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中评价机制的运用

2009-10-27 10:22袁坚强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新课程

袁坚强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教育是一个充满人文思想的情感活动,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要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旨在促进发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建立起较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使教师不断根据学生锻炼的实际效果,来进行评价并调整教学手段,而学生也能在教师教学评价机制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内在感受和锻炼效果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音乐课 评价机制

传统的音乐评价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学校选拔好学生提供依据。新课标不太强调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的天生素质、音乐知识、音乐表演水平、最终成绩等,而是评价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态度行为、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等。随着社会对人的价值和教育本身的深入认识,人们对评价目的与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这是现代社会对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最有必要做的是对学生实施一种影响,以促进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良性评价氛围的形成。

一、传统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的缺点

我国中学音乐课程曾经历过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至20世纪末,学习评价的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学习评价的改革仍然没有超越应试教育的控制,最后还是成为应试教育的一件工具。那么传统评价机制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1.评价内容单一、应注重多元化

评价内容应向多元评价发展,包括认知、音乐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以往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评价内容基本上局限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学生无论在天生素质、兴趣、个性等方面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2.评价方法单一、应注意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去我国音乐课程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终结性评价,即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进行等级评定。由于他更多体现的是甄别的作用,结果往往导致了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不追求进步和发展;而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则可能是灰心丧气、动摇意志,失去音乐学习的信心。在评价方法上要始终坚持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分追求其中的一种方法,终将使评价结果失去意义。我们必需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使教育者得以全面主动的发展。

3.评价机制应和学校的常规工作紧密结合

我们以往的音乐考核项目只注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因此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音乐教育常规工作的发展。殊不知这些所谓的音乐常规工作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块主要阵地,而且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有机地将评价融入课程、教材及教学中,以达到评价特有的教育功能,有待进一步研讨与实践。

二、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评价机制的优点

1.注重达到结果的过程。音乐学习评价从其历史的发展来看,应该说属于教育学上的“泰勒模式”。泰勒模式本质上立足于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然而,随着音乐教育评价目的的变化,音乐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诊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显然,如果仅仅关注音乐教学活动的结果,评价是无法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

2.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违反纪律,或者不认真练习,教师的严厉批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教师说句保护学生自尊的悄悄话,往往比批评更有效。要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学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里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

3.注重音乐情感的培养。音乐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学习,音乐课是不应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是学生自发自主的去享受音乐快乐的音乐课,学生需要的是个性张扬。关于中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学生未来对音乐的参与和喜爱程度,深受早期参加音乐活动的心理感受的影响,如果他们对早期进行的音乐行为感觉愉快,他们将会一直坚持下去。反之,将适得其反。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对教育质量保障、学校建设发展、教学绩效评定与教师专业成长等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实现有效的教师评价,必须考虑特定的评价目的、实际的评价主体和灵活的评价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建立客观、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为中心的评价。

参考文献:

1.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6/187783/

archives /2008/978590.shtml

2.徐晓娟,刘琦,华小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及运行机制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8(5)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