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清青花瓷砚的艺术特色

2009-10-28 08:10谢志明
佛山陶瓷 2009年9期
关键词:明清特色

谢志明

摘要中国古砚历史久远,材质繁多、类型各异。其中,瓷砚可谓是一朵奇葩。本文以陶瓷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明清两个朝代为背景,着重介绍了这两个时期青花瓷砚在形制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明清,青花瓷砚,特色

1引言

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为文房四宝之一。汉代刘熙《释名》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中国的古砚,材质繁多、类型各异。其中,陶瓷砚的历史就非常久远,它既承载了陶瓷业发展的历史,也对我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传播起过重要的作用。

受宋代以石材为砚、元代读书人社会地位低下和长期停止科举考试的影响,瓷砚地位退居其次。到明清两代,由于统治者推行科举制和汉文化的兴起,大批读书人研墨苦读,瓷砚的需求量大增。

2明代青花瓷砚

明代瓷砚的生产达到了历史的又一个高峰。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进入了青花瓷器生产的辉煌时期。为了满足对瓷砚的需求,民窑焕发出新的光彩,大量生产瓷砚,品种各异,尤以青花瓷砚居多。

早期瓷砚有圆有方,以鼓形居多。砚面或凹或平,空腹,入水口为三角形、蝴蝶形;洪武时期,除继承传统的绘画外,还创造了“一笔点画”的瓷砚绘画风格;瓷所绘的青花纹饰题材丰实,以龙纹、凤纹及缠枝花卉居多,布局疏朗有致,粗细兼有;釉面呈青灰或灰白色,肥腴晶亮,并常在砚边、砚侧及砚底施以细腻的白釉;胎体缜密坚硬,无釉砂底光滑自然,修胎工整,底釉与露胎衔接处常见火石红现象,有的瓷砚在砚侧和复手处还有落款。如青花花草纹鼓形砚,砚面微突,无釉、空腹,注水口为蝴蝶状。砚身施釉,白中泛青,并有细碎的纹片。青花色泽黑蓝泛灰,所绘纹饰极为简洁明快,画法为一笔点划。图1为明早期的青花缠枝莲纹砚。

明中期之后,砚已不再是空腹,多为圆饼形。纹饰以布局疏朗者居多,细柔与粗犷并存,技法采用双线勾勒渲染,仍以写意、图案画居多。正德时,由于受伊斯兰教和道教、佛教的影响,纹饰以阿拉伯文与吉祥图案为多;嘉靖时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的画面,且较为繁缛。釉面白中闪青,胎体由细到粗。如青花莲瓣纹砚,圆形实腹,砚面明显下凹,砚边突出,池与边之间有一水槽;砚面及底边无釉露胎,胎质坚硬;砚身釉色泛青;砚壁近足处绘有青花莲瓣纹饰,青花略闪紫;底有“嘉靖八年季夏置用”款识,为明嘉靖时民窑器物。

明末瓷砚风格恰似明中期,制作工艺较之前略粗。纹饰技法采用淡描、铁线描及涂抹手法,崇祯时又开创了皴法用笔,即笔法上由线条颇细到简单草率,画风繁缛凌乱,欠刚劲;釉面淡青色,釉质较前稀薄,有时可见胎体旋削痕;胎体粗细兼有,露胎处也有火石红现象。如图2的青花缠枝花果纹圆砚,砚面无釉,且挖一小坑为墨池,砚槽较窄浅,弧腹、高圈足;胎质较粗,器足修胎不规整,釉面较肥厚,器底缩釉明显,青花呈黑蓝色,绘画采用勾勒渲染,且超出轮廓线,这是明晚期青花瓷砚较典型的特征。图3所示为明晚期的青花长方形瓷砚。

3清代青花瓷砚

清代瓷砚生产量大,传世品多,风格不尽相同。砚式仍以圆形为主,还有玉环砚、荷叶形砚、碟形砚、钟形砚、长方砚等;纹饰更趋丰富,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花鸟等。一般来讲,清代瓷砚的边较明代略宽,而砚面下凹更加明显。

清早期的青花瓷砚,以顺治时期为代表,胎质有粗有细,修胎粗糙,釉面多为光色哑然的卵青色;砚底有明显的跳刀痕和缩釉现象;以圈足、双圈足者居多。如图4所示的青花锦地开光纹圆砚,砚面润滑,鼓腹绘青花锦地开光纹,分别为鹿、凤和鹤祥兽,并绘有牡丹花和碟形纹饰。

