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增长的后劲

2009-10-31 10:47
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49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出口经济

郭 凯

去年九十月间,全球经济在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开始进入自由落体式的衰退。连续五六年高歌猛进的中国出口,突然由30%左右的增长变成了-20%的下滑。春节前夕,有关部门语出惊人地宣称:中国有2000万左右的农民工因为经济危机而失去工作。在那段时间,很多政策制定者和市场人士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一个突然没有了市场的世界工厂该何去何从?

但这之后中国经济的表现,只能说再次惊讶了全世界。中国不仅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先实现复苏的国家,并且带动了整个亚太地区,从澳大利亚,印尼到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复苏。澳大利亚,更因为来自中国强劲的对从铁矿石到煤等大宗商品的需求,而成为了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收紧货币政策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经济复苏是在出口毫无起色的情况下实现的。有很多人把这归功于中央政府去年末出台的“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但这只是部分的事实,更大的拉动力量其实是天量的信贷增长。

比起今年一到九月累计高达八万多亿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五万多亿),累计拨付还不到一半的“四万亿”计划,只能相形见绌了。对熟悉中国当代宏观调控历史的人而言,这件事情也许并不算出乎意料。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周期,遵循的其实大致都是类似的过程,经济下行期间政府会放开信贷闸门,等到信贷增长有失控迹象的时候,政府又会骤然收紧。所谓: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事实上,中国过去30年的经验表明,短期大幅度的扩张货币可能存在严重的后遗症:一是造成通货膨胀,二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的扭曲造成过度投资,形成过剩产能和银行坏债,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国的宏观调控,往往在解决现有问题的时候,又为下一轮经济周期埋下了种子。

2009年的增速超过8%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主要的国际组织、研究和投资机构目前都预测中国今年的增长率可能会在8.5%左右。但明后两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现在看起来却有点让人担心。2009年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说在2009年是必要的,在未来则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也不应该再继续下去,否则中国经济真的就要进入“乱”的地步了,一些资产价格的上涨已经让不少人很担心了。2009年相当强劲的财政支持,在2010能够持平就不错了,到2011年则很可能要“退出”,毕竟一万亿一年的财政赤字也不是闹着玩的。

中国或早或晚也许可以转型成为一个内需驱动型的经济,老百姓被抑制的收入增长以及消费增长或早或晚也许可以得到释放,但未来两年还为时太早,因为经济中还存在太多结构性的扭曲,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消除。给定货币支持会减弱,财政支持至多持平,消费增长很难出现大幅上升,投资已经运行于历史高位,如果未来两年的出口表现不强劲,实在很难看到经济的增长点会在什么地方。请不要误解,这里说没有增长点,是指实现9%-10%的增速,实现7%的增速,中国还是很轻松的。

在这场危机中,政府的应对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但唯一没有真正回答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在一些方面甚至出现了倒退,比如说在2009年的投资潮中,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现在的一个悖谬是,如果2010年出口重新抬头,那对可持续增长问题的回答可能又会很方便地被推后,因为2010的增长数字会很好看,过剩的产能可以部分地被国外需求“吸收”,所有痛苦的结构调整会暂时看起来不那么着急,中国“投资+出口”的增长模式看起来又可以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只是,如果这场危机教会了中国什么,那就是债台高筑的美国消费者还有美国政府,只有借更多的债,才可能继续消化中国的出口。

如果未来两年出口缺乏亮点,那反倒能促使政府反思,真正地面对现实,做出一些早就应该做的艰难决策,比如说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土地政策,还有能源政策,将中国的经济重新拉回到一个可持续的路径上。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出口经济
经济周期下黄金价格相关性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浅析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的关系研究
成思危:本轮经济周期顶峰或在2019年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经济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