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全
[摘要]本文研究了提高图书质量的主要对策,包括实行策划编辑制,提高选题质量;完善审稿流程,增强策划编辑对书稿内容质量的责任意识;加强社外编辑管理,确保社外编辑审稿质量;完善校对软件对医学书稿的校对功能;实行编辑电子审稿和发稿;加强校对质量控制,对校对人员在书稿清样阶段发现错误的给予物质奖励,对加工编辑的考核兼顾数量和差错率;成立图书印数定价委员会,加强图书定价和印数管理等等。
[关键词]图书质量对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也是对行业发展制约最大的问题是图书的质量问题,图书的内容质量(包括选题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中图书的选题质量、编校质量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概括来讲,造成图书质量下滑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版社盲目拓宽出版领域和出版范围。在缺少专业编辑人员的情况下,出版一些非专业领域的图书。(2)出版社未能处理好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降低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盲目追求发展速度。(3)出版社专业技术人员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模糊。(4)缺乏高职业素养的策划编辑和审稿编辑。(5)校对力量弱化导致校对质量下降。(6)出版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出版社的管理理念,质量意识,图书编辑、出版、发行的生产流程,编辑工作模式,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都需要改进和创新。
如何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如何提高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竞争力,是出版管理部门、图书出版单位关心且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人民卫生出版社自2005年以来,围绕提高图书质量这一出版社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强编辑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切合出版工作实际、行之有效的经验,得到了行业管理部门和国内同业的肯定。至今已有近二十家出版单位到人卫社学习取经。本文结合人卫社近年来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提出以下提高图书质量的具体对策。
(一)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
1加强选题策划以提高选题质量
出版社实行策划编辑制,将编辑的策划职能和审稿职能分离。使一部分市场意识强、综合素质高、项目管理能力强的编辑人员集中精力进行选题策划工作,而审稿职能由专业知识较好、文字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集中精力做好审稿工作。围绕实行策划编辑制,人卫社重点做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通过公开竞聘和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策划编辑队伍:二是做好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衔接:三是建立策划编辑管理和考核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策划编辑的积极性。为了确保策划编辑制的成功实施,通过反复讨论,制定出了科学、务实、操作性强的《策划编辑制实施的有关规定》和详细的考核办法。在考核办法及内容中指出,每年7月和1月上旬对全体策划编辑依据以下考核项目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分为策划编辑自我测评、部门测评和社综合测评三级,社综合测评考核将根据策划编辑的绩效情况做出年度绩效评价。年度绩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对策划编辑,依据级别和部门的不同,又分别对选题的数量、质量、出书周期、图书印数、出版码洋、销售率等指标做了具体规定:(1)选题质量。策划选题成功率不低于60%。即新书出版1年内销售率不低于初次印数的70%,3年内重印率不低于50%,5年内再版率不低于20%。(2)选题数量。高级策划编辑每年选题不低于30种。其中70%为主动策划:策划编辑每年选题不低于25种。其中60%为主动策划;助理策划编辑每年选题不低于20种。其中60%为主动策划。(3)选题落实率。选题获得批准后。策划编辑要及时组织落实。提出编写要求,启动编写工作,做好书稿编写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确保当年选题落实率不低于90%。(4)出书周期。从选题批准之日起到图书正式出版,300万字以下图书不超过2年。300万字以上图书不超过3年。(5)图书印数。主动策划选题的图书初印原则上不低于4000册。《规定》还对策划编辑管理书稿质量做出了要求:策划编辑应做好书稿编写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对书稿进行全程管理和控制,编辑加工中心在接受策划编辑移交的书稿后,一审编辑应对每部书稿的交稿质量有一文字性评价材料,稿件质量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作为对策划编辑书稿管理质量的考核依据之一。考核结果与策划编辑的效益奖金、职务聘任挂钩。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予以低聘或另行安排工作。出版社将对各级策划编辑在任职满3年时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策划编辑的效益奖金进行综合调整。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稿队伍
