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09-10-24 05:49崔红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新环境竞争意识教育观念

崔红霞

【摘要】 目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忽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象,创新教育的思想及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几乎是空白,这是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综合英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者从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教育的措施及创新教育的价值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教育观念;创新环境;竞争意识;发散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09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48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在创新教育中与学生共同成长。然而,如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跳出“老框子”,走上“新路子”,让学生会在最活跃的思考中寻找真正的知识?作者认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培养和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创新教育才其重要的价值/意义的。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改变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培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我们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由教师精心雕刻的被动接受者,我们单方面地强调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接受者的主体作用,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创新,它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即探索,变革,关键在于开发、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使学生在自己的思维领域追求最新的、最好的、原创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创新教育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渠道变的更为广阔,内容更加丰富。在处于时代前沿的大学教育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习的创造思维。然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则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而要积极学习,跳出教材,开阔视野,做到与时代同步,与知识并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侧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教学生如何去学,注重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外,还要注意借鉴他人的优点,特别是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定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为学生创造创新环境

创新并非与生俱来,所谓的创新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而得来。在课堂上,创新的气氛,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相反,在另一种局促、被动、压抑的环境下,学生的好奇心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能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大多学生对记忆单词感到头疼,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教室墙壁上贴满本节课你所要讲授的单词和重点内容,当你走进教室,你将会看到墙上五颜六色的卡片。此时学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是兴奋,是好奇。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被强烈地激发起来,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也在这样新奇的环境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反之,学生如果在颜色单调,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其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发展则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去探索,去思考,找到适合自己教学,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每个人天生就有一种对世界了解和学习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经验的积累,在积极创新的环境中,人们对不知道的、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能够恰当的引导学生,从而在创新环境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的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讨论、质疑、操作,多角度进行思考。而不能按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少数学生愿意与别人分享他们的想法,大多数学生很被动的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自我意识。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依赖老师,依赖教材,思维局限,不能自我跳出的学生,他们的个人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很大限制。教学以学生为主,服务于学生,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学生需要有安全感,他们害怕在回答问题或发表观点出错时被老师及同学笑话,所以需要学生鼓起很大的勇气去冒险。其实,任何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可能不出错,更何况学习一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这时,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予以正确的引导,比如给予他们鼓励性的评价,“这是一个出色的想法”, “你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等等。并在自己的启发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去一步步地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得出有正确的结论或最终成功地解决某一问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将会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创新就很容易实现。

(四)培养和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问答是培养和拓展学生分散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展开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仅仅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分散性思维和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它能使学生思维更灵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问答的情景,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当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等)凝聚在一起,进入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境时,教师要及时点拨,“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即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对相同的意思可以要求每一个学生变换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就会仔细思索,不仅感觉非常有趣,学到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三、创新教育的意义、价值

就像我们锻炼手臂的肌肉力量一样,要想使手臂变得强壮,就要让它去做大量的劳动或进行强化训练,否则,它将变得虚弱。同样的道理,要想使你的思维变得发达,就必须勤于思考、多用脑,即主动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具有创新性质的课堂上,学生潜在灵感的因素将会被激发。一个开放的局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变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对各种问题勇于提出分歧。由此,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真正地被提高。此外,学生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发展,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就会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追求的境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任重而道远,教育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课堂上的指导必须把学生看作客观实体,把教师看作不断探索新思想和新教学方法的领路人,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一步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树仁.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书育人,2001,(6).

[2]顾明远,曹胜利.素质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3]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2-12-23.

猜你喜欢
创新环境竞争意识教育观念
对语文课堂形成学生竞争局面的相关思考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