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思
李大钊10岁那年,就由家人操持完婚了。新娘是比他大6岁的乡下少女赵纫兰,她缠着小脚,不识字。嫁到李家后,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把这个家打理好,让丈夫前途似锦。
赵纫兰虽不识字,却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李大钊的祖父去世后,家境困窘,李大钊所有的生活费都靠妻子东挪西借、典当支持。就这样,一直挨到他在天津读完书。
李大钊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他没有谋职养家,而是去北京谋求出国的机会。赵纫兰苦熬这些年已是不易,得知丈夫要出国,她内心虽有不舍,但还是问他需要多少钱,她去想办法筹集。
李大钊去日本留学,一走3年。这期间,赵纫兰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照顾年幼的孩子,为生活奔波……晚上,她想起李大钊就彻夜难眠。
李大钊终于回来了,在北京谋得一职,每回与妻子在乡下见面都很匆忙。赵纫兰因日思夜念,生了一场大病,这才让忙碌的李大钊回来陪伴了她两个多月。病好后,他们商量着把家迁到北京。
到北京后,为了让妻子适应,李大钊这个留学回来的学者竟在家里砌了个大炕,与农村家里的一模一样,这样,妻子冬天就可以坐在热炕上做活儿了。他虽是留学归来的人,却一点儿也没嫌弃过她,待她十分好。每回客人来,他必然会领她见客,帮她整理衣服和头发。
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李大钊又参加革命活动,远赴苏联。赵纫兰在北京等他,她不想回乡下,她希望不管丈夫什么时候回来,都能有个温暖的家。
一个月后,李大钊从苏联归来,赵纫兰又激动又欣喜。“三·一八”惨案,李大钊被通缉,她跟着他又经历了一段担惊受怕的日子。一年后,他们一家人被捕。在法庭上,她与他见面。他只说:“这是我的家人,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与他们没关系。”她见他饱受折磨的样子,痛哭得差点晕倒。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她与孩子被释放回家的那天,她得知他被处以绞刑。
那年,他38岁,他们结婚满28年。她哭昏过去,恨不得也随他去了。只是在清醒后,她知道自己还不能就此去了,他的灵柩尚未安葬,几个年幼的孩子还需要她养育。但是,她不能再在北京待下去了,她怕在这里会日日想念他。
她以为,回到乡下一切就会好起来,其实却不然。她依然想念他,想念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足足等待了6年,她才在北京大学的帮助下以示威游行的方式,将李大钊的灵柩安葬。这次安葬,又引发一场血腥镇压,但她没有任何惧怕。
完成这件最重要的事后,她的体力也耗尽了。一个月后,她离开了这个世界,与他相伴在九泉之下,永远不再分开。
(冯俊摘自《女士》2009年第2期,郭文涛图,图选自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图谱》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