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点将受命出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任命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兼任重工业部长。由于陈云工作太忙,就配调何长工任重工业部第一副部长、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长。何长工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建立全国第一所高等国防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培养自己的专家人才。
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没有制空权,美军在我国东北边境狂轰滥炸。这使何长工无法平静。他说:“偌大中国,没有航空怎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是他在中央财政工作会议上首先详细提出创立航空工业的设想,得到党中央、政务院领导的完全赞同。毛泽东高兴地说;“何长工这一炮放得好啊!应该早点抓起来。”为此,何长工发誓要把祖国的航空军工生产搞上去。
要实现航空工业的战略计划,必须得到苏联“老大哥”在资金、技术、设备、设计、专家等方面的援助。毛泽东同意去苏联寻求支援。周恩来提出,要去苏联谈判,必须先组成一个强有力的代表团,殚精竭虑,积极争取。毛泽东在中南海与周恩来研究出访人选时,亲自点将,要具有“铁嘴”之称的何长工挂帅出征,担任赴苏联谈判代表团团长。毛泽东对何长工的外交智慧十分了解,一是会讲几门外语,二是思维敏捷,三是口才好、反应快,四是个性刚直、风趣,五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赴苏洽谈大获全胜
1951年1月,中国赴苏联谈判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受到苏联党政领导和人民的热情欢迎。前来机场迎接的是副外长葛罗米柯,而苏联负责谈判的主要领导人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维辛斯基。
1月8日,谈判正式开始,何长工再次陈述中国赴苏联谈判代表团的来意和愿望,要求苏联政府继续给予兄弟般的支援,更快地帮助中国创立航空工业。可是维辛斯基一再绕着圈子,拒不作出实质性的回答。何长工心急如焚,他决心改变策略,运用激将法。在何长工一连串珠炮般的话语的“攻击”下,维辛斯基无可奈何,理屈词穷。
何长工洞悉维辛斯基自感理亏,便乘机单刀直入:“从长计议太慢,时间不饶人呀!只要毛主席发个电报过来,斯大林元帅大笔一挥同意,问题不就很快解决了嘛!”然而维辛斯基又转移话题,说:“毛泽东主席不是大力提倡自力更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吗?我们相信中国自己能战胜困难,把航空工业搞上去。”这话名为赞扬,实为拒绝。何长工见维辛斯基耍花招便指出:“中国长期内战,弄得倾家荡产,要建立航空工业,等于白手起家,苏联‘老大哥不帮一把,单靠我们自己,举步维艰啊!”何长工又说:“外长同志,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啊!你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脑,完全应该下决心再帮助中国。这样,你们也省得以后老当‘后勤部长。须知,从莫斯科到西伯利亚有一万多公里的单线铁路,要是跟美帝打起仗来,你们能来得及吗?如果中国有了雄厚的航空工业基础,你们的负担就轻多了啊!”
维辛斯基经何长工这么一说,豁然开朗,深觉自己的思想有些固执守旧。于是起身走到何长工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诚恳地表示“愿意进行会谈,根据你们提出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争取谈判成功”。
这样,经过18天的艰难谈判,按照周恩来部署的谈判思路,中苏分门别类地就一系列具体问题达成了共识,最后通过了《中苏航空工业技术协定草案》,何长工和维辛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协议上签字。
加紧筹备艰苦建厂
何长工回国后,毛泽东、周恩来高度称赞他此行的历史功绩。1951年4月17日,政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首次拨款6000万元,兴建大型飞机工厂。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的中心工作开始启动,一系列筹备举措分头加紧展开。从国外归来的专家、学子和国内工程师、技术人员纷纷集中,听候调遣。苏联经斯大林批准的第一批专家,在瓦西列夫的带领下,也正在作行前准备。
航空工业造址何处呢?何长工为此劳心费神。当时除了南京、南昌以外,还有沈阳、西安、成都等城市都可建厂,但何长工作了充分对比、权衡和斟酌,认为还是南昌的军工基础条件和地理位置条件比其他城市要好。
1951年5月,何长工来到南昌,会见江西省省长邵式平。何长工和邵式平是老战友,长征路上都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干部,两人一见如故,促膝谈心。何长工说:“这次我到南昌来蹲点,要完成一项极其重要而光荣的使命,中央确定把筹创新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心放在南昌,因为我党打响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是在南昌。再过3年,我国国防工业自制的第一架飞机,也将在南昌上空翱翔啊!”
邵式平得知毛泽东、党中央对江西如此关怀,倍受鼓舞。为此,中共江西省委庄严决定,成立以邵式平为主任的建厂委员会,着手开展声势浩大构建厂工作。
南昌飞机厂位于南昌东南近郊,距城中心仅5公里,对内称为国营320厂,对外称洪都机械厂。数千名精英热烈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来到南昌城下。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工业,建设者们头顶蓝天,脚踏稻田、荒地,抢盖厂房、宿舍、安装设备。何长工和邵式平亲自督战,部署有关部门做好通水、通电、通路的工作,并深入工地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各种困难。
何长工和邵式平都是教育专家。何长工在红军大学和东北军政大学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邵式平是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在延安担任过陕北公学教务长,对办教育培养人才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何长工建议:“在320厂旁边,兴建一所技工学校,向全省招生,学制两年,上午学理论,下午进厂实习,源源不断为工厂培养建设人才。”邵式平认为此想法很好,便经江西省委、省政府讨论,决定创办江西省技术工人养成学校,由邵式平兼任校长。学校派南下干部分赴江西省各专区,第一批招收学员1000人。后来这批学员成了共和国首批航空工业的中坚力量。
飞上蓝天成功告捷
1953年,我国拉开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帷幕。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工程,其中就有南昌320飞机工厂。苏联承担70%的设计工作,供应总价值50%以上的设备。每个车间都设有苏联专家办公室,计划、调度都由他们来监督运行。
此时,何长工奉党中央、政务院之命,调往新成立的地质部,担任常务副部长,协助国际知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部长处理日常工作。
何长工在赴任新的工作之前,对航空工业近期任务谈了三点重要意见:一是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打下了国民党从国外购进的数百架飞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人民志愿军经过多次战役,打下了美帝五种型号的大批飞机,其中有400多架运往南昌修理,这些飞机修理任务极其繁重,需要安排2/3的力量集中进行,加速完成,以便及早运往朝鲜前线。二是由修理转入制造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要用1/3的力量投入试制,将苏方雅克18型初级教练机的成套图纸资料借来进行仿制,紧紧依靠苏联专家的帮助,配合他们的工作,高质量完成试制任务。试制时,还要把视线放宽放远,要考虑到将来批量生产后的发展规模。三是1954年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可能届时将邀请兄弟国家首脑参加庆典。这就必须在他们来到之前,将首架自制飞机试飞成功,让他们看到我国航空工业突飞猛进的速度,以提高国际声望。
国营320厂按照何长工的临别重嘱,一方面集中主要力量狠抓飞机修理,一方面专门成立新品试造委员会。
1954年6月9日,雅克18飞机初装,6月28日总装,20天内攻下了飞机起落架收放时贴面达不到要求的关键难点,通过静电检验,证明飞机强度满足了设计要求。7月3日下午5时15分,第一架自制飞机在厂内飞机场秘密试飞,再次证明飞机性能完全符合设计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