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丙英
主题阐释
漫步古诗苑。从那些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中,感受其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美妙的古诗苑中探胜寻幽,含英咀华,相信定会带给你丝丝快乐和感动,“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使文章显得典雅而意蕴丰厚;引用名句,可以搭建文章框架,可以凸现鲜明个性,可以蕴涵诗意之美……
美文导航
走华夏的智慧
孙雪纯
中华历史,浩浩五千年,哲人蔚起,贤能辈出,有多少辉煌和智慧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演绎,有多少激动人心的故事在这历史的长河里再现。这里大泽深山藏龙卧虎,这里英灵豪气氤氲不散。在异地他乡,哲人智者的小小芸窗涵盖了大千世界,文人骚客的短短音符捕捉到天地万物,伟人政客的故事里照映出人生万象,这就是华夏的智慧——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月到窗前疏影新,风行水面自成文,松声野韵清魂魄。意气飘然鸾鹤群。”孔子观流水而领悟“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庄子品秋水而明悟“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佛家因一花一叶而顿悟“世象无常,四大皆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智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那一份豁达,懂得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智慧的花朵,往往开放在困苦的枝头上。在这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忧愁,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哀叹,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的悲愤,蒋捷“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无奈。在这文人骚客的短短音符里,给予了我们思想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军事与文辞的交融、征服与解脱的交融,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你——华夏的智慧。
这一刻,我们都能心灵感应,魂梦相连,因为这绵延的智慧赋予了我们同样的灵秀,同样的精神!
那么,请走近华夏的智慧。它。犹如雨露甘泉,沁人心脾,滋养性情,濯亮精神,升华境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智慧的大花园,感受它,触摸它,一起采撷芬芳,带回我们一片思想的净土!
章法寻径
巧妙引用,画龙点睛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大量引用诗词名句。引用诗句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彰显文化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味。
常见的引用形式有以下两种:
1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猝读之功。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2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例如本文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智慧的花朵,往往开放在困苦的枝头上。在这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忧愁。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哀叹,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的悲愤,蒋捷‘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无奈。在这文人骚客的短短音符里,给予了我们思想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仿佛也置身于军事与文辞的交融,征服与解脱的交融,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你——华夏的智慧。”这一大段的引用,让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碰撞,激起了共鸣的火花,在外在的语言之美中,感受到了一种内在的精神之美。
芝麻贴士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成功启示: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