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黎霞
【摘要】 创新,乃社会发展之要义,时代进步之灵魂。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应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应对学生价值取向、智力、能力素质的塑造和开发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师;创新能力;意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05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26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前言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则是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是当代的时代精神,国家领导人曾经指出:必须把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在好多方面与其他学科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整齐划一、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造个性的发展。教师将动作练习方法硬塞给学生,把学生置于“被锻炼、被训练”的被动从属地位,体育课更象“训练课”,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模仿,“学”与“乐”的因素被忽视,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创造思维匮乏,同时,只重视课本知识中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们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教学中又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略灵活性,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严重桎梏。当前我国交易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改革就是消除制约学生发挥创新性的因素。体育教师也使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意义进行研究,更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开拓,学生心灵的陶冶。
二、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意义
(一)有益于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
人是在创新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具有同样的意义,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讲,后者要重于前者。因为,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丰富与提升教师生命内涵的实现途径。创新能力的提高应是体育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吧“培养人”作为真实的教育目标,吧“自我发展”作为个人价值的选择,那么,他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障碍,无非只是对现有的知识、能力、人格发出的挑战,从而成为推动他们不断学习、反思、探索、创新的不歇动力。正如叶澜所说,“只有用创新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
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趋势。通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来提升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工作质量,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因而研究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是当代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舒尔曼(sulman)曾指出,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将道德力量与知识创新联系起来;(2)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作为职业支撑;(3)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4)面对教育实践的不确定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5)在实践反思中发展自身的经验体系;(6)依赖专业团体实现合作探讨和专业评价。”上述六个方面特征的实现无不有赖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使教师超越了以往工匠式的教学技能模式,走上了反思探究、自主发展之路。创新能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教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很难设想,如果教师自己对世界并不好奇,他又怎么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如果教师自己的思想是封闭的,她又怎么会使学生形成开放的态度,如果教师自己没有体现出反思的价值,怎么会使学生重视思考呢…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创新的态度和价值观,他又怎么可能有效地教授他们。为什么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自身缺乏生命的活力,创新的灵动,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学科知识及其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维度与思维方式,而且更应该充分挖掘学科领域内伟大的发现过程与创新过程,展示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格力量。也就是说,教育应该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去培养、塑造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经研究发现:教师在培养创新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新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说明教师创新性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另一项研究探讨了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创新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自主的重要性的认识,与儿童倾向于挑战、好奇、独立控制自己的愿望有明显的相关。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而影响创新性。因此,教师的热情会带动学生的热情,教师的创新会引发、带动学生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教师的创新形式是学生创新性的活水源头。
(三)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现
教育改革是学校教育前进的动力与过程。学校教育改革的实现与教师创新性的发挥与提高应该是统一的过程。而以往的学校教育改革,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从外而内、从上而下的路子。常常是有某种理论做先导,行政手段做鞭策,在学校中贯彻、实施、推广。教师只是改革方案的简单执行者。当今,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意识到:任何一位教师以及他所面临的任何一个教育情境,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重复的,长年累积的独具个性的实践经验是其他人的经验无法替代的,也是任何一个理论所不能完全验证、诠释得了的。以往的教育改革实现的仅仅是物改,着眼于教科书、教育技术设备、教育制度的改变,教师工作方式的改善以及进而所能引发的教学模式的真实改变。如果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并且落实到他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如钱理群先生在一篇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仅仅成为一阵喧嚣”。
杜威曾强调指出:“所有其他的改革都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正因为教育是人的一切事业中最个人化的、最切己的,他的力量的最后凭借和最终来源便在于个体的训练、品质和智慧。假如能拟定一种计划,使教育这个职业得到有力量、素质好、同情儿童以及对于教学和学术问题有兴趣的人,那么,教育改革就不再有一点麻烦,也用不着再去解决其他的教育问题了。”
事实上,教育的真实改变应该体现到人的改变上。只有深入到教室活生生的教学生活中,了解教师的“个人化理论”,帮助教师学会在教育行动中反思,从而培养其自我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当每一位教师能能够认清并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的时候,就是教育改革真正获得实施的时候。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自身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体育教师给人们的印象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素质低的,要改变这种看法,就需要体育教师自身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自我充电,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仅使自己成为学科专才,还要成为教育通才;其次,还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勤于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三、小结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它顺应了学校教育的潮流,有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15.
[2]顾怜沉.从传承迈向创新—世纪之交教师工作的新取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3]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00.