为了提高审稿质量和效率,又不过多增加人力成本,人卫社建立了一支由社内加工编辑和社外编辑组成的审稿队伍,以保证策划编辑策划的大量的书稿能及时、高质量发稿。为成功实施策划编辑制创造条件。人卫社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使用社外编辑成本约为使用社内编辑成本的1/3左右,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低成本扩张。
为了切实保障社外编辑的加工质量,人卫社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成立专门的编辑加工中心。负责社外编辑的集中招聘、培训和管理。二是加强对社外编辑的培训工作,对应聘的社外编辑,出版社安排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的社外编辑才可以试用,安排他们进行书稿的一审、二审工作。编辑加工中心坚持把社外编辑的培训和提高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做,同时注重在审稿实践中帮助社外编辑提高审稿水平,通过及时反馈下一审次审稿意见等方式加强对社外编辑的培养和指导。三是根据社外编辑的工作性质、学科专长、文字水平、审稿效率等信息,建立社外编辑管理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四是建立科学的社外编辑考核管理办法。根据审稿质量水平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审稿费,通过经济手段激励社外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其工作质量。五是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和清样质检制度,层层把关。确保书稿审稿质量。目前编辑加工中心已有正式编辑、合同坐班编辑共40多人。管理社外编辑600多名。成立编辑加工中心。大范围使用社外编辑力量,是借鉴国际出版界的通行作法。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速度和质量、品牌之间的矛盾。
为确保新的编辑工作模式的成功运转,人卫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对建立新型编辑工作模式重要性及其优点的宣传教育,目前全社上下已经对这种模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高度认可。新的编辑工作模式运行三年来,出版社出
书品种、经济效益高速发展,出版质量不断提升,获奖图书大幅增加,事实证明它是适合的、高效的。二是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策划编辑制实施的有关规定》、《策划编辑制实施后相关人员的职责要求》、《社外编辑管理规定》、《关于加强书稿编校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关于书稿移交编辑加工中心的流程和管理规定》、《编辑加工中心效益指标计算办法》等,这些管理制度明确了在新的编辑工作模式中相关人员的责权利,确保了改革不断深入和成功。三是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新的编辑工作模式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所以建立商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了编印发一线人员之间、中层管理人员之间、主管社领导之间的三级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化解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经过三年时间的磨合,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之间已建立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补台的良好工作关系。
为了加强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的衔接,人卫社在《策划编辑制实施后相关人员的职责要求》中提出,策划编辑移交给责任编辑的书稿。须符合“齐、清、定”的要求。策划编辑移交书稿时,应严格遵守《关于书稿移交编辑加工中心的流程和管理规定》,除已有的要求外。增加本人签字的初审报告。内容包括书稿策划思想、主要内容、编写体例、写作质量、对书稿具体细致的加工要求及注意事项,以确保图书后期审稿、生产顺利。策划编辑对加工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初审报告中详细交代,如文字叙述不能表达清楚,应附样稿,并直接与加工编辑沟通。策划编辑在移交书稿时,要同步完成智峰编辑管理系统流程的运行,填写齐全项目,以保证后续工作的进行。现在人卫社的审稿流程由传统的一审、二审、三审转变为现在的策划编辑初审、一审、二审、策划编辑审核、三审,增加的策划编辑初审和审核对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增加了策划编辑对书稿内容和文字质量的责任意识。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编辑审稿质量和工作效率
1推广使用校对软件
我社从2000年开始,在编辑审稿过程中使用校对软件,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审稿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把校对软件的使用主要放在编辑审稿环节中,而不是放在校对环节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编辑专业知识,对软件校对中发现的错误进行甄别,克服软件误报率高的缺点。二是充分利用软件的动态学习功能,结合我社的医学专业特点,不断地把一些专业方面易出现的错误词输入错词库,现在已累计输入自定义错词一万多条,提高和完善了校对软件对医学书稿的校对功能,使书稿中存在的一般性、常识性的错误大幅减少。据我们测算,由于加强了校对软件的使用和维护。可使图书中一般性、常识性错误减少50%以上。
2实现编辑电子审稿和发稿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社决定推行编辑电子审稿和发稿,为此专门成立了电子审稿和发稿技术小组,研究解决电子审稿和发稿的技术问题。通过努力。编辑审稿和发稿工作顺利实现了由传统的审纸稿向审电子稿的转变,而且编辑将电子审稿与校对软件结合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排版录入差错,降低了排版成本。目前。人卫社的电子审稿和发稿率达到了95%以上。这在国内出版社中是较少的。
