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一号”卫星上天纪实

2009-10-29 05:0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东方红

1964年在全国第三届人大召开期间,当年积极倡导我国要搞人造卫星的知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此建议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张劲夫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

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在科学家钱骥领导下,科技人员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了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当时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影响巨大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科学工作者决定用电子振荡来模拟《东方红》乐曲。这是一个有中国特点、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识别信号。

正当人造卫星计划加紧实施的时候,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原先由中科院领导的人造卫星工程改由国防科工委直接组织领导。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列出一份需要重点保护的科技人员名单,指示有关人员要不惜用武力保证他们的研究工作正常进行。

1966年5月,经国防科工委、中科院、七机部负责人共同商定,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一号”。1967年初正式确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用自己的手送我国的卫星上天,这是广大科技人员多年的热切期望。大家群情激奋,热血沸腾,接到任务的广大科技人员更是兴奋不已。中关村科学城里,白天你可以看到大家忘我工作的场面,晚上科研和宿舍大楼,灯火通明,生机勃勃,一派兴旺景象。各分系统密切配合,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进展非常迅速。

为确保卫星的质量,总体组于1967年1月提出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分为: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四个阶段。各分系统首先制作实验线路,装出性能样机,证明技术上可行,生产上可能,由总体组指派验收组进行验收通过后出模样星。通过解决模样星总装试验出现的矛盾,确定协调参数,在此基础上拟订各分系统的初样研制任务书。用初样产品总装出考核卫星结构设计、热控制设计等的结构星、温控星等。通过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协调确定研制试样星以及正样星的技术规范。

科研活动异常辛苦,广大的科研人员不仅积极探索科学原理,还具备了吃苦耐劳的顽强精神。科研人员有一次在室外做一个部件试验,时值隆冬,寒风凛冽。1次、2次、3次……1小时过去了,2小时过去了,3小时过去了……丝毫没有成功的迹象。大家依然坚守岗位,冒着严寒反复试验。直到后来把部件的“小帽子”反过来进行试验才获得了成功。但是整个实验过程没人叫苦叫累,而是群策群力,忠于职守,大家都卯着一股劲儿要把我们自己研制的卫星发射上天。

1970年4月1日,2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运抵我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场。1970年4月24日10点,运载火箭1、2、3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入轨。“我们终于把自己研制的卫星送上天啦!”当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许多参加卫星研制任务的同志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卫星上天之后,许多国际友人来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卫星,当时的环境条件让参观者惊呼:“‘东方红一号能诞生,是个奇迹!”

猜你喜欢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东方红
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闵桂荣
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天记
“东方红英雄”家族面面观
如此文章应该摘得更详细些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数字奥秘
例析人造卫星的圆周运动及变轨问题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
演绎“红色经典”:三大革命音乐舞蹈史诗及其和平回归
跛足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