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篇分析中的显性和隐性衔接机制

2009-10-24 05:49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连贯语篇

嵇 芳 高 菲

【摘要】 语篇应该具有连贯性,语篇连贯是依靠语篇衔接关系建立起来的。实现语篇连贯的衔接机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显性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而隐性衔接则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二者相间使用,相互补充,促成整个语篇连贯的建立。

【关键词】 语篇;连贯;显性衔接;隐性衔接

中图分类号: 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10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52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Halliday & Hasan 指出“语篇与非语篇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篇章性,而篇章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1]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用上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语篇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所以,连贯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篇分析的中心议题之一。在一个连贯的语篇中,彼此独立的句子在结构上和意义上是如何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连接关系,这便是连贯所研究的。语言中联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Halliday & Hasan 认为语篇的连贯是依靠衔接关系建立的。然而他们提出的五种衔接纽带,即指示( 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 、连接(conjunction) 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等却不能解释某些连贯但缺乏这些衔接手段的语篇。

二、连贯与衔接

对于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可谓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Halliday & Hasan 始终把衔接方式的研究与语篇连贯紧密联系起来,强调语篇的连贯势必通过语言本身得到反映,而反映的重要途径就是语言的衔接。他们坚持认为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Texture is thus essential to textual unity , and cohesion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he edifice of coherence id built .”[1]在他们看来,连贯就像一座建筑,衔接是其基础。没有基础建不成大楼,没有衔接也就谈不上连贯。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一论断并不符合所有的语言现实。[2]Widdowson 就提出不同的结论,他认为衔接既不是连贯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或者说,有衔接的语句不一定是连贯的,没有衔接的语句也可能是连贯的。为此他举了如下这个例子:

(1)A:Can you go to Edinburgh tomorrow ?

B:E. A. pilots are on strike.

他认为A 的提问和B 的回答之间没有各种衔接纽带,但由于B 实际上对A 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因此这一问一答在语义上依然是连贯的。如果单从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上讲,Widdowson 的结论是可能的,但在比较大的篇章中,这个结论就难以立住脚了。即便是上百字的一段文章中也几乎不可能不包括上述五种衔接手段的任何一种,所以说,Halliday & Hasan 与Widdowson 的结论都是欠妥当的。张德禄认为语篇毕竟是由形式特征来体现的,到目前为止,从形式特征来研究语篇连贯的惟一途径是通过语篇的衔接机制。他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指出衔接就是表达小句与小句之间和小句以上单位意义联系和把语境与语篇联系起来的语篇意义,衔接与连贯的区别在于前者语篇的具体意义体现,后者是产生的整体效应。[3]

三、实现语篇连贯的显性衔接机制

Halliday & Hasan 在Cohesion in English 一书中对语篇衔接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们指出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在具体的语篇中体现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衔接和重现、搭配等词汇衔接手段。这些衔接手段皆停留在语法、词汇层面,都是在语言内部建立起来的连接纽带关系,它们相互交织,形成相互联系的语义线,因此可称之为“内连接机制”。如果运用这些手段把语篇与情境联系起来,并在情境中发挥功能,则可把它们称为“外连接机制”。[4]

Quirk 等指出除了Halliday 的五种衔接手段外,还有其他一些实现语篇连贯的语法手段:英语的时、体和叙述结构、韵律、结构上的平行关系、同构关系及主位-述位连接等。张德禄也认为衔接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所指、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等五个方面。衔接概念是用于解释话语中的语义关系的,那么任何表达话语中(句子之间)的语义的特征都可以看作是衔接特征。[5]

四、隐性衔接机制

显性衔接的语篇,形式标记明显,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脉络分明,承转清晰。隐性衔接的语篇无形式标记,句子之间的关系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在语篇营造过程中,显性衔接是主要的语篇接应手段,但隐性衔接也是建构连贯语篇不可缺少的方式。从语用的角度讲,这主要是语言的节俭原则和合作原则使然。隐性衔接实际上是一种句子级、甚至更大单位上的省略现象,与非结构衔接中的省略现象相似。所不同的是后者中省略的部分可以在上下文中直接找到,而隐性衔接中的省略的部分无法在上下文中找到,只能由听说者或解释者根据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等推测出来。隐性衔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研究:

(一) 运用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语篇中,特别是口语语篇中某些上下文无法弄清楚的意思,需要参考使用语言时发生的事件、参加者和时空方式等因素才能贯通起来。例如有人听到“Fire !”的呼叫声,这个单词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是因为听话人一听到呼叫后会立即作出反应,寻找呼叫的方位,观察他人的奔走方向,判断火情的程度,最后决定自己的行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讲,情景语境的另一层含义是一个人应注意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不考虑这些因素,说话就会不得体,使对话难以进行,这样的语篇就会不连贯。因而,情景语境可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

(二) 运用文化语境

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每个言语社团都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信仰、习语和价值标准等。这一些必然会在该言语社团中的共同语中得以体现。所以说在某些情况下对语篇的理解还得联系文化语境,如果缺失这种共有的文化语境就难以建立起该语篇的衔接关系。

例如:

(2)The shortcoming of his is Achilles heels.

对于缺失希腊罗马神话知识、对不知道阿喀琉斯的脚后跟的人来说,就难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而不能建立起连贯的语篇。

(三) 运用逻辑语义联系

在语言应用中,表层衔接纽带是语篇连贯的一个条件,但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有时语篇中没有表层衔接纽带出现,但在语义层上存在着隐性粘连,整个语篇依然是连贯的。交际双方通过逻辑推理(三段论、演绎、归纳等) 而得到含义,实现语篇的语义连贯。

例如:

(3) A:What on earth has happened to the roast beef ?

B: The dog is looking very happy.

这个对话中的B 似乎是在答非所问,但经过推理一般人可以看出这一对话的语义连贯性。因为狗吃了烤牛排而很开心,这样看来该语篇依然是连贯的。

(四) 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手段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尤其是诗歌作品,经常会浮想联翩、触景生情。其中一些作品不一定有明显的显性衔接机制,也没有上述隐性衔接手段的运用,却能凭借作者与读者共有的联想与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连贯的语篇。如: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5)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上述两首词中作者故意把一组表面上看来毫无逻辑联系的意象堆砌在一起,这样会产生大于各句意义之和的新意象,而读者也能依靠联想与想象在心中构成连贯的语篇,形成或凄清或苍凉的意境。综上所述,语篇连贯可以通过表层形式的衔接即显性衔接得以实现,它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隐性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二者相间使用,相互补充,促成整个语篇连贯性的建立。[5] 可以说充满显性衔接而无隐性衔接的文字未必是连贯的,是构成语篇的,而充满隐性衔接却毫无显性衔接的文字是晦涩难懂的。只有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的适度融合,才能产生内容连贯、形式优美的文章。

参考文献:

[1]Halliay,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Longman, 1976.

[2]Brown,Yule. Discourse Analysis [M]. Cambridge: CUP ,1983.

[3]张德禄. 论语篇连贯[J]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 (2) :103 - 109.

[4]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5]牛保义. 隐性衔接论[J]. 外语教学,1998 , (3) :1 - 5.

猜你喜欢
连贯语篇
写话要连贯
写话要连贯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元文性:语篇的意义生成
存现句的语篇功能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