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中也要讲“和谐”

2009-10-27 10:22李文莉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沟通和谐激励

李文莉

摘 要:本文具体介绍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营造和谐氛围,更好的促使学生成长。笔者的体会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把握个人转变的契机,由个人带动集体健康向上发展;激励,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的心田,那是创造和谐的纽带。大胆启用调皮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集体永远保持生机勃勃的力量;谈心,如电流触动学生的心灵,构架起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和谐 爱 激励 沟通

构建和谐教育,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和谐教育的效果,师生关系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具有以下品质的老师:(1)教学方法好,热爱和尊重学生;(2)耐心温和,容易接近;(3)对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从以上调查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修养,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师生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长此下去就可能出现彼此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和激化,不可能出现我们所提倡达到的教育的和谐境界。师生之间情感上的和谐与交融才是教育成功的保障。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尝试运用情感管理,去构建师生和谐相处的氛围呢?

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由个人带动集体健康向上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而班级里往往有少数特殊的个性强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行为表现出来的,在一般老师眼里看来是一种叛逆与不可理喻,而这些学生的能量又是不可低估的,如果引导不好的话,总是能够影响并带动一批学生与学校的纪律背道而驰,影响整个班级风气,就会出现学生和学校,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冲突,没有了和谐也就没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如何正确引导这些特殊的孩子,无疑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1.特殊学生应该特殊对待

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我发现,这些特殊的学生之所以特殊,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卑心理在作怪,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脆弱。这就需要我们处处留心,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正面引导,不吝表扬,让他们充满自信的昂起头,以积极的状态融入到集体中去。比如,我班曾有一个学生学习、纪律表现都不佳,而且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我没有批评而是及时和他谈心,为了帮助他从游戏中走出来,我一方面采取合情合理的措施耐心引导他,让他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转移他的注意力,因为他有体育这个特长,每次校运动会都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姿,于是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特长训练班,让他走出迷恋游戏的误区。在一次市运动会上,他果真不负众望,取得了初中组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让人欣喜的是,从此以后他的思想得到了转变,每天看着他充满自信带着微笑的面庞,没有了萎靡,没有了叛逆,师生关系之间呈现的是和谐与美好,看到这些,哪个做老师的不欣慰呢?

2.善于把握个人转变的契机,让个人带动集体

这些特殊学生如果引导得好,那么在他思想发生转变的同时,班主任应善于把握这些特殊学生个人进步的契机,从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把这些“特殊学生”纳入班级的正规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在集体中如果感受到的是尊重,是和他人一样的充满自信,那么,不仅班集体成员间会达到和谐的境界,学生也会因为有老师的理解与信任而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在这么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我想教育也是快乐的。

二、激励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的心田,那是创造和谐的纽带

班级管理中可能大多采用了班级量化考核,依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细化考核,在运行的过程中必将使得整个班级缺乏生机与活力。而在这硬管理模式下,适度地进行“激励”这种管理方式无疑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的心田,能温暖人心。

1.让调皮学生辅助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

在学生心目中,班干部代表信任、能力、权力、荣誉,但一个班只能有几个班干部,而这些班干部大部分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其实那些调皮学生有些也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但由于在同学心目中的影响不好,他们因此而失去信心,与班干部无缘,更重要的是管理他们很伤脑筋。其实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交往的过程,我们不妨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辅助班干部进行管理,甚至可以针对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委以重任,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加强自制力,产生心灵上的激励,又可以大大推动班级整体向上。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有一名学生,成绩很差,学习一点也不下功夫,一下课就和同学疯闹,说了她,也不争辩,可就那一副斜着眼睛看你的神情就能把你气得半死,作为班主任,心里一直放不下总想着能够转变她。可后来我发现,别看她是女生,在年级里的影响可是不同凡响,哪个班谁有什么事没有她不知道的,开始我也怀疑她的能力,后来听学生背地里告诉我,她还是同学中的“大姐大”呢,这样一位颇具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我怎么就没发现呢,后来我就找她谈心,激励她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并大胆起用她为体育委员,不仅没了当初师生关系的僵化,相反,她还经常来和我谈思想,谈困惑。所以通过这件事,我想我得到的是一笔无比丰厚的回报,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内心深处的安宁,是教育成功的欣慰。

2.管理人性化,多说几句鼓励的话语

“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是马卡连柯的基本教育原则。学生的习惯是在长时间的生活学习中养成的,一个人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必然也要一段时间。督促学生改掉坏习惯是每位班主任的责任,但我们应该人性化一点,有谁能做到使自己立刻改掉自己的某种习惯,我想没有人能做到吧。那我们在要求学生的时候就应该换个方法,让他们能够接受,感觉到自己能做到,他们才有信心做到。

3.发挥班集体的激励功能

一个学生的进步固然令人欣喜,那么一个班级的和谐与向上更会让每个班主任如沐春风。班集体既是教育的载体,又孕育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激励功能如同磁场,其辐射与穿透,对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作为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对自己每天工作的班级、学生,应该以欣赏的眼光不断发现集体的进步,多一份激励,少一份责备。让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也会拉近师生之间心灵上的距离。如果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以主人翁自居,那么无论教育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老师都会以微笑面对,因为背后是集体这个强有力的后盾在支撑。

三、谈心如电流触动学生的心灵,构架起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谈心作为“情感管理”方式的一种,就是必需的了。

1.直接谈心,切忌居高临下

谈心要交心,以“心”换“心”才能做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目的,才能作到畅所欲言。和学生谈心时,要诚心诚意,要先交出“心”来,做到推心置腹。应让学生置于与老师同等的地位上,即“促膝而谈”,进行“心贴心”的思想交流。比如在我们班有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不佳,但是他有潜力,我和家长谈过以后又了解到他不和家长沟通,于是就找他谈心,说:“每个人一生中父母是唯一的没有选择的,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且要经常和父母谈心,化解你们之间的矛盾,你能和班上每位同学进行交流为什么就不能和父母交流呢?或许是你无意中的一件事形成了你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但是我相信你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否和你父母坐下来谈谈,化解你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呢?”这位男生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一要求。这以后,我创造一切机会,多次谈心,引导他把精力转到学习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成绩也有所提高。

2.谈心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感到时刻置身于爱的包围中

我认为谈心不能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还应该不拘泥于形式,毕竟学生性格迥异,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坦诚地、面对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谈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不愿意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写在日记里。我让学生准备一本谈心日记本,跟学生说那是我们交流的平台,不愿意跟我当面说的可以写在日记里,无论是烦恼还是牢骚,不要有任何顾虑,哪怕对老师的不满尽可以诉诸笔端。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日记本,给他们评语、劝慰、鼓励、理解、鞭策,即使工作再忙,这项工作我也会完成。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关爱,和老师无话不谈了,处处洋溢着和谐的爱的氛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把握住好好引导,我想即使坚冰也会融化。

总而言之,在硬管理前提下,我们强调铁面无私,作为班主任这是必须坚持的。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必须有情感化的思想交流,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学生的心情愉快的学习。班主任应常常将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和学生同等地位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和采取的措施往往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实施。只有这种情感化的管理,才可以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沟通和谐激励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