(三)加强校对质量控制
现在作者交稿大部分已由原来的手写稿改为电子稿。相应的校对工作的重点应由传统的“校异同”(校出不同于原稿之处)转向“校是非”(校出原稿的差错),这要求出版社的校对人员要有较高素质,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人卫社在《关于加强书稿编校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中明确提出:鼓励校对人员在“校异同”的同时。努力加强“校是非”的工作。对校对人员在书稿清样阶段发现的差错,如经编辑确认确属差错的。社里按2元,处对校对人员进行奖励。对排版厂校对人员按1元,处进行奖励。差错率(差错总数,版面字数)将作为对书稿一审编辑、二审编辑审稿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出版社支付一审、二审费用的主要参考指标。(1)差错率低于0.5/10000,一审、二审审稿总费用为8元/千字。(2)差错率超过0.5/10 000,未超过0.75/10 000,一审、二审审稿总费用为7元,千字。(3)差错率超过0.75/10000,未超过1/10000,一审、二审审稿总费用为6元,千字。(4)差错率超过1/10 000的,为不合格产品,社里将要求书稿一审编辑、二审编辑做出书面解释。并要求一审、二审编辑重审书稿清样。确保图书质量合格后方可办理清样付型。此种情况下一审、二审审稿总费用按6元,千字支付。实施这项政策后,充分调动了校对人员的积极性。校对人员发现的“是非”方面错误比以前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这一政策也加强了编辑人员与校对人员的相互监督,降低了一审、二审审稿费用支出,减少20%以上。
(四)加强图书定价和印数控制
图书定价、印数制定的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关系到图书效益的实现。出版单位应该根据对图书的内容特点、市场上同类书的情况、读者购买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定价方式来确定产品的价格。另外出版社应合理预测图书的发行量。确定图书印数,尽量避免出现因初次印数较大而造成库存积压。出版社在图书定价、印数控制方面,成立了一个由社领导、编辑、出版人员、销售人员共同组成的图书印数定价委员会,通过委员会集体决策来确定每种图书的定价和印数,以便使图书的定价、印数制定的更加合理,实现图书效益的最大化。
(五)加强印制质量管理
人卫社近几年大力加强了印制材料的采购和使用管理,大批量的印制材料都通过招标形式进行采购。出版社印制图书必须到有“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装厂印刷,对印厂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并在印刷期间深入车间,抽检样张。抽检中,要重点看墨色是否浓淡适中,均匀一致;图文印迹是否有缺笔断画,是否有层次不清的网线;版面是否清洁;封面和彩图颜色是否逼真等。同时,坚持样书检查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印制质量。
(六)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和广告宣传
出版社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是图书的销售,而销售的关键是健全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人卫社近几年来一方面完善传统的国营新华书店渠道,另一方面,加大了民营书店渠道的开发力度,现在民营书店已成为我社图书销售的主体。占到人卫社教材销售的80%,参考书销售的47%。民营书店的优势是机制灵活。缺点是人员素质整体不高,需要培训和提高。人卫社通过举行多种形式的民营书店经理人和销售人员会议,对他们进行医学图书销售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了民营书店经理人和销售人员对出版社产品的了解,使图书发行量和销售回款实现了较快增长。
要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营销,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搜集。为此。人卫社建立了图书销售信息员队伍。销售信息员在做好书店的上架、对账、添货、保证畅销书和长销书不断档的同时,了解图书市场销售动态。做市场调研,及时提出销售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图书的销售。在建立销售信息员队伍的省市,销售年增长20%以上。
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营销必须改变单纯市场销售的模式。加强社店联合,变单纯的市场销售为市场服务。为此,人卫社与全国主要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举行“人民卫生出版社经销服务中心”挂牌活动,挂牌后的经销服务中心将集图书销售、市场开发、客户服务、信息搜集和反馈于一体。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明确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的市场功能,充分调动各级书店销售人卫社图书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图书出版物的市场占有率。
除了传统的图书销售渠道,我们还进行了多种营销模式的尝试。如开辟专门针对学校、图书馆、药厂、学术会议、网上销售等方面的营销渠道。如2005年我们利用学术会议对《头颈外科学与肿瘤学》一书开展学术营销,一个会议实现现场销售收入24.6万元。我们还向全国大的药厂发放针对性强的图书目录,通过加强与药厂的联系推动优秀精品图书的销售,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效果。
总之,在图书质量问题上。出版社应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存、以质量谋发展、以质量行竞争”的质量观念,不断总结和探索符合自己出版社特点的工作模式和图书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出版社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