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

2009-10-27 10:22耿洁红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后进生班级

耿洁红

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在班级的管理中,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尤其是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一、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有爱心,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阶段,学生很重视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所以教师在工作中都要尽可能多和他们接近,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不断的发现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在比较和谐的环境中能有更好的心情去投入学习。

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教育,班主任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喜爱优等生,歧视后进生,是班主任狭隘教育观的表现。当然,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只要班主任拿出真诚的爱心,就会发现,后进生也有许多可爱之处,也有许多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指导,就能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保证

中专生即将走向社会,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五彩的世界,他们脚下的路在哪里?他们将走向何方?班主任是他们走向理想之路的引路人。对中专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他、信任他,与他平等对话,伴他成长的引路者,解惑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基本任务。在伴随学生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是良师益友的角色。因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班主任尽可能权力下放,尽可能把班级管理看做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情,不是班主任的事情。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理解、执行班主任意图的目的。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限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者到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班主任要做的并不是简单粗暴的管理,死死盯住学生的言行,随时以组织纪律管束他们,而应当是做细致的疏导。在班级管理中要形成宽松的环境,创设和谐的氛围,形成开放的班级文化氛围。以此熏陶和感染学生,以求“润物细无声”。

四、让班级管理科学化,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

要想把一个班级管好,随意是不行的,必须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科学管理上,许多班主任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方法,使自己不断地完善。如:班干部轮流坐庄,竞争上岗;师生共议,同树良好班风;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建立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班级各类评比活动。另外,我们还可以选好主题,定期召开班会。

建立家校合作制度。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作为家长,他们将子女送入学校学习,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希望学校、老师能把孩子培养成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加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建立班级网站,发布班级的重要通知,这对实现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也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只有家长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才能很好地开展。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工程。它需要班主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心去经营,用心去构建。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专科分院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后进生班级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