授。眼眶病手术在眼科领域内是一种高风险手术,严重合并症多,目前他已将眼眶手术视力丧失的几率保持在0.5%以下,明显减少了肿瘤复发率,提高了成功率。于2002年成立了眼眶病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眶上下缘的复杂外侧开眶术、冠状切口外侧开眶术、血管畸形手术、复杂眼眶肿瘤切除术等眼眶病的疑难杂症,接受全国患者的就诊,挽救了一些眼眶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每年的手术在500余例,开展各种复杂眼眶手术4000例,使该项技术诊治水平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并出版了我国目前唯一一部《眼眶手术学及图谱》,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这次成功的人才引进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次,科室住进一位特殊的眼眶肿瘤病人,吴海洋专门请来了天津医科大学全国眼眶肿瘤专家肖利华博士,看着肖利华娴熟的手术技巧和沉稳的作风,她被深深地折服:这么优秀的人才要是我们的医生该多好呀!求贤若渴的念头让她彻夜未眠,眼前始终闪现出肖利华做手术的场景,想到这里,她翻身下床,打开台灯,拿起笔连夜给肖利华博士写去了一封诚恳的邀请信,请他考虑能到武警总医院来工作。当时,正值同仁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人才,在众多应聘者中,只有两人被选中,其中就有肖利华,面对竞争激烈的场面,吴主任下定决心一定要争取到肖博士,她立即投入到上上下下的活动中,跑到机关找到领导,力陈引进这么好人才的重要性,取得领导的大力支持,在面对原单位不放人的情况下,部队领导被吴主任一次次的伯乐精神所感动,破格接受了这名没有档案的人才,考虑到医院住房的紧张,吴海洋毫不犹豫地说,将她分到的集资住房让给他,肖利华被这位不辞辛苦真诚可敬的主任深深感动了,最终他选择了武警总医院眼科,继而成立了眼眶病研究所,开始了他警营辉煌的行医生涯。
在人才培养上,为了让年轻医生早日成才,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出去,并放手让他们多做手术,提供了时间和学习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实践,使侯宝杰医生成长为“玻切”的专家。看到陶海医生擅长眼外伤救治,她又积极协调选派他去香港学习,成为我国最先开创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专家之一。同时,他完成了全国首例全泪道再造手术,解除了18年来总是“眼泪汪汪”、稍有刺激就会泪流满面的先天性左眼无泪道患者的病痛折磨,并在吴主任的扶持下,经过几年的锤炼和摸索,使泪道病的诊治技术逐渐成熟,今年医院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一家泪道病诊治中心。业余时间陶海还积极撰写新闻和科普文章,共发表了320余篇,成为医院书写科普文章最多的医生。眼科也逐渐成为医院经常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和宣传的主力军。
有人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吴海洋就是拥有了这种胸怀宽广的心灵,才能不拒百川小流,才能做到爱才、容才、惜才、育才,才能成为大众媒体的焦点、模范先进的楷模,这些浓缩成
她一句话,就是:“科室就像我的家,我要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快乐的成长,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壮大。”每年的春节除夕夜,她总是把不能回家的医护人员叫到自己家中并亲自下厨为大家烧菜做饭。同时不忘为值班人员送去年夜饭,科里新分来的小护士的爷爷去世了,她也会亲自买东西去探望,用她的细腻和博爱,感染和激励着她周围的人不断奋进。
从医生到政协委员,她走过了一段人民代表之路
任何一个追寻卓越的人,都是走过了艰苦卓绝的荒沙大漠、泥泞沼泽、雪域高原,才能登上事业辉煌的顶点。
吴海洋珍惜人民给她的荣誉,关心群众的疾苦,她始终把对广大患者的关切之心放在第一位。在当选为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她始终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军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围绕构建眼科事业和谐发展、关注弱势群体、普及健康教育、为解决贫困偏远地区眼科就诊难的问题,做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的眼科医生,做为人民瞩目的代表,她深感责任重大。一次,她随全国城镇医疗卫生体系考察组赴农村考察,发现一名前来就诊的河北农村五年级小女生,一年之内的视力从1.5下降到0.2,到医院检查后女孩的眼睛已是青光眼晚期,本该是晶莹剔透的双目因贫困无钱医治错过了治疗时机,这双重疾幼稚的眼睛使吴海洋心里感到深深的刺痛和忧虑,想到全国还有百万青光眼患者、白内障盲人等待救治;还有很多偏远贫困地方缺医少药、老百姓无钱看病,发病率和致盲率高的地区还缺少医疗设备和眼科医生;她就寝食难安,经过深思熟虑,在政协会上,她向国家卫生部递交了《加强我国白内障盲防治的建议》和《尽快将闭角型青光眼防治纳入国家防盲计划的建议》两项提案,希望国家和各级政府能加大投入,为全国500家尚无眼科的县医院购置基本的眼科设备,并采取可行的方式为他们培养更多的眼科医生,让广大农村患者能早日重见光明,她的提议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会上,她与吴仪部长亲切握手,受到了部长的勉励和赞誉。做为“光明使者”,她不忘使命,不顾自身患有的高血压症,常常带领着医疗组深入河北、内蒙等偏远贫困的山区进行义诊和送医送药,与当地乡医院建立长期帮扶点,无偿将眼科诊治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医生,碰到疑难杂症的眼疾患者,当地救治不了的,带回北京医治。
她还十分关注年轻人的眼部健康问题,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不顾劳累,带领医疗组深入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无障碍视觉”健康咨询义诊活动,并免费为这6所高校推荐的品学兼优的30名贫困生作了近视眼激光治疗术,这次助学活动受到了各大高校师生们的欢迎和赞誉。
她用独特的智慧和敏锐的眼光创造性地进行着工作,用实际行动述说着对眼科事业的热爱,用全部身心倾诉她对武警部队的忠诚。
责任编辑骆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