清代中期,以康熙时烧造的青花瓷砚最为精致。此时的青花大多使用国产的浙料,从色釉到胎釉都要经过窑工们的严格提纯,有时一窑都出不了多少精品。康熙时的瓷砚胎质坚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釉面细腻平静,胎釉结合紧密;常见纹饰有锦地开光、题诗、题字、落花流水、山水人物、岁寒三友、缠枝花、人物故事等;底部多施稀薄釉,可见明显的旋胎痕和黑疵;圈足有时出现缺口、齿咬状,以圈足、双圈足为主,多见二层台底、平足。这一时期的器物,大多带有康熙朝的年款,款式书写工整。如青花诗句砚,圆形实腹,砚面下凹,周沿有一条水槽,砚边平宽与砚池相齐。这种形制在明代绝无仅有,可作为断代的一个依据;砚边饰青花行书诗句;砚身前后有青花行书“康熙五年遵贤制”、“康熙丙午伯言办用”款识。总之,康熙时期的青花,在绘画上较富有真实感,无论是远山近水、层峦叠嶂;还是阴阳反面,既能表现粗犷的纹饰,又能表现淡雅纤细的图案,层次表现之多,达到了历朝青花器制作的高峰。图5即为康熙时期的青花圆瓷砚。

到了清代的晚期,也就是光绪时期,仿制品大量盛行,不论造型,还是青花纹饰,大都仿制。青花绘画比较呆板,口部双蓝圈,接口处断断续续,釉面显得粗松、质软。光绪时期,器物的圈足处理也不够规整,当然,有的棱角花浓艳,也有层次感,有时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青花的色泽层次还是没有康熙时期的多,胎体时薄时厚。光绪时期的款式书写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仿康熙年制款,另一种为光绪本朝代款。仿款字体多胖;光绪本朝代款,官窑器规整,民窑器大多无款,即便有也书写得较潦草,均为青花书写。在底足的处理上,仿品的二层底足往往不规整。如青花山水瓷砚,即为仿康熙时期的作品,但还是有光绪时的特征,首先体现在造型上,口里收,凹槽中不施釉,露出的沙地儿较康熙时期的粗,没有康熙时期细腻的感觉,青花色泽虽然很浓艳,但明显比康熙时期少了点层次感。图6即为光绪时期的青花冰梅卷草纹砚。

4结 语

总之,明清两代砚台从实用品转为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清砚,纹饰丰富多样,雕刻精细工巧,集文学、书法,绘画、雕刻以及髹漆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砚台已不是单纯的文具,已成为极富审美意味的工艺品。如果说,明砚与清初的砚古意尚存,装饰仍较适度,可谓“质文并重”的话,那么乾隆以后则是玩赏重于适用,“文重于质”。随着砚的文具功能逐渐淡化,砚的本质特征也日渐趋弱,从这个意义上讲,清代乾隆一朝是中国砚史盛极而衰的转折期。

参考文献

[1] 关泉水.明清民窑青花瓷砚[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2] 李文振.浅谈古瓷砚[J].收藏家,1999(6).

[3] 倪峰.砚文化中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J].美术,2006(7).

[4] 任道斌,关乃平.砚与中国文房诸宝[M]. 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5] 吴志红.江西瓷砚概说[J].南方文物,1986(1).

[6] 赵权利.砚史述略[J].美术观察,2007(9).

[7] 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中华文化的传承——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EB/OL].[2005-10-25]. http://www.bast.net.cn/dmsa/live/living/46854.shtm.

[8] 山在河边.我的砚藏.51.南朝青瓷砚[EB/OL].[2008-05-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140ac01009coj.html.

[9] 中华古玩网.http://www.gucn.com.

[10] 书法江湖博客空间. http://www.sf108.com/blog/index.php?index.html.

Shapes and Decorations of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nkstones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Xie Zhiming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JingdezhenJiangxi333000)

Abstract: With long standing history, Chinese antique inkstones emerged various materials and types, among which the porcelain inkstones are a rarity. Based o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shapes and decorations of blue-and-white ceramic inkstones during the two periods.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blue-and-white porcelain inkstone,feature

猜你喜欢
明清特色
中医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